§3.4 平 面 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平面镜成像光路图和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索“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美妙,对称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教学;
(3)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施教策略:通过生活类比加上实验设计、探究(体现控制变量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 点:(1)对虚像的初学认识;
(2)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突破策略:(1)虚像的概念是学生难理解的难点,本课没必要多做解释,只要通过“信息快递”让学生对虚像有大致的了解即可,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再将虚像弄清楚;
(2)通过对比实像,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得出通过使玻璃板后侧棋子和前侧棋子的像重合来确定虚像位置。
【教学方法】本节宜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交流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师自制魔术箱、相同的棋子(2个)、刻度尺、白纸(或方格纸)、玻璃板、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魔术表演:1、教师将魔术箱(按课本P72 图3-46自行制作)全方位展示给同学看,将开口的一面对着同学们,再用黑色丝绒将口封闭。
2、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一张纸币从魔术箱顶端投币口投入。
3、教师拉开丝绒,让学生观察纸币在不在箱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观看表演并讨论。
4、分解魔术箱,取出平面镜,展现出纸币。
由此引入课题“§3.4 平面镜”。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平面镜
教师:什么是平面镜?
学生观察魔术箱里取出的平面镜后回答:表面光滑的镜子。
【归纳、板书】1.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教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学生讨论回答:家里卫生间里、衣橱上、有些小超市里、自己口袋里照的镜子等。
魔术箱里也是利用了平面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二)探究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提问:平面镜中的像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猜想:在镜子后面的某个地方
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时,像、物、镜面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小镜子,边照镜子边思考
学生猜想:像与物大小相同、颜色相同、像是正立的、物体靠近像变大,远离像变小、成实像(或虚像)……
教师提问: 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1)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在正中央划一条直线,将玻璃板沿直线竖直放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一只棋子,并在其位置做上记号。
(2)在玻璃板的另一边再放一只棋子,调节位置,直到与前一只棋子的像重合为止,并在其所在位置做上记号。
(3)改变玻璃板前的棋子的位置,重复(1)(2)步骤。
(4)取走玻璃板后的棋子,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上是否有棋子的像。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表的设计,加强使用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观察能力。)
教师提问:由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总结、板书】2.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虚像;
(虚像的概念是学生难理解的难点,本课没有必要在此纠缠,只要通过“信息快递”让学生对虚像有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在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再将虚像弄清楚。)
②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 像与物体的连线和镜面相互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师提问:除了以上一些结论,你还有什么想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想好探究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实验验证。
(例如:改变物体的位置,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像与物体左右是相反的吗?等等)
教师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1:为什么经过玻璃板成的像有两个,而照镜子时,成的像却只有一个?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原因: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内外两个侧面上都可以成像。
教师: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相互讨论得出一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法:选用薄的玻璃板
学生2:为什么实验中不选择小镜子而选择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小镜子成的像会更清晰一些)
教师:为什么呢?大家不妨通过实验来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实验中选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不仅能使前侧的棋子成像,而且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实验时可同时看到后侧的棋子,进而找到像的位置。
学生3:实验中有时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物体棋子都不能与前面棋子的像重合,为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运用数学的轴对称知识解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三)用对称法作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增强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结合实验时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以及数学上的对称图形,示范作图,边画图边讲解作图的要领。
学生练习:用对称法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老师点评时要强调:( 1、作垂线;2、取等距离;3、画虚像 )
(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学生观看书上图片:古代铜镜(附带铜镜历史介绍)、练功房里的场景、商店内的平面镜、潜望镜等。
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一步拓广,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从中让学生领略到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感受到大自然中的对称美。
教师: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平面镜在各个地方起的作用:
(1)平面镜可以成像
(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展示潜望镜等)
(五)平面镜成像的危害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负面影响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光的危害——光污染。(阅读P81“光污染”,讨论、分析其原因。)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既能认识科技的巨大力量,又能正视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回顾】
1.什么是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3.用对称法作在平面镜所成的像。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及危害
【作业】
(一)课堂练习:
1、身高1.68m的小明同学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小明本人______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m;当他后退0.5m时,则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
2、军事上用的潜望镜是__________,牙医用来检查病人牙齿的反光镜是__________,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是__________,太阳灶用来聚光的镜子是__________。
(二)课后作业: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3.4 平 面 镜
一、什么是平面镜
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和镜面相互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三、用对称法作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五、平面镜成像的危害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主干是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平面镜是学生比较熟悉,教材取材方便,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最后拓展到平面镜成像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教育观念。
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创新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在这种开放、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获取信息、主动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欲望,继而去积极发现一些生活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现象加以解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