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并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来,使自己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老师电脑里有一张图片(幻灯片出示国旗小图片),你们认识吗?看得清吗?(学生可能说有点小)(拖动鼠标将图形放大)这是什么图片啊?(国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爱护他。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张图片相比,你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国旗的长变长了,宽也变长了;整个图片比原来大了;虽然长与宽都变了,但形状没变等等。
教师:同学们眼力不错。
教师: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图片放大或缩小,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没有规律?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师继续谈话:国旗的大小是有法律规定的,(幻灯片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
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制作大小不同的国旗时,应依比例放大或缩小,国旗的式样不得随意改变。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张长方形画,(课件出示)他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课件出示刚才放大前后的两幅画)
教师:王晓光也在电脑里把这张照片放大了,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二幅画与第一幅画相比,长有什么关系?宽又有什么关系?自己有想法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说出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生1:第二幅画的长是第一幅画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画的2倍;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这位同学能用“倍”字说清它们的关系。其他同学呢?
生2:第二幅画和第一幅画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也可以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教师:长与长的比是2:1、宽与宽的比也是2:1,也就是对应边长的比都是2:1。
教师:以后,像这样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长度的比是2:1,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带领学生说一遍)。
课件出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教师:想一想,这个2:1表示的是谁和谁的比?
生1:既是放大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也是放大后的宽与原来宽的比。
教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是:放大后边的长度:放大前边的长度是2:1
课件出示: 放大后边的长度:放大前边的长度 2:1
教师:放大前边的长度看作几份?放大后边的长度呢?所以是放大(课件出示)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教师: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大家先把题目看完整
教师: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是什么意思?
生1:把原来的边长缩小2倍;
生2:1:2是指缩小后边的长度与缩小前的长度的比。
生3:缩小后长与长、宽与宽的比都是1:2
生4:缩小前是2份,缩小后是1份
课件出示: 缩小后边的长度:缩小前边的长度 1:2
教师:长和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呢?是多少厘米怎么计算呢?
生:长是原来的二分之一,8÷2=4(厘米)
宽也是原来的二分之一,5÷2=2.5(厘米)(课件出示)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想一想,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这个比表示的都是谁和谁的比?
生:变化后边的长度与变化前对应边的长度的比
教师板书:变化后 :变化前
再来看看这两个比,什么情况是放大,什么情况是缩小?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比的前项大于后项时,是放大;
比的前项小于后项时,是缩小。(课件出示)
3、巩固练习:
(1)师:看来大家真不错。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啦!课件出示抢答题。
师:同学们真棒!还想继续体验吗?
(2)完成练习九第1题。(课件出示 )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请大家在课本41页上填一填。课件出示问题(1)的答案
教师:是几号图形?是几比几?你是怎样想的?
生:5号图的长是9格,1号图的长是6格,9:6化简后3:2; 5号图的宽是3格,1号图的宽是2格,也是3:2;所以是按3:2放大的。
教师:请大家继续完成问题(2),也在书上填一填。(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请看屏幕,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个1:2你又是怎么得到的?与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教学例2
1、学习例2
教师: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例题,请看大屏幕。
教师:请同学们先轻声地读一读题目。
教师:想一想按3:1的比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格怎么算呢?在书上把放大后的图形画出来。(课件出示放大后的长方形)
教师:老师这儿也画了一个,怎样知道画的对不对呢?
生:把放大后边的长与原来对应边的长比一下,看是不是3:1。
教师:那缩小后图形的边又该怎样算?怎样画?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完成。(课件出示缩小后的长方形)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这三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大小、形状,比
生:大小变了,形状没有改变;各条边都按相等的比变化。
教师:通过例2的学习,我们发现: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
都是大小变了,形状不变;而且各条边都按相等的比变化。(出示课件)
2、教学“试一试”。
教师:刚才我们又学习了怎样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你们会画吗?我们来试一试。(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先读一读题目,然后独立在课本39页试一试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三角形。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算出一条直角边是6格,另一条直角边是2格,再画出这两条线段,再连接两点。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刚才只确定了两条边,大家有疑问吗?
放大后斜边的长度与原来边的长度的比也是2:1吗?怎样验证呢?
生:量出长度比一比。
教师:好的大家量一量,比一比。
教师:看来把一个图形放大后,所有对应边的长度比都相等。
3、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课件出示)
教师:同桌相互检查一下。举手了解情况。(出示答案)
三、知识拓展。(说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运用于生活中的例子。)
1、课件出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运用在生活中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时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除了今天出现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后大家可以选择一个图形作为主题,研究一下放大和缩小情况。
四、布置作业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课本41页练习九中的第2题。请大家做在书上。
五、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