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课练(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xíng) 絮叨(xù)??????? 船橹(lǔ) ?蹉跎(cuō)
B. 怠慢(dài) 烙印(lào)????? ?家眷(juàn) 伛偻(lǒu)
C. 凫水(fú) 旺相(xiāng)?? ?屹立(yì) 潺潺(chán)
D. 竹篙(gāo) 晌午(shǎng)?? 松懈(xiè) 舀水(yǎo)
2.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 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 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 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4.根据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①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④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A. ②④③①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②③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二、课内阅读
(一)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 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7..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8.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 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 、 的特点。
9.“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0.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
1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点。
13..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1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三、课外阅读
一盏油灯
?? 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即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16.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①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不超过15个字)
②说这盏灯“极不普通”是因为(不超过20个字)
17.第4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不超过18个字)
18.“令我陌生的表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说?(不超过15个字)
19.“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20.第11节“那个时候”指什么时候?用文中的话加以回答。
21.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表现了我没有看到社戏的失落难过的心情。
8.神态 聪明、勇于承担责任
9.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10.表现了双喜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11..模糊不清 跳跃
12.点、磕、退、上前、出 动作熟练、聪明能干
13.视觉: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14.开船动作利索,行船速度快,从“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闻中体现
15.BD
16.①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制成的。②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溶进了我的生命。
17.内容上: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做铺垫;结构上:引起下文。
18.为了更好地表现妈妈的慈祥。
19.油灯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
20.那个时候是指“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
21.比喻,把“我的躯体、血液、筋骨”比作油灯的“瓶、油、捻”,作用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突出了“我”对小油灯的依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