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表达技巧赏析题专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表达技巧赏析题专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8 17: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表达技巧赏析题专练
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9分)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②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③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①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②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③北土:指秦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为寄赠远方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
B.首联中“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作者以此表明隐逸思想,颇为自然贴切。
C.诗人在颈联进而抒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上下句对偶不求工稳,但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
D.“凉风”“蝉鸣”等既表现出秋天一派萧瑟的景象,又回扣诗题“感秋”,“益悲”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A(“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错,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所以这应是一首直率的诗。)
2.《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说诗人不仅要内心有诗情,还要把情感传达出来。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感传达出来的呢?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用典。“一丘”“三径”的典故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②对比。颔联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正反相对,更能突出作者厌恶仕途、向往隐逸的思想感情。
③直抒胸臆,诗人用“苦无资”直说自己想隐居而无力隐居的困苦;用“非吾愿”直说自己不愿意做官;用“黄金尽”直接表达自己此时困居长安,穷困潦倒的窘迫。
④借景抒情,作者借“凉风”“蝉鸣”等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满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3-4小题。(9分)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戴得更忔戏③。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
杜甫
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释)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②姑媂:整齐。③仡戏:可爱。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3.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B. 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C. “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 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4.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答案:
3.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恬淡幽静”错,首联营造了荒凉幽寂的气氛。
4.①通过描写新春的食物来表现:新春新岁摆开丰盛的宴席姑娘们端来盛着春菜、春饼的春盘,②通过描写新春的景物来表现:新春到来东风吹拂,淑气和暖。③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来表现:女孩儿们戴上漂亮的装饰品,欢喜可爱;人们互送温馨的祝福话语,其乐融融。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答案】B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6.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是和平宁静的春景,是亲人团聚的佳节,而在“路几千”的遥远边关,从征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7—8题。(9分)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C.“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出了对美好纯洁恋情的赞美。
【答案】C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的是“双关”的手法。)
8.请找出本诗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妙处。(6分)



【答案】本诗精心选择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个细节。“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意和迷恋程度。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