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8-31 0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2)分析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3)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4)说出叶芽的结构。
2、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并尝试画出所观察的种子的结构
2)通过尝试探究外界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的实验,使学生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形成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观念
2)参与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探究,交流外界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看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构成的?
2.绿色开花植物大都通过什么来繁殖。
引入新课,:绿色开花植物大都是通过种子来繁殖的,那么,种子为什么能够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呢?这决定于种子本身的结构和成分,还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是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种子的结构。
观察:让学生观察自己搜集到的植物种子,从种子的形状、大小、种皮的颜色方面进行观察,说明种子在形态上的多样性。
教师:尽管种子的外形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可以用菜豆、蚕豆等豆类种子作为代表,另一类可以用玉米、小麦等禾谷类种子作为代表。下面就分别研究这两类种子的结构。
一、种子的结构
一)、菜豆种子的结构
(一)学生解剖观察菜豆种子
1.外形的观察:先看一下菜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肾形,白色或褐色)。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可以看到有种脐(是种子从果实里脱落时留下的瘢痕,(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观察豆荚,注意种子的着生状况)和种孔(用力捏一捏种子,注意观察种孔处出现什么现象)。想一想,种孔有什么作用。)
2.解剖种子,观察胚的结构:
(1)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剥下种皮,用手摸一下种皮,了解种子的坚韧性,想一想种皮的作用。
(2)剥开种皮后,首先看到有两片肥厚的豆瓣,这是子叶。用手或解剖针轻轻地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片豆瓣。然后对照课本上的图解,用放大镜观察和辨认胚根、胚芽、胚轴等部分、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二)小结观察结果
二)、玉米种子的结构
(一)学生解剖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外形观察:取一粒玉米粒,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教师指出,每一个玉米粒实际上是一个果实,但是由于它的果皮和种皮连在一起,不易分开,习惯上称它为种子。
2.内部结构的观察:对照课本上的图解,用刀片从种子的顶部,沿着中线把种子纵切开来。切的时候要通过胚的中轴部分(即玉米粒中线部分有一个呈三角形的部位,这是胚)。在籽粒纵切面上,种皮以内大部分为胚乳;胚只占基部的一角,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子叶盾形,外侧与胚乳相连,不贮藏养料,但它能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观察时,用吸管吸取碘液,滴在切面上,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成蓝紫色的部分是胚乳,染成桔黄色的部分为胚。用解剖针轻轻地将胚上端由几层幼叶包裹着的胚芽挑出来,放在培养皿上。再用同样方法将胚下部呈锥状突起的胚根挑出,也放在培养皿中。胚芽和胚根之间剩下的部分就是胚轴了。在胚轴与胚乳之间是子叶,只有一片。
(二)小结玉米种子的结构
三)、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异同
二、种子的萌发
一)、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一株植物(盆栽花卉或移植到花盆内的农作物),然后提出问题:“这株植物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种子是怎样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体的?”
学生回答:“需要施肥”、“需要浇水”、“需要土壤”、“需要适宜的温度”
教师可:“一粒种子要长成一株植物体,需要许多条件”,“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
(或者可以从一周来的准备工作开始,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然后从学生的实验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全都浸入水中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沾不到水的种子也不发芽?”“种子萌发到底需要还是不需要水呢?”)
教师:出示演示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一粒种子可以萌发?而其它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依次让学生找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
教师: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因,即温度、水分和空气。
学生:再观察演示实验,从种子本身来发现问题
教师:有完好胚且外界条件适宜的种子才能萌发,而即使是外界条件充足,种子本身的胚被破坏了,种子也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内部条件也是必需的。
教师:“一粒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够萌发吗?”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具有不同厚度种皮或果皮的种子,请大家思考说出将它们同时种在土壤中,哪个先萌发,哪个后萌发
学生:皮厚的不易萌发。
教师:除了有完好的胚以外,还有一些种子本身的其他条件也对其萌发起着作用。
教师:介绍种子的休眠现象问题和寿命问题
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师:请大家结合萌发过程挂图,再了解一下种子的萌发过程,也就是胚的各部分将生长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器官。
学生: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茎,胚芽发育成叶。
三、茎的发育
教师: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
(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二)芽的种类:
小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
1、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3、小结:
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芽。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顶芽着生的顶端。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鳞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丧失和严寒的侵袭。
侧芽的鳞片内有中轴,这是芽轴。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叶原基。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一个突起,这是芽原基。芽轴的顶端有白色肉质的小丘,这是生长点。
叶芽发育成枝条时,芽轴渐渐伸长,节间距离加大,叶原基和幼叶形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附:
一、人工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一些具有坚厚果皮或种皮的种子,可以在播种时将种子混在粗沙中,用脚踩踏,让粗沙擦伤种皮,以利于水分和氧气进入,从而促使种子提前萌发,对于番茄、梨、苹果、柑桔和甜瓜等植物,可以把种子从果实中取出,借助水流洗去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促使种子萌发。
二、用染色法鉴定种子的发芽率:
其原理是活的胚细胞的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不能透过一般的染料。如果胚体死亡,则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染料就可以透入细胞,从而使胚着色。鉴定的方法是取浸泡在温水中3~4小时的小麦籽粒300粒,用手剥去种皮,或用镊子自小麦籽粒胚凹处剥去种皮,使胚体裸露,然后将种子浸于红墨水中染色20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除去胚表面的染液,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凡是整个胚均被着色的种子,均为死种子;凡是胚体不着色的均为活种子。
三、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的寿命:
1.柳树种子寿命为12小时。
2.杨树种子寿命一般不超过几个星期。
3.花生种子寿命为一年。
4.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的种子寿命只有两年。
5.黄瓜、南瓜、西瓜的种子寿命为3~6年。
在良好的贮存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几倍至十几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