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手影 ??????????????????????????????????????B.?水中倒影 C.?平面镜成像 ??????????? ?D.?放大镜成像
2.一只蜜蜂嗡嗡地朝你迎面飞来,你要形成对它的物像和视觉才能看到,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大脑皮层和视网膜?????????B.?视网膜和小脑???????????C.?视网膜和大脑皮层?????????????D.?脑干和视网膜
3.日地之间的距离是1.469×108km,按照每秒种进行30万千米的光速进行,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 )
A.?6分钟?????????????????????????????????B.?8分钟?????????????????????????????????C.?10分钟?????????????????????????????????D.?12分钟
4.小科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路可逆
5.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7.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 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 b 的半透明纸上,且 a 大于 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9.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B.?河水看起来变浅????????????????????C.?小孔成像????????????????????D.?水中荷花的倒影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小球向右作匀速运动,桌上放置一面与桌面成45°角的平面镜,关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向左作匀速运动??????B.?像向右作匀速运动?????????C.?像向上作匀速运动?????????D.?像向下作匀速运动
11.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响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轻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1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D.?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13.某人站在湖边,看到平静水中的鱼和岸边柳树的“倒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看到的鱼是实像,它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B.?他看到的鱼是虚像,它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他看到的柳树的“倒影”是虚像,它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他看到的柳树的“倒影”是实像,它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14.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15.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小飞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片上,此时画面的影响是(?? )
A.?几乎无影响,只是像变暗????????????????????????????????????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楚???????????????????????????????????????D.?画面变得模糊不清
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
16.期末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7.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________
18.一平面镜直立挂在墙面上,高1米,某人身高1.70米,以1米/秒匀速向平面镜离开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米。他看到镜中的像以________米/秒的速度向他本人离开。若某一时刻他距镜面5米,则经过2秒钟以后,他距他的像________米。
19.如图是小明在北京游玩时拍的天安门,由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照相机的镜头与景物的距离要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__?些(选填“近”或“远”)。
甲 乙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度,折射角等于________度。
21.往试管里注入清水,用橡皮塞堵住管口,留一稍大的空气泡。让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发现阳光透过空气泡在白纸上形成一橄榄状的暗影, 如图所示, 原因是________,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分析,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呈现在白纸上的是 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4分)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经过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直线上移到________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_______。
23.小科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 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科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 。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4.小科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 5mm 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比较合适;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________(选填“ 能 ” 或 “ 不 能 ”)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 2,那么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5.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________在纸板ONF上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________;
(3)如果把图甲中的入射光线沿FO射入,则反射光线将沿OE射出,这说明了光路具有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6.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27.请按下列要求作图:
(1)图甲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将图丙的光路补充完整。
28.某科学兴趣小组发现,在晴朗的正午,坐在 A 位置时,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了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查阅资料发现:“在明亮环境中,当进入人眼的光线较少时, 会使得人的视觉感觉较暗。”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以下模型图。请结合下图, 解释为什么阳光从窗户射到黑板上时,在 A 位置看不清靠窗黑板上的粉笔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B 4. C 5. B 6. D 7. D 8. C 9. C 10. C 11. D 12. A 13. C
14. A 15. A
二、填空题
16. 空气;声源
17. 平面镜;沿直线传播
18. 1.7;2;14
19. 变小;远
20. OG;30°;45°
21. 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凹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三、实验探究题
22. (1)同一高度(2)60cm~70cm(3)投影仪
23. (1)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A
24. (1)2(2)不能(3)不管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使之与蜡烛 A 的像重合
25. (1)等于(2)不能;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可逆性
四、解答题
26. (1)该处海深为:;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
27.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28. 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在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因此粉笔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比较少,在教室明亮的环境中,人眼感觉字像暗,所以A处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