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4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8 11: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位创造了
两个历史“奇迹”的皇帝
——李隆基
两个奇迹:
一个是“开元盛世”
另一个是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
第一篇章:

八年浩劫成割据,
开国容易守国难。
一、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1、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呢?
原因(背景):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个人生活 用人方面
玄宗在位前期
玄宗在位后期
崇尚节俭,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重用宦官。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材料二: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翟居显位。
——《旧唐书》
追求享乐
材料三:
高力士宦官干政;李林甫嫉贤妒能;杨国忠专权误国。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身兼40余职,操纵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分别受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杨氏一门“势倾天下”。

材料四: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任人唯亲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二:
民族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材料一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外重内轻,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755年,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之名举兵叛唐。
2、经过: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长恨歌》
pí,军中用的小鼓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玄宗出逃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755年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太子李亨北上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755年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763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材料一: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方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安史之乱乱后仅剩190多万。余生的人民甚至“以纸为衣”。
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材料: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由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
(2)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 镇 割 据
3、影响:
(3)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2)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第二篇章:

官逼民反黄巢起义,
朱温反叛唐朝灭亡。
……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
藩镇割据日趋严重,中央无力控制
“至唐则宦官主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废君、弑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宦官专权
悯 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战争频繁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农民大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2、黄巢起义:
秦妇吟
——韦庄
……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
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朱 温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废唐帝自立,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第三篇章:

五代十国重分裂,
藩镇割据是根源。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后梁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南唐 李昇 镇海、宁国节度使、大元帅
吴越 钱镠(liú) 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
前蜀 王建 西川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军节度使、天策上将军
闽 王审知 武威军节度使
南汉 刘?(yǎn) 清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北汉 刘知远 许州、朱州节度使










“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武人统治
政权更迭频繁
北方:
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田家三首
——李建勋
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
木盘擎社酒,瓦鼓送神钱。
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
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南方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本课小结
五代十国

统一是大势所趋!
毛泽东对唐玄宗的评价:
“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
你觉得毛泽东的评价对吗?为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对。
@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衰而亡。
@懂得治乱兴衰的道理。
综合探究问题呈现
课堂小结
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光明网2016年8月26日文章: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最终导致爆发(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国之乱
A
2.滕州新闻网2016年3月11日文章: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B
3.番禺日报2016年10月2日文章:……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