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导入新课《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吗?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周恩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奥巴马接见习近平以上两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变迁
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道理?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整体感知:
新中国建立后有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
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国、主题;以及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意义?国际形势: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外交孤立、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一种怎样的形势?你
会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实行怎样外交政策?一、建国初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外交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
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
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2、新中国外交政策: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一、建国初的外交: 奉行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3、成果:与苏联等17国建交 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
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政策,
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美国外交孤立1、背景:2、政策:中印两国在什么问题上存在分歧?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该问题交谈时谁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创造性指导原则?1953年12月,我国政府会同印度就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二、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干涉内政平等互惠互不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 平等互惠
(5)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利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正
式
提
出1、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三、亚非万隆会议1955来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周恩来如何应对会议中出现的状况?
什么是万隆精神? 它就像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他就像一位耀眼的明星,受到世人的追捧与尊敬,它就像一首经典的老歌,超越国界和时空被人们传唱。 万隆会议 周恩来 “求同存异”方针(或万隆精神)因为“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结束 2、一个美国记者说:“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问题设计:
1、材料中第一个“它”指什么?材料中“他”指谁?材料中第二个“它”指什么? 2005年4月24日,参加亚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从雅加达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纪念活动。这是胡锦涛与来自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在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集体合影。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1953年1954年1955年新中国50年代的外交成就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历史再现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和平、独立、发展经济攻击中国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周恩来总理访问锡兰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越南 1956年总理访问柬埔寨万隆会议后周恩来访问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