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研读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性小品文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积累有关屏风知识,感受屏风文化内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说明性小品文的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欣赏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课外有关屏的知识,查找咏屏佳句,作简短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品,初识屏风
展示三幅屏风精品画面,学生欣赏屏风,初步感性认识这种古老传统的器具,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细心积累生字词。(投影:识记)
wéi cāng tuī qì
帷幕 伧俗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丽的春光。韶:美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无益地耗费劳力。
B\恰当,恰如其分。__
C\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
2、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其作用。
3、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
屏风的分类:
屏的设置: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研读与赏析。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提示:善于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2、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3、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4、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5、研读赏析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五、拓展延伸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