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8 14: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6分)
1.(2分)列有关经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度纬线叫做赤道
B.经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C.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D.纬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2.(2分)太阳光的直射点最南到达(  )
A.南回归线
B.南极圈
C.北极圈
D.北回归线
3.(2分)下列关于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既没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有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南方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4.(2分)地图上泰山的标高是1524米,这个高度是(  )
A.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对地高度
5.(2分)下列属于亚洲特点的是(  )
A.跨经度最广
B.跨纬度最广
C.地势最高
D.地势最低平
6.(2分)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7.(2分)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维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洋流
8.(2分)下列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C.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9.(2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减少
B.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增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0.(2分)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为(  )
A.全年炎热干燥
B.冬冷夏热
C.长冬无夏
D.狂风暴雨
11.(2分)下面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12.(2分)藏人的藏袍特点“半边皮袄半边衫”是因为(  )
A.散热
B.防寒
C.民族习惯
D.适应气温变化
13.(2分)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
A.阿拉伯半岛
B.山东半岛
C.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D.朝鲜半岛
14.(2分)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5.(2分)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
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16.(2分)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
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17.(2分)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  )
A.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18.(2分)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19.(2分)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方面是(  )
A.最冷月温度在0℃以下
B.降水量大
C.雨热同期
D.四季分明
20.(2分)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越慢越好
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越快越好
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2分)下列不属于世界上三大人种的是(  )
A.白色人中
B.混血人种
C.黑色人种
D.黄色人种
22.(2分)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
A.亚洲东部
B.非洲北部
C.欧洲西部
D.北美东部
23.(2分)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  )
A.体质特征
B.富裕程度
C.社会地位
D.居住地点
二、连线题(共24分)
24.(10分)将下列几种图示与其代表的天气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多云
中雨
雷阵雨
大雪

25.(14分)将以下地区与相应的人口分布状况用直线连接起来。
A.亚洲东部
B.西伯利亚
①人口稠密
C.亚马孙平原
D.印度半岛
E.欧洲西部
F.青藏高原
②人口稀疏
G.非洲北部
三、识图题(共30分)
26.(10分)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
(1)该地最热月是 
 月,气温约 
 ℃,最冷月是 
 月,气温约 
 ℃,年较差为 
 ℃,该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是 
 月,降水量约 
 毫米。
(3)该地属于 
 气候类型,其特点是 
 。
27.(10分)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五地区降水量最多的是 
 地区,年降水量大致在 
 毫米左右。
(2)E地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但却形成了冰雪大陆,主要原因是 
 。
(3)图中C、D两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降水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 
 不同。
(4)从图中大致可以看出,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 
 ,沿海地区年降水量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降水 
 。
28.(10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F、H、G八地中,属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纬度位置方面 
 。
②海陆位置方面 
 。
③地形方面 
 。
④气候方面 
 。
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2)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 
 有密切联系。
(3)你认为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为什么? 
 。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巨子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46分)
1.【解答】解:(1)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写作90°S)。
(2)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根据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故选:A。
3.【解答】解: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依据题意。
故选:A。
4.【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图上泰山的标高是1524米,这个高度是泰山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故选:C。
5.【解答】解:亚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地势最高;欧洲地势最低平。
故选:B。
6.【解答】解: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
故选:D。
7.【解答】解: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只是影响了局部地区的气温。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故选:A。
8.【解答】解: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稀少,叫地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故选:A。
9.【解答】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故选:D。
10.【解答】解:全年炎热干燥、冬冷夏热、长冬无夏都是描述某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属于气候。狂风暴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
故选:D。
11.【解答】解:表示的是沙尘暴天气的符号。根据题意。
故选:B。
12.【解答】解: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故选:D。
13.【解答】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年均气温在20℃以上,全年分为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雨季,年降水量为1
500~2
000毫米。风向随季节有明显转变。
故选:C。
14.【解答】解: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包括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的大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等地区。其中面积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故选:D。
15.【解答】解:横断山脉山体高大,山脚下与山顶的相对高差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不同的高度上气候特点不同,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故选:B。
16.【解答】解:致全球气温升高要坚持科学的认识,目前多数专家认为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有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温升高。
故选:B。
17.【解答】解: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降水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D。
18.【解答】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气温低。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
故选:A。
19.【解答】解: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故选:C。
20.【解答】解:人口增长的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故选:C。
21.【解答】解:世界上的人口可分为三大种族: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故选:B。
22.【解答】解:非洲的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区为干旱的荒漠,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人口较稀疏。
故选:B。
23.【解答】解: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体质特征。
故选:A。
二、连线题(共24分)
24.【解答】解:表示雷雨;
表示大雪;
表示有雾;
表示中雨;
表示多云;
故答案为:
25.【解答】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其中亚洲东部、印度半岛、欧洲西部都属于人口稠密区,西伯利亚、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和非洲北部都属于人口稀疏区。
故答案为:
三、识图题(共30分)
26.【解答】解:(1)读图可得,该地最热月是7月,气温约25℃,最冷月是1月,气温约5℃,年较差为25﹣5=20℃,该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是10月,降水量约120毫米。
(3)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地区的大陆西岸。
故答案为:(1)7;25;1;5;
20;北温;
(2)10;120;(3)地中海气;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27.【解答】解:(1)读图可得,图中A、B、C、D、E五地区降水量最多的是A地区,年降水量大致在2000毫米左右,该地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2)E地位于南极地区,该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但却形成了冰雪大陆,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寒冷,蒸发量微弱。
(3)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图中C、D两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降水差距较大。
(4)从图中大致可以看出,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故答案为:(1)A;2000;(2)200;气候寒冷,蒸发量微弱;(3)海陆位置;(4)逐渐减少;
少;
多;
多;
少。
28.【解答】解:(1)从世界人口分布图看出,A、B、C、D、E、F、H、G八地中,属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是A亚洲的东部、B亚洲的南部、C欧洲的西部、D北美洲的东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和盆地地区,因为该区域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从世界人口分布图看出,A、B、C、D、E、F、H、G八地中,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E撒哈拉沙漠、F原始的亚马孙热带雨林、G寒冷的极地、H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潮热,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2)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不均匀,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3)因为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许多地方目前还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故答案为:(1)A、B、C、D;位于中低纬度;位于临海地带;以平原和盆地为主;气候温和,降水较多;E、F、G、H;为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潮热,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2)很不均匀;地理环境;
(3)不能;因为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许多地方目前还不适宜人类居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