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课前准备
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本着材料;
2、“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五、教学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过程:
法布尔研究昆虫:观察法
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实验法(用颜色卡片)
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观察法和实验法
(长期观察加模型研究)
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实验法(现代动
物行为学之父)
珍妮研究黑猩猩的社群行为:观察法
(板书)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法布尔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观察法。
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些研究方法都属于实验法。
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在实验法中却离不开观察。
备注
〖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法布尔主要用观察法研究昆虫,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不能对动物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精确、仔细、真实的反复观察中,要认真地做好记录。而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则是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后,再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这些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在这个活动中,你将尝试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探究蚂蚁的行为。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体验用观察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2.实验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体验用实验法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要求。
【材料器具】
透明可乐瓶、纱布或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方法步骤】
1.利用观察法研究蚂蚁的行为
(1)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2)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连续观察1星期,每天可以观察2~3次,将观察到的蚂蚁行为都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利用实验法探究蚂蚁的行为
(1)剪去可乐瓶的上半段,装入一些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覆盖在上面。捕捉10只蚂蚁及其蚁卵和幼虫(最好有蚁后),放置在上述的装置中,盖上两层纱布或玻璃板,置于暗处饲养。注意保持土壤合适的湿度。
备注
日 期 时 间 蚂蚁的行为记录
1
2
3
4
5
6
7
(2)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例如“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或“蚂蚁是怎样捕食的”等。你们组提出的问题是:( ) 。
(3)作出假设
针对你们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
(4)制定计划
你组需要的实验材料有:( );在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是:( );实验中寻找的事实证据有:( )。
(5)执行计划
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请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6)表达与交流
将你们小组得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讨论】
1.在自然观察中,你组观察到蚂蚁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蚂蚁的生活有何意义?
备注
2.通过探究,你组认为蚂蚁的食性有什么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你认为蚂蚁是怎样捕食的?
【思考】
1.你还对蚂蚁的哪些行为感兴趣?请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这些行为。
2.蚂蚁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
【教师评定】
备注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第 1 页 共 4 页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
二、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重点:各种行为类型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六、教学教程:
引入: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人种最基本方式。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可将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按照行为的功能来分,又可将动物的行为分为七种类型: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板书)一、取食行为
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食物。动物的食性不同,根据动物的食性,可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板书)二、领域行为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占有领域的可以是一个个体、一对配偶、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动物群。
(板书)三、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在攻击行为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备注
(板书)四、防御行为
警戒色、保护色、拟态等。
(板书)五、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板书)六、节律行为
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有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这些行为称为节律行为。如:潮汐节律、昼夜节律、季节节律(迁徙)等
(板书)七、社群行为
有些群居的动物之间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分工,甚至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优势等级等。一起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的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为。
备注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一、学习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区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能对每种行为举出实例;
3、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二、课前准备
1、将教材上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研究程序画成直观图并制成投影片;
2、有关动物行为类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五、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引入: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颜色变化、散发气味等。
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板书)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根据其发生(或获得方式)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出示科学家研究涡虫的材料,学生进行讨论活动。P23活动
1、答:假设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
2、答:光照 A端有光B端无光,步骤3中A端与B端都有光,涡虫停留的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步骤4中A有光而B无光,如果涡虫喜欢黑暗,在B停留的时间会长些。
备注
3、答:⑴伸展身体 本能行为;⑷收缩身体,后天学习行为,因为光-电连续刺激下开成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4、答:实验中涡虫趋向黑暗是一种先天性行为,这种本能行为适
应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行为,使其能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
(板书)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会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这些行为是与动物的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
(板书)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七、思考与练习:P25
备注
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