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9-16 14:56:00

文档简介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选择可用于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的观察地点;
2、提前准备可用于教师教学的图片、视频等材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难点:
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2、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六、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动物运动或捕食的录像,用具体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如果没采用多媒体,则从学生已知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入手,使学生思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
引导学生思考下面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逐步对主题进行探究。
问题1: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从动物获得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备注
问题2: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吗?
(从动物的食性上,引导学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板书)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主要成分,它们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称为植食动物,如鹿、兔等;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称为肉食动物,如猫头鹰、狮子等;既能吃植物、也能吃动物的消费者称为杂食动物,如棕熊。
(板书)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学生活动〗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也来源于食物,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有绿色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可见,人的食性属于杂食性。那么,我们与食物中的动植物,以及这些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营养联系呢?
【活动目标】
1.列举你的食物种类,并依据其来源建立有关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2.认识绿色植物和动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
【材料器具】记录本和笔。
【方法步骤】
1.在记录本上或下面的空白处,写出你今天早餐或午餐时吃的所有食品。
2.根据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来源,将所有食品分成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并注明食品来自哪种植物或动物。例如:早餐吃了蛋糕,就应写出:面粉――植物、小麦;糖――植物、甜菜或甘蔗;鸡蛋――动物、鸡。
3.对于食品成分中涉及的每种动物,再写出它的食物。例如,前面的“鸡”,要写出鸡的食物:草、玉米和植食性昆虫。
备注
如:面粉――植物、小麦
鸡蛋――动物、鸡――植物、草和玉米
动物、植食性昆虫――植物、草
4.在下面的空白处,把你分析得知的所有植物名称写成一行。在这一行的上面,再写出一行植食性动物的名称。然后,用短线将每种动物与其摄食的植物之间连接起来,并用箭头表示彼此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
5.在植食性动物的上面,再写出一行食肉动物的名称,同样,用短线和箭头表示每种食肉动物与植食动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食肉动物

  植食动物

  植物

表 食物链和食物网
【思考】
1.在你所建立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这个食物链中共有( )个环节。
2.从食物网中分析,人类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3.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评定】
备注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食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例如,在一块农田中,田鼠吃作物,蛇吃田鼠,鹰吃蛇;蝗虫吃植物,蛙吃蝗虫,蛇吃蛙,猫头鹰吃蛇。由此可见,在食物链的组成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自己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板书)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1、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学生活动〗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其栖息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生活有着积极作用。动物对植物的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呢?这就是探究的课题。
【作出假设】
动物对环境的作用是通过新陈代谢及其各种行为而实现的,例如,动物的摄食行为既对植物产生消极的影响,又对植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动物的其他代谢活动和行为,是否也对植物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呢?根据上述启发,本组作出的假设是:( ) 。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我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
我们所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
【方法步骤】
备注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观察的预期实验现象是:( )。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结论】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通过小组间交流,全班得出的结论是:(  )。
【思考】
  1.除上述实验探究内容外,动物对植物的积极作用还可能有哪些?
2.绿色开花植物离开动物能否传宗接代?
【教师评定】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生活有多方面的影响。
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多数绿色开花植物依赖动物传粉等,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板书)2、动物对植物生活的不良影响
  有些动物对植物生活也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会引起水体透光的程度降低,而光照条件是决定浮游植物水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蝗虫是农作物的头号害虫、害鼠等。
备注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 1 页 共 5 页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2、认识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
3、树立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参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课前准备
1、提前准备动物多样性的录象资料
2、提前准备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资料(录像、图片、文字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2、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五、教学难点
1、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六、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请学生例举说出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着严重威胁,由引提出“如何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究竟怎样理解动物多样性?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板书)一、动物多样性
课堂主问题串:
问题1:引导学生讨论究竟怎样理解动物多样性?
(由于学生曾经学过“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只要点拨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与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包容关系,学生容易理解动物多样性概念所含的三个要素。
(板书)1、物种多样性
(板书)2、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备注
(板书)3、生态系统多样性
问题2:有哪些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措施?
(引导学生从动物的遗传物质、物种及生态环境多样性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
(板书)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动物多样性,既要考虑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更要注重对珍稀和濒危动物的保护。保护这些动物实际就是保护了它们的遗传物质。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板书)1、就地保护
(板书)2、易地保护
(板书)3、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例如: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有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保护朱鹮有陕西的洋县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的有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某些野生动物因为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使物种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把它们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如麋鹿。
法制教育和管理也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动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七、思考与练习:
1、答:同意,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因此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核心是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
2、答:相同点:保护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区别:就地保护在保护生物的同时,对其栖息环境加以保护,易地保护要把动物从栖息环境中迁出。
备注
第3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第 1 页 共 2 页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2、通过动物角色扮演等活动,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动物资源现状的忧患意识。
二、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向各组学生布置“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活动,请同学们查找资料和编写剧本;
2、提前准备珍稀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我国的珍稀动物。
五、教学难点:
1、活动“角色扮演——研讨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的组织;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威胁。
六、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请你变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想象为某种动物,思考这种动物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进行角色扮演,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材料器具】
记录本和笔。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生物科代表的协调下,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角色。你们组选择的动物角色是:(  )。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本组扮演的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用第一人称编写出表演剧本。
3.全班召开研讨会,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4.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扮演动物及表演进行评价。
【思考】
  1.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2.哪些精彩的扮演动物及表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教师评定】
                                
在表演、观看和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问题串:
问题1:怎样分析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
(由此引导学生从动物种类、珍稀动物和资源保护等三个方面,分别探讨我国动物资源概况。)
问题2:为什么说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问题3:为什么将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等动物视为珍稀动物?
问题4:为什么说我国的动物资源同样面临着严重威胁?
(板书)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我国的动物种类
三、我国的珍稀动物(概况;简介大熊猫、扭角羚等)
四、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第2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