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9-16 14:55:00

文档简介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殖、发育、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卫生保健的概念。
2.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子和卵细胞,受精、胚胎的发育和营养,人体发育的各个时期等方面的内容。
3.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4.第二节内容中配以3幅曲线图,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实际,对曲线图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课前准备
1、生殖系统挂图一套。
2、有条件的学校可展示与本课内容有直接关系的标本及模型。
3、印制好的《青春期心理、生理现状调查》若干份。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重点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继上一节所讲述的有关生殖等概念的基础上讲述这部分内容的。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整个时期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有人把这个时期比作生命道路上的里程碑,这话一点不过份。因此我认为,对于这部分知识要结合三幅曲线图及学生实际讲清楚。
五、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由于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发育成熟比较早,各种宣传媒体中有些不良的东西
备注
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地已知道有关性的知识,但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往往在这个时期把握不住自己,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就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他讲清道理,个别问题课下单独解决,切不可在课上指名道姓。
六、教学过程:
〖课前提醒〗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要端正态度,不回避,不隐讳,以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其它章节的内容一样地学习,有不清楚的及时间老师、家长或医生。其次,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为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引入:大家知道,生物的“生”一是指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而另一方面是指种族和生命的延续,或称之为繁殖。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生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要产生新的个体,但人是如何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产生新个体的呢?新个体又是怎样由小到大逐步成熟的呢?这节课首先初步了解一下有关生殖的一些问题。
首先了解什么叫生殖。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人类的生殖系统。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挂图(侧剖图)。
  让学生明确图中各部分的位置(在多媒体可用投影幻灯片),最后归纳如下:
(板书)1.内生殖器:
①睾丸:一对,位于阴囊,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②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③输精管:输送精子的通道。
  2.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从图上可以看出:男性输尿管长,它有排尿和排精双重作用。
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精子很小,长约60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等于一微米),有长尾,形如蝌蚪,能游动。(看教材P65图19-3)
备注
  下面介绍女性生殖系统和构造。
  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挂图(侧剖图)。
  女性生殖系统的各器官的功能如下:(可用投影幻灯片)。
  1.内生殖器:
①卵巢:一对位于盆腔子宫两侧,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②输卵管:输送卵子的通道。
③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④阴道:胎儿产出的通道。
  2.外生殖器:(外阴)。
由于女性在生殖过程中有妊娠、分娩过程,因此结构要比男性生殖系统复杂。
女性的生殖细胞叫卵细胞,直径0.1毫米以上,几乎用肉眼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两侧卵巢每月只有一枚卵细胞成熟,卵细胞是一个带放射冠的球体。(看教材P66图19-5)它的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在讲到子宫时是否考虑可增加一点关于它的位置、结构及分娩时变化方面的知识。(倒置梨形,平滑肌组成,正常重量50克,分娩时净重1500克,腔容量增加500倍等。)讲到阴道时,阴道口外的处女膜问题,未婚女子从事剧烈运动也可破裂,因此不能根据处女膜是否完整,判别是否为处女。
  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之结合(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发育。(看P67图19-6)
  △学生这时肯定会想到,如果卵巢排出的卵细胞没有受精怎么办,应提示学生,这正是下次课要讲的内容之一(月经的由来)。为下节课内容打下伏笔。
最后讲胚胎的形成和发育时是否可以把本节课内容前后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投影幻灯片)
备注
  胚胎在母体子宫发育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胎盘(P68图19-7)从母体获得的;胚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的,因此,妇女在怀孕的九个多月的时间里担负着自己和胎儿两个人的代谢负担,要适当注意营养和休息,以保证自己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照顾好孕妇是大家的责任。
七、板书设计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
2.生殖系统:
①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阴囊
②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
3.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二、受精,胚胎发育及营养
备注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1、2课时)                       第 1 页 共 4 页第三节 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 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2、技能目标
⑴ 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⑵ 学会进行组织培养。
3、情感目标
⑴ 体会生物生殖的多样性。
⑵ 体会无性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⑴ 准备培养基质和营养液
⑵ 酵母菌和根霉的培养
⑶ 相关的课件材料
学生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有关无性生殖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
⑴ 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的概念
⑵ 营养繁殖的涵义
四、教学难点:
⑴ 植物营养繁植的涵义
⑵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方法
备注
学生自学、讲授、讨论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提问:
通过对前几节内容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呢?
课件展示 受精作用的过程
2、引入新课:那么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3、你能举出自然界中还有那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
4、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
(课件展示 植物的生殖方式)请同学们回忆绿色开花植物又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呢?
5、种子形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呢?
6、你能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吗?
7、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属于有性生殖呢?
8、种子繁殖方式也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人和这些动物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较强。
课件展示种子 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胚的发育。
(讨论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花粉形成的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长成一株幼苗,形成新个体。
备注
板书设计
第3 节 其他生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植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利用种子繁殖)
无性生殖:(营养生殖)
特点:
种类:A、扦插B、嫁接C、压条
备注
第3节 其他生物的生殖 第 2 页 共 3 页第2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1、 概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 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二、课前准备
蝗虫生活史标本,昆虫、青蛙生殖和发育挂图,相关视频材料教学重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昆虫生活史观察
五、教学难点
1、 昆虫的变态发育
2、 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六、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人的生殖和发育是如此复杂,并且自然把他们安排得如此完美,那么其他生物的生殖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
本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分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来介绍。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标本。
(分小组让学生观察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标本,并概括出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几个时期)
三分钟后,让每组同学选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时期,并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是否正确,纠正错误项。
大家刚才已经概括出几种昆虫的生活史,那么大家看看这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有什么不同呢?
备注
学生:蝗虫的生活史只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若虫,成虫;而蝴蝶和蚕都要经过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而且后两种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差别更大,完全不一样。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不错,我们从昆虫的各种生活史标本可以看出,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从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我们称为变态发育(板书)。而且,刚才有同学提到,蝗虫相比蝴蝶和蚕来说,它的幼虫和成虫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这样的变态发育我们称为不完全变态,那么,只从外部形态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是不完全变态是件很麻烦的工作,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学生:可以看他们的发育时期,不完全、变态都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若虫和成虫(板书)。
不错,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都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若虫和成虫。由此可判断出蟋蟀、椿象、蜻蜓和豆娘等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那么,对于蚕和蝴蝶这种幼虫和成虫存在很大差异的变态发育过程我们叫做完全变态。相对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都经过四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板书)。除了我们提到的蝴蝶和蚕还有哪些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呢?
学生:蜜蜂、蚂蚁、蚊、蝇,金龟子。
李商隐《无题》中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大家现在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句话对不对呢?
学生:不对,这是蚕进入了发育的第三个时期:蛹期,以后它会发育为成虫。
备注
第2课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1、根据青蛙的生活史,了解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特点。
2、认识动物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危害,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两栖类生殖发育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引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诗歌中“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哪种动物?你认识青蛙吗?几种常见蛙的介绍:牛蛙(田鸡)、树蛙、泽蛙等(5分钟)
新课讲述: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学生阅读课本P80-81,并提问,把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老师到学生当中巡视,了解学生的问题及自学程度。(5分钟)2、老师拿出学生笔记本中较好的问题(能反映本节重难点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组与组之间互相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中学习本节知识。
引导学生描述每年春夏之交青蛙的一些活动。(5分钟)
学生观看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5分钟)
3、教师出示讨论题
⑴请用你的语言描述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大体过程。受精卵→蝌蚪→成蛙
学生通过对录像的观察和课本的阅读,然后分两人小组互相讲述,接着推荐学生在班级讲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的完成了对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但估计到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别
备注
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设计了幼体和成体的比较,也是在着意训练学生的比较的思维能力。
⑵青蛙的抱对行为对青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
这道讨论题的设计使学生在感性上认识“有性生殖”,为理解“有性生殖的抽象概念作好铺垫。
⑶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能离开水吗?
⑷海龟、鳄鱼属于两栖类吗?
学生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许多学生还有有较多的了解。但原有的经验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科学知识,设计这两个讨论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
学生同桌讨论或前后桌讨论。(10分钟)
3、引出两栖动物的概念。(5分钟)
4、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5分钟)
教师出示青蛙捕食的录像,并举例青蛙每年能捕捉多少只害虫,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保护青蛙的意义。
课堂小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主要内容,教师补充。
生殖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体内受精,卵生   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体外(水中)受精,卵生 体外发育(变态发育)
鸟类 体内受精,卵生 体外发育
哺乳动物(人) 体内受精,胎生 体内发育
思考练习:
青蛙的发育为什么是变态发育?
备注
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