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生物苏教版(下)复习提纲
第8章 人的生殖与发育
一、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子宫的功能: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新生命的开端是:受精卵;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在输卵管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二、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性发育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男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主要标志是:(男)遗精和(女)月经。
3、男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身体变化;女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声音变细、声调较高、乳房增大等身体变化。
三、人体概述
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的功能
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运进氧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1、人体系统 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
内分泌系统:具调节功能
生殖系统:生殖
神经系统:具调节功能
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有弹性 (能够煅烧)
2、骨的成分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 (能够溶解在稀盐酸中)
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2、六类营养素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提供能量。
3、六类营养物质中,人体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同质量的能源物质,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脂肪;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的是蛋白质。
4、缺乏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胡萝卜素可转变成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1,易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易得口舌炎症;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得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二、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和舌。口腔只初步消化淀粉。
2、牙齿的作用:咀嚼,能切碎磨碎食物;舌的作用: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的与食物碎屑混合;唾液腺分泌唾液。
3、课本26、27、29页图
4、六类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能溶于水,可直接被吸收不需要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子大、结构复杂需要消化才被吸收;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
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口腔、咽、食道基本不吸收;胃只能吸收酒精、少量水无机盐;大肠仅能吸收食物残渣中一些水、少量无机盐维生素。
6、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而且消化酶种类最多。
7、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8、消化道的组成: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9、消化腺分两类: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三大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和胃腺)。
10、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胃,其功能是暂存食物。
11、小肠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
面有许多毛状突起----小肠绒毛,这样就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壁均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酶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胃蛋白酶 酶小肠 氨基酸
脂肪 酶小肠 酶小肠 脂肪酸 +甘油
三、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1、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①提倡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②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③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按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左右。
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应
第1节 血液和血型
1.血液(结缔组织)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浆含有水(最多)、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3.三种血细胞比较
种类 英文缩写 形态结构特点 功能 正常值 异常症状
红细胞 RBC 无细胞核,两面凹圆饼状 运输氧气 贫血症
白细胞 WBC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炎症
血小板 PLT 无细胞核,最小,形状不规则 加速凝血,促进止血 白血病
4.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Hb),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若血红蛋白(110---160g/l)含量过低,或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即为贫血。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5.血浆和血清的区别是:血浆含有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而血清没有。
6. ABO血型包括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输血的原则是: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二节 血液循环
1. 三种血管的比较
种类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定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管壁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 管壁薄,弹性小 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大小 较小 较大 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分布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有的较深,有的较浅 全身各组织器官
功能 离心送血 向心送血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出血速度 血流猛急,呈喷射状 血流较缓和 慢慢渗出
说明:生活中所说的“青筋”,实际上就是静脉。
2.在进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和躯干,目的是保证鱼能正常呼吸。先找到毛细血管,其特点:管径最小、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毛细血管是由小动脉(血流速度快)分支而来的,毛细血管又汇入小静脉(血流速度慢)。
3.心脏: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见下图)
4.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桡动脉)
5.血液循环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枢纽)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组织细胞
氧气 代谢
体循环: 养料 废物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二氧化碳 氧气
肺泡
。
6.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
7.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8.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12~18.7kPa);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8~12kPa)。
9.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呼吸道:鼻,咽(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事物的通道),喉,气管,支
气管
1.呼吸系统 (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而且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
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泡(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肺泡 特点 与功能的适应
壁 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气体通过
毛细血管 缠绕肺泡外,丰富,管壁与肺泡壁紧贴 有利于气体通过
数目 多 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2.呼吸运动: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说明:在平静状态下呼吸,吸气时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在深呼吸时,吸气、呼气都是主动的。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测量时取三次中的最大值。
4.(1)图(一)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胸廓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 。(2)图(二)表示呼吸过程中 时的状态,此时,膈肌 ,胸廓 ,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气体被 。
第4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的差别:人体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氧气含量较多;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人体内的交换:
⑴.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 氧气 毛细血管
二氧化碳
⑵.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毛细血管
氧气
3.呼吸全过程包括肺内其他的交换、肺泡内气体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部分。其中肺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气体的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1.人体能量的供给:
蛋白质、脂肪(提供能量最多)、糖类等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
3.体温测量的部位:腋窝( )、口腔( )、直肠( )(最接近体温)
4.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第11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1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右图)
肾脏——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的组成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脏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一个
3.肾脏结构:肾脏分为皮质(位于浅层,呈红褐色)、髓质(位于深层,色较淡)、肾盂(下端连输尿管)三部分。(见下图)
肾小球
肾小体 分布在皮质
4.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2、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3、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
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4、 人体废物 (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
排出的方式 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
过程。如人体排便
5、 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及途径:⑴肾: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排出
⑵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
⑶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6、 人体排遗的主要器官:⑴大肠:形成粪便
⑵肛门:排除粪便
二、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1、 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2、 人粪尿要经过发酵之后再做肥料
第11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激素调节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内分泌腺之首)
异常症: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异常症:呆小症、甲亢
胸腺
内分泌腺 肾上腺
胰岛 :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异常症:糖尿病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 :分泌雌性激素
第二节 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蝴蝶状)、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大脑:沟、回,五个神经中枢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协调动作准确
脑干:生命活动基本中枢
1.反射
类型 形成 刺激 神经联系 神经中枢 适应范围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具体刺激 永久的 脊髓 固定不变的环境
条件反射 生活中形成的 间接刺激 暂时的 大脑皮层 多变的环境
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条件反射的建立:使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多次结合
2、人类特有的反射: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与人类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
3、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
第三节 感知信息
外层 角膜:透明、聚光
巩膜:白眼球
1、 眼球的结构 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黑眼球
和功能 中层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富含血管):营养眼球
内层 视网膜:感光作用(底片)
其他结构:眼肌、房水、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玻璃体、视神经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产生兴奋)→视神经→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
3、近视及矫正方法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假性近视),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 中耳 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和功能 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
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 : 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
内耳 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 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
半规管 的变动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位听神经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三、皮肤感觉:触压觉(盲人“阅读”盲文)、痛觉、冷觉和热觉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第1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
1、 环境问题严峻:酸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引起的pH小于5.6)、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水污染、噪声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生活垃圾
第2节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一、人类的发展和生物圈的关系:人类生存发展依赖生物圈,影响生物圈
二、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
1.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填埋和堆肥
2.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危险有害垃圾)回收
⑤
①
②
③
④
⑥
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