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8 14: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神十”与“天宫”交会对接
下海:“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
入地??????
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的三大梦想

目前,人类还没有达到“入地”的梦想,那么我们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状况呢?
哇,好大的西瓜啊!但不知道熟没熟,怎么办呢?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共同点: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思考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思考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我们在生产中可以如何利用
地震波呢?





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2、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5









4000
3000
2000
5000
6000
1000
速度(千米/秒)
9
12
6
3
0

17
2900





( )




















地核
地幔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 波
横 波


地壳
地心
地表
不连续面 : 古登堡面和莫霍面
古登堡面
莫霍面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面
古登堡面
比较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17千米
横、纵波波速
都明显增加
2900千米
纵波波速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由塑性物质组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合称岩石圈。
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特征
地壳:
莫霍面以上,平均深度17千米。厚度变化规律一般是: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组成地壳的元素:
氧O、硅Si、铝Al、铁Fe、
地幔: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幔: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地核:

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33




1000

2900



地 核
地 幔
650

110

地壳


岩石圈


5150
外核

内核
地心
地表
动手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软流层






古登堡面


莫霍面

温 度 由 低 到 高
压 力 密 度 由 小 到 大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水 圈:固、液、气三态
分类: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陆地水: 地表水、地下水.
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
生态系统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圈
2
号实验室
阅读: 198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8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计划。计划在封闭仿真地球环境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在1991至1993年的实验中,发现: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2号”的实验失败。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大自然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复杂巨大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
一 缕 轻 风 都是于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人不是万能的,人类要依赖地球
存活;人类要懂得顺应自然,要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才能与地球万物
持续发展。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