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9 14: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说和做
文章主旨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问题]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对应训练见第8题)
[点拨] (1)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2)作用:
①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②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③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④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⑤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活化人物形象。
[解答] 描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动作和外貌,再现了闻一多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拓展链接
“何妨一下楼主人”
到了西南联大后,闻一多先生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难得下一次楼。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一多先生是邻屋,闻一多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去散步,闻一多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闻一多先生有了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他的读书专精。”后来文学院迁回昆明,罗庸在一次学术讲演会上讲起这件事,“何妨一下楼主人”这个雅号就传遍了整个校园。
请将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写在田字格中。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硕果(shuò)   窥园(kuī)   锲而不舍(qì)
B.小楷(kǎi) 校补(jiào) 鞠躬尽瘁(cuì)
C.弥高(mí) 秩序(zhì) 慷慨淋漓(kāng)
D.赫然(hè) 宝藏(zàng) 气冲斗牛(dǒu)
3.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正楷字书写下列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wù wù qióng nián      ,沥尽心血。?
(2)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工整,条理清楚,如qún yǐ pái yá    。?
(3)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jiǒng hū bù tóng      。?
4.[2019·攀枝花改编]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越。
B.看着别人在联谊会上有说有笑,自己却在角落里默默不语,显得鹤立鸡群,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C.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在南极成功架设了天文望远镜。
D.小刚的作业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心不在焉。
5.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    》成名。?
(2)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       》《     》,学术著作《     》《     》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讲课。他很会
讲课,能把本来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的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治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有改动)
6.本文以《修髯飘飘》为题,有何妙处?(3分)
7.本文和课文都写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治学”,请分别摘录一个表现他“潜心治学”的句子。(4分)
本文:??
课文:??
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9.联系全文来看,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0.汪曾祺在本文和臧克家在《说和做》中寄寓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4分)
11.[2019·河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教师详解详析
1.略。
2.[解析] A “锲”应读“qiè”。
3.(1)兀兀穷年 (2)群蚁排衙 (3)迥乎不同
4.[解析] C A项,“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一般用于人物、贡献等。此处应改为“卓著”。B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心不在焉”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1)臧克家 老马
(2)红烛 死水 神话与诗 唐诗杂论
6.[解析] 分析题目的妙处,可以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从题目本身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文章主旨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点明了闻一多与众不同的形象特征;意蕴丰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闻一多刚强的个性和伟大的人格。
7.[解析] 本文第②③段和课文的前半部分都主要是写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一个方面——潜心治学。
[答案] (示例)本文: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课文: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其他句子亦可)
8.[解析] 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的“潇洒而又坚毅”一词可以概括闻一多的性格特点。
[答案] 运用外貌描写,尤其是描写闻一多胡子的细节,突出了闻一多潇洒而又坚毅的性格特点。
9.①抗战不胜,誓不剃须;②治学严谨,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③个性很强,潇洒而又坚毅、刚强;④面对民族危难,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⑤心口如一,义无反顾。(写出四点即可)
10.[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两文通过描写闻一多治学和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的事迹,表达了对闻一多的美好品格的赞颂,以及对其爱国精神的敬佩。
[答案] 都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言行一致等美好品格的赞颂,都表达了对闻一多的爱国精神的敬佩。
11.(1)[解析]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画线句子中“程度”与“改善”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答案] 将“改善”改为“提高”。
(2)[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补写句子要联系横线前后的句子,理清逻辑关系。横线处应填写的是唐诗流传甚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个原因已经在横线后的句子中得到了具体的阐述,即横线处的句子是对其后句子的总结概括。横线后的句子先写了唐诗中多格律诗,再写“格律化的运用”的好处,据此可以概括出这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的格律化。
[答案] 就是诗歌的格律化(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