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 教学设计
?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 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 知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二)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的重要。
二 教学设想
1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心脏的结构,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
难点:心脏瓣膜和血管瓣膜的开放方向和血液流动方向的关系。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疑点:循环系统就是血液循环系统吗?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心脏的结构可采用分组实验与观看录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实物、模型以及电教手段,使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会心脏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接着通过自测心率等参与性实验和资料分析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对心脏健康的重要影响,进而形成对心脏的保健意识。
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播放血液循环录像、演示血液循环电动模型使学生获得对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直观感知,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分析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以此突破重难点。
三 媒体平台
1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心脏解剖图。
实物:猪的心脏。
模型:心脏、血液循环电动模型。
课件:《心脏的工作》。
录像:《血液循环》。
2 多媒体课件撷英
http://www.yer.cn/xzjg.html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 教学设计
?
第1课时
?
(一)本课目标
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将右手按住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搏动,然后原地跳跃一分钟,再将右手按住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搏动,并比较两种状态下心脏搏动速度的变化。
2.课前热身
带领学生解剖猪的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血液能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不断地流动,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也有关系。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四边互动
?
互动 1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心脏实物和模型,了解心脏的结构。
讨论: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明确 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
互动 2
?
从心脏壁的厚度来看,心房和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明确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结构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的血液的距离长,所以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
互动 3
?
心脏四个腔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
?
互动 4
?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明确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
互动 5
?
让学生填写心脏结构示意图,以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教师播放课件《心脏的工作》,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69页的内容,归纳心脏的作用。
明确 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心脏的肌肉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即使你做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两个“泵”的中间由一层厚厚的肌肉壁分隔开。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分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肺。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就像你家的门一样,只能朝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达标反馈
(1)选择题
1.有关心脏内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D)
A.动脉→心房→心室→静脉 B.静脉→心室→心房→动脉
C.动脉→心室→心房→静脉 D.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2)识图填空题
右图是人的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写出下列结构名称: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②若该心脏完整无损,那么,如果从G向内注入清水,则水将从 E 流出;若从H向内注入清水,则水将从 F 流出。
③图中所示结构中,含有动脉血的是 G、A、B、E 。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本节课介绍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肺静脉、主动脉、体静脉、肺动脉相连。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2)方法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亲自体验,主动获取知识。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因此尤其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锻炼心脏提高它的工作能力?
明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能够担负繁重的工作,而且工作能持久。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瘦弱,在工作繁重时,就会出现心跳过急、气喘等现象,工作不能持久。可见,工作效率的高低与心脏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使心脏强健,以增加心脏工作的潜力。
链接二:从心脏开始形成的那一刻,它就开始了跳动。此后,在人的一生中,心脏能够不停地跳动而不知疲倦,这是为什么?
明确:心脏之所以不停地跳动,是因为它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结果是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并使血液充分回流到心脏。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测定自己的心率并分析心率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2)巩固练习
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①心脏主要是由 心肌细胞 构成的,它位于胸腔的 中间 偏 左下方 。
②图中一至四所指部位的名称依次是 左心房 、 左心室 、 右心房 、 右心室 。
③心脏中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结构是〔4〕动脉瓣 和 〔5〕房室瓣 。前者使血液只能从 心室 流向 动脉 ;后者使血液只能从 心房 流向 心室 。
④与心室相连通的血管是 〔1〕主动脉 和 〔2〕肺动脉 。与心房相连通的血管是〔3〕肺静脉 ,以及〔6〕下腔静脉 和 〔7〕上腔静脉 。
⑤与射血功能相适应,构成心室壁的肌肉, 左 心室厚于 右 心室。
(四)板书设计
?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2.心脏的结构
?
第2课时
?
(一)本课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知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二)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展示血液循环课件并提问:你认识这幅图中的哪些结构?进而请学生思考:血液是怎样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的呢?进而引出课题——血液循环。
2.课前热身
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的发现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四边互动
?
互动 1
?
请学生根据前两节所学内容自己概括什么是血液循环,再由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从而获得血液循环的概念。
明确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表述自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在教师帮助下归纳出: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
互动 2
?
播放血液循环的录像片,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明确 在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成两部分,一条是途径较长,遍及全身的体循环;另一条是途径较短,仅介于心、肺之间的肺循环。
?
互动 3
?
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电动模型演示体循环,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什么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哪里?
明确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
互动 4
?
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电动模型演示肺循环。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哪里?
明确 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血液流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
互动 5
?
讨论: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明确 这个红细胞流回心脏的路径将是:指端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这个红细胞在回到心脏前不可能到达脚趾。当这个红细胞再度从心脏出发,它的流动路径将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如果这时它再次从心脏出发,才有可能通过主动脉、各级动脉和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到达脚趾。
?
互动 6
?
讨论:刚才这个红细胞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和肺部毛细血管处,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 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氧与上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上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来自肺泡的中氧结合。
?
互动 7
?
计算: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一天之内循环多少遍?一天内由你的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多少?
明确 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ml。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ml。以成年人的平均心率75次/分计算应该是: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4000/70×75=0.76分钟;一天之内循环24×60/0.76=1895遍;一天内心脏泵出的血液总共有70×75×24×60=7560000ml。通过计算你会发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有多么重要!
4.达标反馈
(1)填空题
①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 心脏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 血管 和 心脏 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 循环流动 。
②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分为 体 循环和 肺 循环两部分。这两部分血液循环是 同时进行 的,它们在 心脏 内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2)判断题
①动脉血管里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动的是静脉血。
(×)
②凡是离开心脏的血液都是动脉血,凡是回到心脏的血液都是静脉血。
(×)
③动脉血是颜色鲜红、含氧和养料多的血液,静脉血是颜色暗红、含氧和养料少的血液。
(×)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其中主要包括血液循环中的物质交换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本节内容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获得血液循环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生理知识。
(2)方法归纳
利用有关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说法不对。心脏的搏动具有很强的节律性,并且心脏的舒张期比收缩期长一些,从而使心脏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心脏能够不停地搏动而不疲劳。
链接二:在体育课上,经常会有同学因为剧烈运动而出现不适感,甚至晕倒。这是为什么?
明确: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肌体的需要。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为你的家人量血压。具体方法参考课本第73页相关内容。
(2)巩固练习
填表比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不同
(四)板书设计
?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概念
2.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