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与远视

文档属性

名称 近视与远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9-17 16: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视与远视》的教学设计
阿城第四中学 徐微
一、教材分析:
近视与远视》是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下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中信息的获取的第二节。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教材为了强化眼的卫生保健知识,在本节中单列了一节探究近视和远视一课,较好地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就是水到渠成了。这对于爱眼和护眼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的成因、远视的成因,以及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教材的知识板块有探究竟、大家谈、知识链、实际用、亲自做。几个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适当补充青光眼、白内障、弱视、玻璃体浑浊等眼病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近视和远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了解的是引起近视的外因,比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眼与书本距离过近、看电视、看电脑的时间过长等等。内因学生了解的不多,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近视的内因。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近视眼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了解远视的成因。尝试班级近视率的调查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全体参与,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情感目标:使学生关注爱眼和护眼的重要,拥有明亮的眼睛,在用眼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或近视、远视的加重。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预防近视发生的措施。
教学难点: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曲度大小的影响,学生不容易理解。将其列为难点。
3、教学方法:
教师在上课之初,让学生现场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率。结合全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很快增长的状况。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所以先是调查,然后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所探究的问题由学生小组合作找出。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多个板块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出示自己制作的近视眼、远视眼的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并利用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动手参与,体会和观察到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曲度大小的影响(利用对吹起的气球牵拉或放松)。
4、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近视和远视的信息、将所能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处理使知识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的放矢,教师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用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导入新课:有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调查我们班级的近视情况,看一看我们班级同学的视力状况。(教师出示班级近视调查表,让学生调查。)使学生参与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近视和远视教师展示全国中小学生的各年龄视力不良情况调查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看到了无论是我们班级还是全国范围内,中小学生的视力水平都在下降,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近视的同学分析一下近视的原因? 找出一名学生组织调查班级的近视情况。学生将班级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调查并算出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学生将班级的近视率和全国中小学生各年龄视力不良情况做对比。关注班级的近视不良情况。。学生分成每6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有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在组长的组织下6人共同讨论、交流引起的近视的原因,并由本小组的记录员记录。各小组交流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各自的交流成果。 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近视的情况,近视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很容易调查出来。并且也会很踊跃地参加,增强了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更进一步引起学生对近视的重视。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近视问题的严重性,并从全国范围来对比班级总体的视力水平。通过统计的数据说明,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使学生对自己的视力状况更加关注。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开阔视野。使学生全体参加。对于学习不太积极的学生,他在小组其他同学的讨论中,也能受益很多,所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后,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引起近视的原因?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近视能遗传,是什么样的近视教师引导说出还想知道的有关近视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对于问题进展的情况。展示多媒体正常眼与近视眼引导学生分析眼的结构变化是怎样的?教师让学生将准备的气球吹起。将气球的两端看成是睫状体,中间鼓起的部分看作晶状体。 学生最后一致认为近视的成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不良的用眼习惯4、饮食中缺乏某种物质学生展示收集来的和近视成因有关的资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的想要知道的问题?近视眼与正常眼的不同?怎样预防近视?近视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度数是高度近视?近视遗传吗?高度近视不宜从事的运动?什么食物对眼睛有益?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制作的近视眼的眼球变化和成像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出近视眼的眼球变化:一、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二、眼球的前后径变长。结果使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视的物体。学生将吹起的气球牵拉或放松,观察到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凸度大小的影响。 此活动主要是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展示收集来的资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对于有些知识很感受兴趣,但是缺乏知识的理解,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会非常踊跃地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近视的眼的变化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制作多媒体的近视的课件,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易懂的知识。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引起晶状体的凸度改变是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利用气球作教具,突破难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强调指出青少年的近视刚开始时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可以转变成真性近视。避免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要注意眼的保健:科学合理用眼、不能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及用眼时的光线强弱,还有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近视的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爱眼、护眼。并让近视的学生摘下眼镜,观察眼镜片的特点。教师出示多媒体远视眼与正常眼。引导学生对比班级学生的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的不同。教师设计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以后用眼的保健中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持之以恒。 学生观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多媒体课件。发现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眼球变化。学生发现真性近视的眼球的前后径变长,假性近视的眼球前后径没有变长,但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了。学生根据近视的成因,结合小辞典的提示,找出矫正近视所需的眼镜。近视的学生观察自已所戴的眼镜的特点。总结近视矫正眼镜的特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措施。远视的眼球变化:一、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二、晶状体的弹性小、凸度小,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学生总结自己在预防近视方面的收获。 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一目了然发现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眼球变化。让学生能区分开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引起学生对假性近视的重视,不要将其转化成真性近视。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从身边同学近视镜的观察了解近视镜的特征学生兴趣很高,也能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与远视的不同之处。目前的学习来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健康为本,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用眼是非常生要的。
教学反思:
《近视与远视》这节课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也是根据这点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有关近视的一些问题,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急于想要知道的近视的问题,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这项活动来看,学生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有些知识的掌握甚至在我的意料之外。可以看出学生现在课外阅读量很大。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非常好。本节课的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只是引导启发,调控好学生活动的秩序。教师并且深入各个活动小组,对于学生的困惑及时地引导。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
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并把理论用于实际,切实的在生活中做好眼的保健,并持之以恒,做好眼睛的保健。对于没有近视的同学预防近视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同学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真正地让科学的用眼惯指导自己的生活。
本课创新之处: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提出问题合作学习。准备气球为教具,来演示睫状体收缩和舒张对晶状体凸度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比如: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
学完这节课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提高。有了新的想法。有了科学用眼的知识。我也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感悟。对学生、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课外知识丰富,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条小溪。
评课:
《近视与远视》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新课改研讨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真正做到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问者参与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明白了预防近视所要养成的良好的用眼习惯和饮食习惯,这让学生是受益无穷的,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这节课的创新之处:一、关于近视的一些知识是让学生围绕近视自己提出感兴趣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体现出教师较高的生物学素质和课堂的应变能力。创新之二:近视的眼球变化中,教师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得以很好的突破。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是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师能利用吹起的气球来演示。气球看成是晶状体。气球的两端看成是睫状体,通过形象的演示突破难点。多媒体制作的近视和远视的课件体现出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并能有机的整合在生物课堂中。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简洁、师生互动好,加上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更看出教者具有很高的素养。
评课人:阿城区进修校教研员于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