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内容】P68-69例1-例2,P69课堂活动第1-2题、P70课堂活动第是题。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比例的意义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出示情境图,问题:“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操场上的国旗:
教室里的国旗: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这样表示: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问题:在上面图中的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3.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二、比例的性质。
1.教学“项”、“外项”和“内项”
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成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几个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问题: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因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