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怒吼吧,黄河
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分析
这首歌曲是八年级下册(花城版)音乐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三课。作品为B大调,经G调在结尾转降B大调结束,4/4拍。全曲由四部分组成,演唱形式丰富,力度与速度的发展和演进充分,合唱技术性、艺术性要求很高,为全曲的总结性乐章。歌曲引子旋律清新透露出希望之情,开篇有力地再现第一乐章船工号子的回响,后有四部轮唱营造出紧迫感,“五千年的民族苦难”运用各声部音色反复吟唱积累力量,以祖国南北各大江河的呼应为内容,反复强调的语气唱出全曲的最高音和最强音,表达了黄河怒吼的力量。结尾运用短暂离调的色彩变化和三连音逐渐加速的节奏,似行进的步伐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重新崛起的信念和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黄河大合唱》的创造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八个乐章的面貌和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的总体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认识歌曲的表达过程,了解通过歌词分析和思考合唱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歌曲情感的经历,深刻认识作品的中心思想,认识《黄河大合唱》经久传唱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目标
认识作品,能够歌唱或吹奏部分乐段主题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领会歌曲情感意义,提升个人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个人的审美判断方式和审美取向,欣赏此类作品需要考虑审美距离的因素,多创设情境,多引导想象和共情。应尽可能提供实践性欣赏的机会,增强欣赏课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的审美表达(特别是音乐表述)。可以考虑学校地处位置和曲作者的祖籍同为广东番禺的有利因素,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广泛影响力,提升忧患意识和爱国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歌曲创作背景和表现内容;2、体会歌曲情感过程,感悟作品艺术价值。难点:1、实践欣赏的参与和准备需要前置课程做好设计准备和组织安排;2、生本参与的环节,可利用语文、历史、地理等交叉学科做为抓手,但仍需要强调音乐性的所在,并考虑好如何引导学生思路回归至作品本身的教学设定中来。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PPT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教学环节
一
情境导入:引入黄河的主题,紧扣学习对象《黄河大合唱》
二
学习新课:1、认识大合唱与合唱的概念,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面貌;2、了解作品创作背景,认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的基本面貌。
三
参与探索:1、A部分的分析与朗诵;2、B部分的分析与局部歌唱或吹奏;3、C部分的分析与局部歌唱;4、D部分的分析与节奏模仿。
四
巩固与拓展:完整欣赏,表述音乐,体验歌曲情感历程。
五
小结与评价,思考歌曲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情景导入环节的生本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介绍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已学的、涉及黄河的知识,介绍作品的主题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情景。
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意识到学科交叉应用的思维模式。这个环节既能激励学生广泛学习和深入探究,也能突出学习“黄河”文化的意义之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将会为进一步欣赏作品和提高欣赏音乐的注意力,提供学习的动力。
技术资源
多媒体、PPT
常规资源
音像资料、多媒体图片
活动概述
一、情境导入
1、观察黄河流经主要城市的示意图
2、问:这是一条穿越中国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北方大河,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问这是哪条河流?
3、邀:上次课我们选出了几位同学,作为我们今天这堂课的助教,下面先有请第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黄河。
4、导入:黄河有着遒劲有力、浑厚朴实的形象特质,有着箭神落泪化黄河的传奇故事,有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文学名篇,还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数千年兴衰的韵味。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黄河给予我们的各种印象和千百种味道。请看教材第28页,《怒吼吧,黄河》。
教与学的策略
拉近距离,由学生来介绍黄河。这里可以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已学知识入手,让学生归纳和概括自己学习后对黄河留下的印象。
反馈评价
学生如能提前预习准备,是可以较为充分地讲述有关黄河的知识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信地陈述个人的观点和感受。学生课前准备良好。
教学活动2:作品创作背景的生本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认识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完成欣赏前的情景设定,为欣赏共情做好铺垫。
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讲述作品背景知识,结合视频资料,了解1938年抗战情形和黄河的水患,从侧面解读《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初衷。
技术资源
多媒体、PPT
常规资源
音像资料、多媒体图片
活动概述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合唱,什么是大合唱?
2、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创作的整体构思是什么?这些乐章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看懂音乐中的长篇“小说”。)
3、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谁能介绍这位著名的音乐家?有请今天的第二位助教来为我们开讲。
4、这部宏伟的作品,是现有歌词后有音乐。(教师简单介绍词作者)提到歌词的创作,就会讲到1938年的黄河故事。接下来,有请另外两位助教来讲述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教与学的策略
由学生介绍词曲作者、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既能鼓励学生预先去主动探究,也能有效拉近现代青少年与经典音乐之间的审美距离。另外,从音乐欣赏的要素来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创作背景去进行欣赏思考和作品分析,将会使音乐欣赏审美的主观色彩增添一定的逻辑依据,进而启发学生走向理性欣赏。
反馈评价
学生助教的前置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及时跟进辅导,不但做好导学的工作,也需要了解到同学们之间所关注的欣赏话题和意见,进一步掌握学情。学生准备积极,反映出较好的课堂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教学活动3:实践性欣赏参与
活动目标
通过朗诵、歌唱或演奏歌曲主题,认识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深刻认识作品的情感表述方式和精神历程。
解决问题
提示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践活动领略音乐作品的表达含义,指导学生完成欣赏表述和欣赏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慢慢演进出自己的一套音乐欣赏思维模式,并能够发现表述音乐的基本方法,进而对作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技术资源
多媒体、PPT、或安排部分课堂乐器
常规资源
音像资料、多媒体图片(视情况,或可安排一定的教学乐器参与)
活动概述
三、参与探索
1、A部分的分析与朗诵,发现音乐旋律的规律,体会其中的情感,认识特定旋律走向的效果。
2、B部分的分析与局部歌唱或吹奏,实践性欣赏,体会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认识音色要素的情感表达特征。
3、C部分的分析与局部歌唱,可以是跟随音乐一起唱,找到欣赏共情,发现歌曲处理高潮的基本手法。
4、D部分的分析与节奏模仿,发现动力化的节奏音型,理解音乐结束位置所表达的全曲中心思想。
教与学的策略
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通过歌词和谱例,尝试分析欣赏作品的方法,并对音乐的局部细节进行表述,这种形式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更有说服力。
反馈评价
前置课程,需要对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和音乐表述的方法做简单介绍,此课可以有效组织实践和体验。
教学活动4:巩固与拓展:完整欣赏,表述音乐。
活动目标
巩固欣赏所得,了解与音乐同步进行介绍性表述的欣赏方式,形成作品的整体欣赏认识。
解决问题
细节欣赏具有局限性,欣赏中的思维关注,在音乐整体聆听过程中,如何能敏锐地回顾先前环节的学习收获,需要运用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来把控自己的音乐觉察和经验,因此运用语言伴随音乐进行同步的音乐表述,是一个要求较高地练习。在这个实践环节,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发现表述音乐的特征、难点、及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而发展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
技术资源
多媒体,PPT
常规资源
音乐资料
活动概述
四、巩固与拓展:
1、完整欣赏音乐作品,分别邀请学生表述音乐(四个部分可以由四个学生来完成)。
2、学生分享同步音乐表述过程中的体验、收获和经验。
3、分组讨论:《怒吼吧,黄河》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4、小组代表阐述个人观点,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教与学的策略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意愿,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应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音乐表述过程,并针对客观存在的陈述现象或音乐音响的实际情况进行强调和指导,鼓励学生勇敢评价经典音乐作品。
反馈评价
初中学生较为羞涩,一般不太愿意表达,教师需要明晰学情,从乐于表达的学生入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评价量规
1、优秀:能理解教学的要求,能够运用语言流畅地表述音乐作品,能运用多种方式欣赏音乐作品,能较为贴切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
2、良好:能理解教学的要求,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能够完成基本的音乐表述过程,可以有条理地欣赏和解读音乐作品;
3、合格:能够接收教学的要求,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可以表述音乐作品的局部,能够理解他人的音乐表述和欣赏方式,可以深入欣赏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