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3.4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 3.4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08 19:3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
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师: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让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1、呈示部
1 )、 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三、拓展延伸
作品中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学生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有很大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再挖墓穴地时,发现一墓穴,墓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期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被贪官马文才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在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民间便有了关于梁祝各种各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四、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那就是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