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猪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
6.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 )
A. 10千米 B. 20千米 C. 100千米 D. 1千米
7.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8.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
A.热时人会出汗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2.在没有使用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 ( )
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
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13. DDT是一种难以分解、无法经代谢排出体外的一种农药。在含DDT的水体中,关于食物链“藻类→鱼→鸟”的生物体所含DDT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鸟 > 鱼 > 藻类 B.藻类 > 鱼 > 鸟 C.鱼 > 鸟 > 藻类 D.鱼 > 藻类 > 鸟
14.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15.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6.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在大量的气孔
17.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食物、氧气、水、香烟 D.食物、饮料、啤酒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19.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
A .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
20.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 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围包括 、 和 。
2.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3.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 是消费者, 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食; ________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 部分。
5.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生态系统
6.在进一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若提出的问题是“潮湿环境会影响鼠妇生活吗”,那么该实验中就应当使设计两种环境中除 以外, 、 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在这个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 。
7.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DDT的浓度为0.00005ppm(注:DDT降解极慢),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结果如下表:
受检生物 A B C D E
DDT的浓度(ppm) 0.005 5.0 0.5 75.5 0.04
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
8.进入秋冬季我们很少能看见蛇、青蛙等动物,它们都进入了昏睡状态,这种现象叫 ,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9.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 。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裸地测量三次后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三 判断题 (10分)
( )1、生物活动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2、植物不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 )4.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 )5.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 )6.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 )7.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 )8.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 )9.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识图分析题(1.④小题2分 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②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⑤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
⑥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
⑦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5分)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C C B A D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A A D C A D D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生物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4、地域 生物 环境 植物 光合作用 动物 植物 细菌、真菌 生物部分
5、森林 湿地 6、湿度 光照 温度 湿度 7、A→E→C→B→D
8、冬眠 适应 9、水 10、减少误差
三 判断题1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对
四 识图分析题(1.④小题2分 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 ①非生物 分解 ②多 多 ③吃与被吃 食物链 5 食物网
④草→鼠→蛇→鹰 ⑤增多 ⑥蛇、狐、鹰、草 兔
⑦物质 能量
2.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