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下地理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8 18:3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二节,这是一节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一课;它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是一节向学生教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 (二)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地理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地理的内在价值。同时也力求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通过由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总结过程,得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三)方法手段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情景导入分析问题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提倡从提出问题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以学生的最近发现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本教学设计以图片资料和身在北方地区为导入问题,以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作为导入材料,使学习贴近学生生活,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地去学,使学地理成为问地理,做地理,想地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地理,地理就在身边。 (五)能力培养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紧紧围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开展课堂活动,具体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后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为主线,强调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差异,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初步了解到受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也有差异。 2、过程与方法 思考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利用信息,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目标:训练学生学习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运用网络搜集相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方地区人文地理学习,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四、教学难点 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请同学们谈一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何不同?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投影)出示北方地区图 (读图)在北方地区图上找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说明其位置特征。 (读图)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并找出其行政中心。 (指图总结)(1)北方地区的位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北方地区的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3)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0%,人口占全国40%。 (板书)一、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1、位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3、面积:占全国20%。 4、人口:占全国40%。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投影)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反映北国风光的典型景观 (提问)根据景观图和地形图,北方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指明学生回答)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阅读)读材料黑土地,简要介绍东北平原的范围和变化。 (过渡)北方地区有美丽的风光,同时历史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区域,因此,人文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 (投影)北方著名的名胜古迹图片(兵马俑、故宫等) (板书)三、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平原广阔。 2、人文旅游资源: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 (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合作交流。) (提问)(1)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的原因? (回答)因黄土土质疏松,加上植被多遭破坏,水土侵蚀严重。 (提问)(2)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句话有道理吗? (回答)有一定的道理。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为黄土分布区,这里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暴雨冲刷黄土,使河流变为滚滚泥流,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在下游地区沉淀下来,形成华北平原。 (提问)(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回答)根本措施:植树种草,坡上修建梯田,沟壑大坝淤地。 (投影)黄河治理图片和资料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 四、课后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地理信息和知识内容,懂得地图的重要性。运用投影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资料,带来学习情境,学生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厚,从读图中来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