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课题: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A类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性;对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B类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性。
C类生---知道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的主要资源。
教学重点:认识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特征
教学难点:1.对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理解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诗朗诵《乡愁》
师:在这首诗中母亲在那头中的“那头”指的是哪里?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
生:“那头”指祖国大陆;
“浅浅的海峡”指台湾海峡
过渡:在台湾文学作品中,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湾浅浅的海峡,一道人为的鸿沟,锁得住归乡的脚步,却锁不住思归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台湾,共同来领略伟大祖国母亲的游子——台湾的风采。
二、〖目标指导〗
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
师:1、 教师出示自学导航及要求,指导学生自学
2、 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自学遇到的困难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分析地图,提取总结相关地理环境的知识,并汇总不能确定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为组间交流做准备。
自学导航:
四、〖展示交流〗
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交流疑难。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以便及时纠正、补充、提问。
①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出示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要求学生指图介绍台湾的位置(纬度、海陆)和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特点。强调读图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②台湾的地形
教师出示台湾岛地形图,从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出示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学生总结地势特征,台湾多山的地形特征是因何形成?(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课件出示台湾山地之美、9.12大地震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感受台湾之美。
③台湾的气候
教师出示台湾岛气候类型图,总结台湾气候类型及分布。
出示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由学生分析总结气温、降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除山地外,年平均气温整体较高,年平均气温南部高北部低——纬度;山地气温低,周围平原气温高——地形;台湾岛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台湾中东部为南北延伸的山脉,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进一步明确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
④台湾的河流
教师出示台湾岛地形图,分析河流特征。
台湾岛河流数量 ,流程 ,流向多 ,水量 ,流速 ;由此可得台湾岛 资源丰富。
学生探讨河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⑤台湾的自然资源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主要自然资源,简单分析形成原因
课件出示台湾森林资源、水产资源、矿产资源图片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感受台湾的物产丰饶。
⑥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台湾的了解加深了不少,那么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与我们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畅所欲言,谈谈他们所认为的关系(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8-79阅读,小组讨论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地质、历史两个方面使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取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⑦课堂练习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题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设计意图】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解题技巧训练,适应会考要求;在读题析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表述结论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也从中得到教学情况的反馈。
⑧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所学,板书知识结构,并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是学生对本节所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清楚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