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4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 4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1-08 20: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视觉上的红屋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
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
教材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以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现代派绘画的兴趣,对其风格特点获得较为明晰的印象,丰富视觉信息的储存,拓展联想思维。
第32页呈现的是当代中国画家运用现代派绘画理念创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风度》形式变化过程的图例,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运用联系,发展的观念,了解其艺术创作中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的视觉思维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客观物象发展而来,又逐渐脱离具体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获得独立的造型意义,张扬了个性审美感受,表达了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审美精神,以此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的内在联系。
本课亦进行两个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在体验和理解两个方面。活动一是一个体验、消化的过程。活动二是一个理解、深化的过程。讨论中应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和不解,转到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他们产生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学习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不断地探讨、不断地表达,能否对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既有相关知识介绍,又有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拓展学生联想思维的活动设置,给学生提供了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学生应“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可以说,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及文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和历史感。
教学目标: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能够以积极的探究精神来思考现代派绘画艺术在艺术史上的作用。
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思路: 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首先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可以直接展现教材上几幅描绘红屋顶的不同作品,对比传统绘画与现代派给作品形式处理的差异;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展开学习竞赛,教师组织每组同学重点研究讨论教材上某一幅现代派作品的形式特色及传统绘画的差异。通过比较哪组学生的看法更为合理的评价活动调控课堂学习气氛,每组可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阐释本组的基本看法,提倡本组其他同学积极补充,鼓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补充意见或者不同看法。
教师的评价要重视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作品,不要无视他们个性的体验和剥夺他们理解作品的权利。教师应注意教学提问设疑的角度及方式,来引导各组学生尽快进入研究状态。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处理的手段上,比如:《工厂》一画中,光线是不是从同一角度射过来的?《秋天的山村》中,你能找出几个较为完整的房屋形状吗?《街》是以哪几种主要色彩构成的?这些问题最好具有一定游戏性,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线、形、色上得到审美体验。
将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古典写实绘画进行对比,可以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如:哪些作品造型处理接近我们现实中所见到的房屋?哪些作品相关较远?哪些作品给你的感受最深?作品哪些处理让你感受深刻?尝试分析一下作品使人产生不同视觉感受的原因等。
使学生认识到某个艺术事件发生在哪个时段,有哪些主要画家参与,懂得画家使用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主题联系在一起的;体会到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象空间和联想思维。
第二课时:教材展示的是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现代派绘画相距都很大,分组讨论时重点放在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找到这种联系了,感受到这种联系了,学生的思路也就开阔了,当他们欣赏到活动二准备的两幅作品时,也就会有想法,在教师的辅导下,提示学生写好美术欣赏论文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怎样查找资料,鼓励学生以自觉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本课时以完成作业为主要内容,作业有两种方式可选择:①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可写欣赏小论文。②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感受的学生,可以绘画的形式改画静物参考图片或者自己喜爱的图片,其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参考图片给你感受最强烈的是什么?②在改画中你选择的表现方法能够表现自己最强烈的感受吗?③你怎样看待同学对你改画后作品评价?
教学中,要提出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用语言描述自己居住房屋的样式,你是否关注过周围房屋的变化,你希望居住什么样的房屋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营造氛围
集中展示教材中以红屋顶为内容的美术作品,播放西欧风情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
在西欧风情的音乐中,我们感受了西方艺术大师们不朽的杰作,用语言描述自己居住房屋的样式,你是否关注过周围房屋的变化,你希望居住什么样的房屋。
眼前这些绘画作品表现的内容都是以红屋顶为主,但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却各不相同,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简约,为什么同一个表现题材却能让欣赏者有如此丰富的感受呢?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大师们是怎样表现画面和给予画面丰富视觉感受的。
学生比较教材上表现红屋顶的几幅作品。(媒体展示对应作品)(小组讨论)
知识小结:西方现代派出现以前,绘画多次描绘客观对象为主,是以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客观世界,现代派以后艺术表现形式变得空前的多样化,并开始把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强烈地融入到作品中,正是因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差异才给予绘画丰富的表现内涵。
完成小纸条:
●它们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红屋顶的表现形式:自20世纪初,受到印象派在绘画中强调光色的影响,一些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于线,或侧重于色彩,或侧重于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给予了艺术品新的力量。
●艺术家逐渐认识到艺术的任务不再是照抄自然,它是用来加强我们的情感,使我们与自然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赫哈尔(德国)的《红屋顶》没有印象派画家那样去通直地描绘对象,红屋的形体简略抽象,以粗犷的黑轮廓线和非常概括的大面积色彩对比构成了画面。
●毕加索(西班牙)的《工厂》房屋是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构成的,画面的明暗处理是为了突出物体的外形,毕加索没有去抄袭客观物象,而是删除一切无关细节,努力去表现他在观察中所得到的一种对形的理解和感悟,画面显得理性而有秩序。
●康定斯基(俄)的《街》以概括的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表现了平常的小镇景色,画面绚丽多彩又富于韵律感,红屋顶像童话一般的迷人。
●克利(瑞士)的《秋天的山村》,画面以散步式线条构成,描绘的物象都被概括而作了平面处理,红屋顶与土地、菜畦、水塘错落有致,和谐的共存在精致、微妙的光与色之中,表现了一种天真、稚气的美。
●莱热的绘画强调线、面的几何化处理和色彩单纯性,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以矩形、半圆形等几何形状来表现红房子及其周围的景物,呈现了一种很强的装饰美。
三、小组讨论:完成小纸条
主题
题材
色彩
细节
四、尝试用简单的线表现下面几幅画,然后进行比较线条构成:散步式、几何化、概括的点、线、面
蓬图瓦的红屋顶 毕沙罗(法国)
工厂 毕加索(西班牙)
街 康定斯基(俄)
秋天的山村 克利(瑞士)
生动的风景 莱热(法国)
五、小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与用心体会,再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课后收集资料:任选一幅喜爱的现代绘画流派代表作,通过网络和相关书籍等媒体介,查找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如:时代背景、表现特征、相关作品等。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讨论
●课前通过网络等收集的信息,现代绘画流派代表作。
●展示课件(图片)塞尚代表作、马蒂斯代表作、毕加索代表作。
●学生分组参与对作品各个角度的比较,小组长做出本组讨论的记录。
●教师选择参与各小组讨论,积极肯定和鼓励,并做出适当总评。
二、小组交流发言:
各组表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进行评价,相互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课堂。
三、揭题:现代主义
课件→展示对应作品
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亨利·马蒂斯——野兽主义
毕加索——立体主义,《亚威农少女》从非洲木雕吸收养料
现代主义——Modemism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做“现代绘画之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亨利·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
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村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折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
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
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
(邵大箴)
四、小结:
●学生自我小结发言
●归纳: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艺术创作形式的变化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物象中发展而来,又脱离具体的物象,获得独立的意义,延伸了作品的内涵。
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上的差异,并由此生发表达上的不同。而这种差异又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种提升与再创造,艺术表现空间的进一步拓展需要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艺术作品。
阅读材料
●现代主义——Modemism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做“现代绘画之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亨利·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
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村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折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
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
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