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1 09: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2.过渡语: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
引入课题,并举例说明血液
与人类的关系。?思考问题,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1.让学生说出验血过程,引出血常规化验单的作用。
2.投影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并指导学生解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3.投影血液各成分正常值,对异常值作简要说明。
(1)回顾验血过程。
(2)认真阅读,理解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T各表示的意思,并关注以上各项的测定值。
(3)评价血常规化验单,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结合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血液的成分?
1.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
3.提出问题: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铺垫)?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思考,并尝试说出血液的成分。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创设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并为下文做铺垫。
?四、血液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1.组织学生表演或观看小品——血管中的奇遇。
2.解释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
3.小结比较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
(1)仔细观看小品,从内容中获取有用知识。
(2)说出贫血、发炎、化脓、止血、血友病、血栓的原因。
(3)讨论总结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通过有趣的小品表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巡视、检查。
2.显示正确的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小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3.提出问题,引导分析,积极评价。
(1)明确实验目的,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观察与思考。
(2)观察正确的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并小组讨论。
(3)提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通过探究实验,把知识传授变为问题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课外阅读——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
1.指导学生看课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讨热点话题。
2.课后练习题。?阅读、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指导学生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七、总结?
通过层层的设问引起学生反思: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思考问题抛开陈述式的小结,利用设问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