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穿串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无拘表达所喜所爱,建立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2、在交流学习中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3、抓住时机进行适度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串链的形与色,进行串链制作和设计。
教学难点:
对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行有序的调控和引导
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激情引趣。
我们身边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小物品,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单色的、花色的……动脑筋想一想,按照不同的方式拼拼摆摆,你能穿出什么奇妙的串链?
二、领悟认知、质疑解难。
说一说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串链有什么特点。例如:家人身上装饰的。
1、描述家人有什么样的串链。
2、说一说你接触到的串链有什么特点、
三、尝试探究、自由表现。
制作:
1、注意选材。
2、注意制作步骤。
3、注意制作中的安全事项、(合理应用各种工具,注意安全)
四、陶冶情操、提供审美。
欣赏小组内制作的串链
挑选出一件漂亮的作品
引导学生说说想设计什么样的串链。
五、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师总结:今天,通过自己亲手制作串链,我们增长了许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对串链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板书设计:
?????????穿串链
??????外形特点突出
????????颜色鲜艳?
????????环保实用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一年级的“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运用身边也容易找到的小物品,比如彩珠,橡皮泥小球,小纽扣,植物肘子等,在考虑材质、形状、大小、颜色的基础上进行穿链创作,体验设计应用于生活的联系,感受串链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尝试用身边合适的物品有规律的拼摆方法和穿法。
教学活动中,我一共设计了穿串链的材料,分析材料的形、色、大小,研究有规律的排列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比较简单,学会们只要通过观察比较就可以解决,有规律的排列是难点。对于最简单间隔重复排列学生们比较容易掌握,在稍微复杂以点的规律就不会摆了。在学生穿串链实践时,只要学生们能用最简单的规律就可以了。可是学生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只是把小珠子等简单随机的穿成一串,颜色大小乱七八糟的,没有规律和美感。于是我又再一次的引导学生来欣赏比较,当学生再来穿串链是,有了明显的进步。颜色、大小、形状都有规律,而且有的学生穿的串链颜色搭配的很漂亮。
学生总是在一点一点的认识世界,一点一点进步,看着学生们在慢慢的进步,我真的很开心,再次为学生们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