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周长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周长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08 20: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周长
执教者
王华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材分析
通过“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引出周长的概念。接着设计了指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活动,进而告诉学生“它们边线的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习到面积后,学生容易把计算面积的公式和计算周长的公式混淆,究其原因是认识周长时,学生 对周长的理解不够充分,教师要注意从生活中寻找周长的原始依托物,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加丰满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结合实际测量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感受测量周长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生活中感悟和认识周长
难点
周长的真正理解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指一指”“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 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0分钟
5分钟
12分钟
10分钟
激趣导入,理解周长的概念。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周长”

操作实践,测量周长。
教师图形不用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如:长方形的周长,就不需要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如:长方形的周长,就不需要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需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因为长方形的相对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开动脑筋,智力大比拼。
出示课件,做相关练习。教师可出相关提示。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学生指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的地方)
学生欣赏图片
1、学生测量课本的周长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测量,最后汇报。
2、分小组测量树叶的周长,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全班讨论。
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初步感知什么是周

引导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2分钟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常见周长的方法,尤其在合作学习探索中,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了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
知识的获得是重要的,如何去思考、怎样更好地团结协作更是这节课的收获。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布置作业
1分钟
动手做一做,做一个有花边的小布艺。课件出示招聘及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