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教案)(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教案)(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8 22:46:18

文档简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青铜器与甲骨文》 科目 历史 教学 对象 七年级 学生
课时 1课时
设计意图 这个假期我去到了山西青铜博物馆,这是一座来之不易的博物馆,因为在这座博物馆中有1/3的文物都是来自于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所追缴回来的。在这座博物馆中我看到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守护与传承。为此我想用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为我的学生来诠释这两个词。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教材地位: 1、从历史地位看:青铜器与甲骨文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灿烂的文明,是夏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体现。 2、从现实意义看:青铜器与甲骨文对于彰显华夏文明,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为高中大概念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理解青铜器、甲骨文证史、补史的功能
设计思路 课魂:守护 传承 明线:让文物说话 暗线:器以载道、文以植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让学生找出夏商西周建立的时间并对比他们建立的时间在描述上有何不同。提问学生约字去哪儿了?进而提出核心问题:是什么让历史越来越确切? 找出夏商西周建立的时间,并对比三者在描述上有何不同。 从细节出发,从学生已知出发,引导学生从已知推向未知,再由未知推向已知。
第一篇章 器以载道 青铜筑史 第一部 分 和 合 之 美 寓 于 器 展示利簋的AR模型,介绍利簋的造型、纹饰等,引导学生感知何以为道。 通过AR模型观察利簋,体会何以为道。 通过AR模型,使学生从细节处感知青铜器的美,培养学生的美育。利用信息化教学使课堂更加高效、高质。
过渡:青铜器除了簋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
第二部 分 青 铜 之 用 藏 于 器 展示青铜器的不同种类,引导学生对青铜器进行分类。 对青铜器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认识青铜器的多样性。
由簋功能由食器到礼器的转变,引入司母戊鼎的介绍。展现司母戊鼎的重量,通过数字故事,展现司母戊鼎守护与传承的故事。 观看数字故事,进一步感知守护与传承的力量。 通过数字故事展现司母戊鼎的传奇经历,让学生感知守护的力量,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通过簋和鼎理解商周礼制,提出问题:等级地位的高低与青铜器数量有什么关系?通过礼制感知何以为道。 通过对比, 分析问题。第二重感知何以为道。 通过问题驱动突破本课难点。
第三部 分 青 铜 绘 史 铸 于 器 展示利簋铭文,重点介绍甲子、岁鼎一词。通过铭文最后一句第三重感知何以为道。 通过铭文知道武王伐纣的真实性及具体时间。感知何以为道。 深挖文物的历史内涵,“让文物说话”,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二重证据法,展现文物证史补史的功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过渡:夏商的时间用的约字,那是否夏商的历史就不可靠呢? 再次回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设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第二篇章: 文以植根 绵延千年 第一部 分 汉 字 之 始 植 于 根 展示中西方部分学者对于商朝历史质疑的声音。 引起学生思考我国商朝的文明真的就不可靠吗?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断反思的精神。
根据课前学情调查,将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收集起来,制作微课。 通过微课了解甲骨文。 带着问题,看微课,能使得课堂更加高效、有趣、丰富。
展示商王占卜图,从占卜的不同角度介绍甲骨文,其中重点通过AR介绍《甲骨文合集》中的10405号甲骨(教材插图)。 感知甲骨文的趣与美。 通过AR模型展示甲骨文,从细节处感知甲骨文的趣与美。
引导学生通过商王占卜的甲骨文字,归纳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通过造字特点,感知中国古人的智慧,培养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通过两组甲骨文字,合理想象商王的一天。 通过甲骨文,合理想象商王的一天。 此环节即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推理,小心求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过渡:沉睡地下数千年的甲骨文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在哪里被发现的呢?
第二部 分 甲 骨 情 缘 延 千 年 展现跨越千年,甲骨文制作、发现、发掘、发现的历程。 感知甲骨文制作、发现、发掘、发现的历程。 通过甲骨文的制作、发现、发掘到研究,抨击了中西方部分学者对于商朝历史质疑的声音。展现甲骨文守护与传承的历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彰显家国情怀。
第三篇章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介绍潘达于、樊锦诗、樊建川守护与传承的故事。 聆听故事,感知守护与传承的力量。 通过三位人物守护与传承的故事,凸显本课课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展现从190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到2018年5354座博物馆以及近十年间走进博物馆人数的变化。 感知大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内涵。 通过大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博物馆数量和入馆人数的变化。展现守护与传承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守护与传承这两个词听起来很大,但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用身体力行去做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做些什么呢? 思考我们能为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做些什么呢? 崇高不远,就在践行者的脚下。引导学生将守护与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板书设计 纹饰 含义 第5课 功能 青铜器与甲骨文 造字特点 意义 意义


(共47张PPT)

一座来之不易的博物馆
——山西青铜博物馆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器以载道 文以植根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找一找:
夏朝建立的时间-
商朝建立的时间-
西周建立的时间-





约:大概、不确切的意思





是什么让历史越来越确切?


一 和合之美寓于器
第一篇章 器以载道 青铜筑史

利簋(guǐ)
一 和合之美寓于器


饕 餮
(tāo tiè)
利簋(guǐ)
何以为道

是对神灵的崇拜
对自然的敬畏
对自我的认知
是在追求和合之美的同时
表达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主张
一 和合之美寓于器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二 青铜之用藏于器








编钟
青铜器的特点:
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礼器
二 青铜之用藏于器



食器
功能:
司母戊(wù)鼎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 青铜之用藏于器



832.84千克





礼器
二 青铜之用藏于器



食器
功能:




等级地位的高低=数量的多少=权力的大小
等级地位的高低与青铜器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二 青铜之用藏于器



何以为道

是以礼别尊卑,
是以器调秩序,
是人与社会的和、序之美。
二 青铜之用藏于器



时甲子昧爽——《尚书?牧誓》
甲子朝——《逸周书?世浮解》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
鼎,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事利
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史记?周本纪》
三 青铜绘史铸于器



推算出武王伐纣发生于:
公元前1046年
三 青铜绘史铸于器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
鼎,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事利
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何以为道

是孝思长存,不忘祖恩。
孝思长存
和合之美
不忘祖恩
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
审美追求
中华
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三 青铜绘史铸于器



民族之魂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找一找:
夏朝建立的时间-
商朝建立的时间-
西周建立的时间-





约:大概、不确切的意思





夏、商的历史是不是就不可靠?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第二篇章 文以植根 绵延千年

东周以上无史。——顾颉刚、胡适等疑古派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我国商朝的历史真的不可靠吗?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1、甲骨文是中国 期刻写在 和牛羊等 上的文字。
2、甲骨文记载涉及 、 、 、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商周
龟甲
祭祀
战争
农牧业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兽骨


商王问卜
祭祀
战争
田猎
天气
农耕
疾病
梦幻
生育
商王无事不卜,无日不卜。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甲骨文是汉字之源,
是中国人的根脉,
是中国人的精神所在,
是它把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兕sì
象形
会意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小组合作探究:解读甲骨文,合理想象商王的生活。




齿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一组甲骨文:1、2、3小组完成
第二组甲骨文:4、5、6小组完成
(讨论结束后,每组由一个代表代表小组来解读甲骨文)

一 汉字之始植于根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年过半百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四处寻医。偶然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发现了刻画符号。
而这些符号经研究发现,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
这一发现证实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一座里程碑意义式的博物馆
——殷墟博物苑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董作宾
展望世界,
甲骨之前途至为暗淡。
今日环顾宇内,
则此学颇冷落。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1959年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1959年
2019年
甲骨文研究进入信息化阶段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1959年
2019年

一座“一字十万”的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1959年
2019年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词
2019年11月1日
69岁的汉字叔叔:理查德,研究甲骨文27年,自创网站收集十万种汉字字形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1959年
2019年
董作宾
展望世界,
甲骨之前途至为暗淡。
今日环顾宇内,
则此学颇冷落。
绝学不绝
后继有人
二 甲骨情缘延千年


商周
时期
1899年
1928年
1937年
1959年
2019年
第三篇章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六十年经历战火纷飞、颠沛流离,始终如一守护大克鼎、大盂鼎。晚年靠50元补助度日,却仍坚持将鼎献给国家。她一无所有但却一无所求。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大克鼎、大盂鼎守护者潘达于
她被称为敦煌的女儿,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她深居大漠57年,用一生执着守护敦煌。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敦煌守护者樊锦诗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从教师到市长到亿万富翁到建川博物馆馆长。从身价数十亿,到举债一个亿,倾尽亿万家产只为留住民族记忆,敲响民族警钟。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
1905年
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
1949年
24座
1978年
349座





























































































































2018年
5354座

















































































部分博物馆展示图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3.27亿
4.06亿
4.70亿
5.64亿
6.37亿
7.17亿
7.82亿
8.50亿
9.71亿
11.26亿










近十年,博物馆入馆人数变化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传承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大,但其实就是靠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用身体力行去做出来的。
——《国家宝藏》
国宝守护者梁家辉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我们能为践行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