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一轮复习高三生物必修2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届高考一轮复习高三生物必修2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02 12:29:00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第二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考点解读】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4.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运用类比推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萨顿的假说 回忆: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2.孟德尔遗传定律中所揭示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变化特点。 1、萨顿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推理 阅读教材,理解什么叫做类比推理,进行类比推理时应当注意什么?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类比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比推理应当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 阅读教材,思考并在右侧回答:根据那个杂交组合判断出果蝇的显性性状?为什么?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符合分离规律吗?是否与性别有关呢?3.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图解吗?4、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假设,如果你是摩尔根,你将如何设计?为什么?5、了解摩尔根发明的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6、联系“技能训练”的类比推理,思考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4、写出摩尔根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5、测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阅读教材,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例题精析:
例1、右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A、a、W表示基因。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果蝇的性别是什么?细胞中有
几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别是哪些?
(2)此果蝇的基因型是什么?如果此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则减数分裂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几种?该果蝇可产生哪几种基因型的配子?在产生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有哪些?
(3)若W、w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A、a分别控制果蝇翅的长和短,则短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什么?
(4)若该果蝇与一只短翅白眼雌果蝇交配,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后代的性状表现和基因型。
(5)从果蝇的眼色遗传中可以反映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何?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分配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就每对等位基因而言,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就一个精原细胞来说,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则可产生多种配子。
答案: (1)雄性;8;X、Y;II、III、IV(2)AaXWY;2;AXW、 AY、aXW、、aY;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aaXwXw(4)略(5)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例2、一只母羊一胎生了一雌一雄两只小羊,这两只小羊来自于 ( )
A.一个受精卵 B.两个受精卵
C.一个卵细胞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 D.两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
解析:如果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这两只小羊的性染色体组成应该相同,性别也应相同。
答案:B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A、只有一对等位基 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答案:C
2. 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猴的肠上皮细胞
答案:C
3.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C
4.右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
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答案:D
5.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性母细胞
④次级性母细胞 ⑤肌肉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答案:A
6.在人的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细胞中可能有( )
A.22对常染色体+XY B.22对同源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XY D.44条常染色体+XX
答案:D
7、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不考虑基因间区)
A.3.5×106 B.3.5×105 C.7×105 D.1.4×106
答案:C
8、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9.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各个细胞中 B.其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在体细胞增殖时从不发生联会行为 D.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只可能含一条性染色体
答案:C
●拓展题
10.图为某一雄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同时在该动物的 结构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应为 染色体。
(2)若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般为      。
(3)丙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4)若该动物患有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若它与正常的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患病的几率为 。
(5)在甲细胞形成乙细胞过程和甲细胞形成丙细胞过程中均可发生可以遗传的变异,但前者比后者少 (方式)。 
答案:(1)睾丸(精巢) 性染色体(XY染色体) (2)有丝分裂 AaBbCC
(3)2 ABC、abC、AbC 、Abc(4)0 (5)基因重组
11.粗糙型链孢霉属于真核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孢子。已知子囊孢子大型(R)对小型(r)显性,黑色(T)对白色(t) 显性。下图表示某一合子形成子囊孢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该合子的基因型是 。
(2)图中黑、白以及大、小不同的圆圈表示子囊孢子a、b、c、d的 。
(3)子囊孢子b、c的基因型分别是 。
(4)该实验可证明 定律的真实性
答案:(1)RrTt (2)表现型(3)RT rt (4)基因的自由组合第4课时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
【考点解读】
1.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1、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思考不同点,完成右表 分裂的细胞细胞分裂的次数产生子细胞的数目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子细胞名称和数目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思考完成右表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 n)比较项目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同源染色体对数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阅读教材,自己动手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构 1、用1、1 ;2、2 ;3、3 代表三对同源染色体,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可能的组合方式: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呢?___________ 种。如果再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考虑进去呢?
受精作用 阅读教材完成右面问题 1、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________ 的过程2、过程:精子的________ 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________ 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________ 会合。3、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___ ,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___ 。4.受精作用的实质: 5、意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________ 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______________ ,都是十分重要的。6、为什么说有性生殖在生物的进化中体现出了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训练 学会识图和作图 某种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填表并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图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表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条) DNA数目(个) DNA数目(个)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变化图 2、填表并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图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表细胞类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条) DNA数目(个) DNA数目(个) 16 8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细胞类型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DNA 数目变化图
2、例题精析:
例1、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
解析 ①一个四分体含一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单体、4个DNA分子。那么4个四分体的动物的体细胞和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为4对共8条染色体。由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含染色体4对8条、含染色单体是16条、含DNA分子16个。②因初级精母细胞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都减半,所以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前、中期)的染色体为4条,染色单体为8条,DNA分子数为8个。③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因着丝点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染色单体消失为0,DNA分子数不变,仍为8。结果形成的每个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和4个DNA分子。
答案: A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答案:C
2.下图处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B.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C.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D.此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答案:A
3.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则1号传给6号的染色体条数是(  )
A.6 B.23  C.0—22 D.0—23
答案:D
4.正常情况下,极体和极核的共同特点是
A.形成过程中均发生了减数分裂 B.染色体数目和卵细胞相同或不同
C.基因型均与卵细胞相同 D.均在卵巢中生成
E.大小都与卵细胞相同         F.都在受精之前消失
答案:A
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 a —c 阶段(不含 a 、 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的比由 1 : 2 变为 1 : 1
D .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B
6.青蛙的精卵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答案:D
7. 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各自口味的果实,不会因互相传粉而改变口味。这是因为 ( )
A.只传粉而没有受精 B.传粉受精但没有改变种子的基因型
C.桃子雌蕊不接受其他品种的花粉 D.传粉受精并不改变果肉细胞的基因型
答案:D
8.某动物(2N=10)的一滴精液里有440个核DNA分子,这滴精液中的精子来源于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 )
A.11个 B.22个 C.44个 D.88个
答案:B
9.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DNA含量为P,染色体数为Q,则在形成精原细胞的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 ( )
A.Q、P B.2Q、2P C.Q/2、P/2 D.Q、2P
答案:B
10. 下列为豌豆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 拓展题
11.右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请叙述判断该生物是动物的理由: 。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 时
期,如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
细胞名称是 。
(3)图中有 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在下一分
裂时期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 。
(4)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
(5)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B,结构4上相应点的
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
原因是 或 。
答案:(1)是高等生物细胞,且有中心体(缺一不可)
(2)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精细胞 (3)1 0
(4)16 (5)基因突变 交叉互换
DNA变化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 Ⅳ→Ⅰ
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
④Ⅳ为个体发育的起点
Ⅰ豌豆雄蕊 ←────────→ 豌豆雌蕊Ⅰ
↓        ↑ ↓
Ⅱ精原细胞   合子Ⅳ   卵原细胞Ⅱ  
↓ ↑ ↓
Ⅲ 精子 ──────────── 卵细胞Ⅲ第18课时 第六章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考点解读】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学习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性问题
【学习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操作水平———————目的是————————操作环境——————— 1、基因工程又叫 通俗的说,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
基因工程的原理 观察课本103页图6—3至图6—6,并阅读教材。然后思考并回答右面问题1、在以上的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或难点是什么?2、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能够结合的结构基础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的依据是?4、检测是否表达的依据是? 1、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基因的“剪刀”: “剪刀”特点: 举例说明基因“剪刀”特点: 基因的针线: 基因的运输工具: 种类有 运载体必备的条件——————————————————————————————————————————————————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⑴ 工具是: ⑵ 工具是: ⑶ 工具是: ⑷
基因工程的应用 你见到过转基因生物或者使用过基因工程药品吗?结合身边的例子思考基因工程应用前景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①分析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培育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的关键步骤: ②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 ③人们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动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转基因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①两种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2、例题精析: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原因是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 。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分离定律。(1)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在相应基因上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黏合。(2)该性状是显性性状,母本又是杂合子,因此在自交后代中,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3/4,这是因为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产生两种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叶绿体遗传是细胞质遗传,其特点之一是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2)3/4 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显现出来。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答案:C
2.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分子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
答案:C 
3.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 )
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
答案:D
4.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答案:C
5.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 )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答案:D
6.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病的根本途径是( )
A.口服化学药物 B.注射化学药物
C.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D.采用基因疗法替换致病基因
答案:D
7.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基因存在于( )
A.核区 B.线粒体 C.质粒 D.核糖体
答案:C
8.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涉及( )(多选)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答案:A、B、D
9.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 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 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 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10.“试管婴儿”技术属于( )
A.胚胎移植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答案:A
●拓展题
11.据调查,随着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危害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元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科技攻关,我国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地将该毒蛋白基因导入到棉花植株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植株后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请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 的结果。
(2)“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应用了 新技术。
(3)在培养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过程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 ,基因的针线是 ,基因的运载工具是 。
(4)将毒蛋白转入棉花植株内的操作步骤是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以表示为
(6)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
答案:(1)自然选择 (2)基因工程 (3)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运载体
(4)①提取目的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 ②将目的基因毒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植株④目的基因的监测和表达
(5)抗虫基因RNA毒蛋白
(6)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12.如图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目的基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相结合形成重组质粒?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太高;导入完成后所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导入的是普通质粒,只有少数导入的是重组质粒。此处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一个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理是 。
答案:(1)人的生长激素基因
(2)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粘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
(3)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13.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 种融合细胞。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原理。
方法:
原理: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 - - -
B株 + + - - + + - -
C株 + - + - + - + -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有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
①B株有a酶活性;
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 ③A、B株有c酶活性;
④C株有d酶活性; 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
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 、 、 、 和 号染色体上。
答案:(1)2 (2)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 1 2 7 8
PAGE
1第17课时 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考点解读】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养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学习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杂交育种 观察课本98页问题探讨里的玉米,和你平时所见地玉米进行比较,总结异同。观察99页中的6-1两个小麦品种杂交和6-2中国荷斯坦牛示意图,思考什么叫杂交育种和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然后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优点和分析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 1、杂交育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2、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杂交育种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变育种 人工诱变可以使生物突变率增加,思考前面讲过的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结合课本100页找出黑农五号株、青霉素高产菌株各是利用什么因素培育的 思考与讨论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克服这些局限性采取的方法 1、诱变育种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培育“黑农五号”利用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诱变育种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诱变育种的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克服这些局限性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育种方式的比较 育种方式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原理优点缺点育种方法
2、例题精析:
例1: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
⑴、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
⑵、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
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
⑴、番茄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 若取这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 。
⑵、三倍体无籽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 若取这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含有 个染色体组。
[解析]①无籽番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例子,生长素并没有改变番茄的遗传物质,只是在番茄没有受精的情况下,使子房发育为果实。所以番茄的无籽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②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是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若取这植株的枝条繁殖,长成的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
答案:⑴否 有⑵是 3
例2: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种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 (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植株花粉表现 (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 。
[解析]: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知识。单倍体育种包括亲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植株选育等一系列过程。其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根据育种目的是获得抗病、有芒新品种,即基因型为RRBB,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RRbb和rrBB。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F1(RrBb)的植株。水稻单倍体植株由于无法完成减数分裂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而表现不育。二倍体水稻可育,可完成双受精过程,可结实。单倍体水稻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是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1)RrBb (2)RRbb rrBB (3)可育 结实 24 (4)可育 结实 24 (5)自然加倍 基因型纯合 基因型杂合 (6)将植物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
【自我诊断】
● 基础题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答案:B
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答案:B
3、.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其F2的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
A.1/4 B.3/16 C.1/8 D.1/16
答案:C
4、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该枝条发生了( )
A、细胞质遗传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5、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即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
A.ddRR, 1/8 B.ddRR,1/16和 ddRr, 1/8
C.ddRr, 1/16 D.DDrr,1/16和 DdRR,1/8
答案:B
6.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射线的辐射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
答案:B
7、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育成的植株是 ( )
A、二倍体 B、 单倍体 C、 四倍体 D、多倍体
8.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9.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
A.诱发基因突变 B.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选择基因型 D.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C
10.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答案:C
● 拓展题
1、下图为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2)B常用的方法为 。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所用的方法如 、 。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其作用的原理

(5)由G到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和 。
答案:①.杂交 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②.花药离体培养③.基因突变 X射线、紫外线、激光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必须各说出一项)
④.秋水仙素 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⑤.基因工程(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年?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
答案:(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该种子可长成基因型为aabbdd植株。
(2)4年
(3)单倍体育种技术
3.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新品种。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子 其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2)分别种植这批紫色种皮种子 ,连续自交两代。若其中一些植株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种子就是所需要的新品种(纯合子)第11课时 第四章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考点解读
1、理解基因的概念
2、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了解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表现
4、重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一、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DNA与 RNA的比较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1)转录(2)翻译3、密码子 1、(1)观察DNA与RNA分子结构2、(1)转录的概念(2)观察翻译的过程3、观察密码子表 1、(1)填表种 类DNARNA组成部分碱基磷酸五碳糖组成单位结构分布功能种类2、(1)、转录是指 。(2)、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的过程。3、 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作一个 。
2、例题精析:
例题1、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
此题考察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数量的2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6倍。
答案:D
例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可以含有多种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
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RNA来转运
解析 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转运RNA上可以与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所以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转运RNA来转运,但对一个特定的转运RNA,只能转运特定的一种氨基酸。
答案:D
例题3、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 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8 000
B、4 000
C、16 000
D、20
解析: 氨基酸的种类最多只有20种,要注意对题目隐含信息的挖掘。
答案: D
例题4、人的胰岛素基因和得以表达的胰岛素基因依次位于 ( )
A、体细胞、胰岛细胞中
B、胰岛细胞、体细胞中
C、均位于胰岛细胞中
D、体细胞、肾小管细胞中
解析: 认得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不断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的,因此人的体细胞都含有一整套相同的基因,都含有胰岛素基因。但这些基因并非无选择地在每一个细胞都得到表达,即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而是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了表达。胰岛素基因只是在胰岛细胞中得到表达,合成了蛋白质激素—胰岛素。
答案: A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则决定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有多少个碱基( )
A、17个 B、51个 C、153个 D、306个
答案:D
2、一条肽链有9个肽键,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基因中至少要有的碱基个数( )
A、9个 B、27个 C、30个 D、60个
答案:D
3、信使RNA的来源
A、由DNA转录来的 B、由DNA翻译来的 C、由DNA转变来的 D、由DNA复制来的
答案:A
4、1个DNA分子模板链上(T+C)/(A+G)=0.2,则由此转录出来的信使RNA分子上(U+C)/(A+G)等于( )
A、0.2 B、0.5 C、2 D、5
答案:D
5、某基因有碱基1200个,则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具有的氨基酸数目是( )
A、100个 B、200个 C、300个 D、400个
答案:B
6、下列碱基组成肯定不是密码子的是( )
A、AGC B、CCU C、UGA D、ATG
答案:D
7、一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AGA,此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
A、 丝氨酸(UCU) B、谷氨酸(GAG) C、精氨酸(AGA) D、酪氨酸(UAU)
答案A
8、一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GAU,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DNA分子的模板片段转录而来的( )
A、GUA B、GAT C、GAA D、GAU
答案:B
9、、如果DNA分子模板链上的TAA变成了TAC,那么相应的遗传密码将会( )
A、由AUU变为AUG B、由UUA变为UAC
C、由AUG变为AUU D、由UAA变为UAC
答案:A
10、某基因由9002个脱氧核苷酸组成,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组成此蛋白质最多的氨基酸分子数目和最少的氨基数分别是( )
A、1500个和2个 B、4500个和2个 C、1500个和1个 D、4500个和1个
答案:B
11、1976年美国的H.Boyer 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 进行复制 B、控制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C、进行转录 D、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答案:B
12、原核生物中某一个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变化,有可能对它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A、 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D、缺失4个碱基对
答案:D
13、下图为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DNA片段 ① …—T—A—G…
② …—A—T—C…
信使RNA ③ …—U—A—G…
转运RNA ④ …—A—U—C…
氨基酸 ⑤ ……□……
A、图中标出的碱基符号,包括了8种核苷酸
B、DNA双链中①、②均为模板链
C、密码子位于③和④链上
D、② ③的转录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A
14、爱滋病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种性状的一段RNA中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DNA中含有A( )
A、19% B、21% C、23% D、42%
答案:B
15、已知一个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模板mRNA 中有A和G共有200个,则转录成该mRNA的DNA分子中,最少有C和T多少个( )
A、400 B、200 C、600 D、800
答案:C
●拓展题
16、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
(1)根据我们所学内容,这三种类型的病毒分别属于:甲_______;乙______;丙_______。
(2)图中哪两个标号所示的过程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____________。
(3)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3,10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该过程必需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作用。这一现象的发生,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图解形式写出甲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答案:(1)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致癌病毒 (2)6、7(3)转录 翻译 复制 模板、酶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4)逆转录 逆转录酶 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5)
17、请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号码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图中恰好位于④内的三个氨基酸分别是(查密码子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后,与[ ]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4)如本图所示,储存在________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最终传递给_________分子,并通过代谢得以表达。
答案 (1)DNA mRNA tRNA 核糖体 (2)甲硫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3)转录 ④ 核糖体(4)DNA 蛋白质
补充材料
1、转录时,为什么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1961年,韦斯等发现离体系统的双链DNA都可以作为模板,合成不同的RNA分子。以后,马默在侵染枯草杆菌的噬菌体实验中发现,DNA分子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具有转录功能,这条具有转录功能的链叫做模板链或有意义链。应该指出,在一条包含有若干个基因的DNA分子中,各个基因的有意义链,并不都在同一条链上,也就是说,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有意义链,即有的基因有意义链是3′→5′单链(基因B);有的基因有意义链是5′→3′单链(基因A、基因C)。所以说,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些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些基因来说,则是反义链。(如本图DNA中的5′→3′单链对基因A、基因C而言是模板链,而对基因B而言则是非模板链。)
由此可知,某个基因只能始终以特定的某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一种特定的信使RNA。因为一个DNA分子中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形成多种信使RNA,从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因此,确切的说,信使RNA是以基因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并非是以DNA的一条整链转录形成的。)第14课时 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解读】
1. 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及原因
2. 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3.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学习重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
【学习难点】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异的关系
【自主探究】
1、 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基因突变的概念 。分析讨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回答“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回忆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本质是什么? 1、引起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 ,直接原因是 。2、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而引起的基因__________的改变。3、基因突变时间:所以基因突变常发生在____________时期。4、基因突变是 水平上的变化,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及所处位置,只改变某一基因的结构及表现形式,既由A ,或由a 。5、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__________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回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举出几种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结合这些的例子回忆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什么?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生物性状吗?如果不能请举几个例子 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内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如: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②化学因素。如:________、 _______③生物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2、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____。举例:②随机性:随机发生在_____________ 的各个时期。③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定向性:可以向 突变,产生 基因。⑤多害少利性: ⑥可逆性:3、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_________,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结果:多数基因突变 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②少数基因突变 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 。
基因重组及意义 根据基因重组的概念思考:哪类生物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有几种?每种发生在什么时期?基因重组有什么意义? 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所以,进行_________的生物会发生基因重组。2、类型:基因重组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前者发生在__________时期;后者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3、意义;基因重组是__________的来源之一,对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完成右表 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区别本质原因时间条件意义可能性 联系
例题精析:
〖例1〗“经过突变的基因,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 ( )
A.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
B.对,因为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变异是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容易造成个体死亡,不会产生生物进化
D.对,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解析:经过突变的基因,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生物可能是不利的,但是环境发生变化时,则有可能更有利于生存,从而在生存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被保留下来。
答案:D
〖例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 无性繁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原因等知识,只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前提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原因有两方面: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答案:A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基因突变发生在下列哪一过程中( )
A.DNA→DNA B.DNA→RNA C.RNA→蛋白质 D.蛋白质→性状
答案;A
2.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 )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间的化学键
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答案:C
3.下列哪项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伴性遗传( )
A.人的多指 B.人的白化病C.人的血友病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C
4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的血液,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答案:B
  5.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环境的改变
答案:B
  6.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是( )
A.都是有利的 B.都是定向的 C.都是隐性突变 D.诱发突变率高
答案:D
  7.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全部是白色的。这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加倍 C.自然突变 D.人工诱变
答案;D
  8.基因A与a1、a2、a3之间的关系如图,该图不能表明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9.关于基因重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D
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生物体表现突变的部分就越少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后代的
  C.突变就是指基因突变,它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
答案:C
 ●拓展题
11.1943年,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只有20单位/mL。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等射线照射青霉菌,结果,绝大部分菌株都死亡了,只有极少数菌生存下来。在这些生存下来的菌株中,有的菌株产生青霉素的能力提高了几十倍(目前青霉素产量已提高到50000单位/mL以上)。请回答:
  (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能培育出青霉素高产菌株。这是由于射线使青霉菌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
  (2)发生以上变化的化学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发生以上变化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射线处理后,在存活的青霉菌中,培育出了青霉素高产菌株。在这一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
(4)用射线照射,培育出生物新性状的育种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 (2)脱氧核苷酸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 (3)人
  (4)诱变育种
12.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__________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改变了__________中遗传信息所致,从而使人的红细胞由正常的__________状改变为__________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__________,使人患__________性贫血。
 答案:DNA复制 基因突变 圆饼 弯曲的镰刀 破裂 溶血
13.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现有三试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b),且雌雄各一半。各管内雌雄果蝇交配产生子代的情况如下:
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请分析回答:
(1)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 上。
(2)三只试管中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 、 、 。
(3)C管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 。
(4)科学家摩尔根用纯种灰身残翅果蝇与纯种黑身长翅果蝇交配,所获得子代(F1)全部为灰身长翅。由此可推断,在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5)请你运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遗传行为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纯合的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题果蝇仍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这种模拟的表现型能否遗传? 为什么?
。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判断它是属于纯合的vv还是“表型模拟”。

答案:(1)X染色体 (2)雄 雌 雄 (3)XBXb 和 xbY (4)灰身、长翅
(5)用F1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统计后代各种表现型的比例,若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1:1: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
(6)不能,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变化
①选一正常温度下发育的异性残翅果蝇与这只残翅果蝇交配,将后代放在25℃环境中培养。
②若后代都是残翅,则该果蝇为纯合的vv,若后代出现长翅果蝇,则该果蝇为“表型模拟”。综合能力检测(四)
一.选择题(共50分,前20题每题1分,后15题每题2分)
1.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小鼠死亡 B.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
C.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2.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D.子代细菌
答案:A
3.烟草花叶病毒的繁殖方式和进行的场所是( )
A、DNA的自我复制,在宿主细胞内 B、DNA的自我复制,在病毒体内
C、RNA的自我复制,在宿主细胞内 D、RNA的自我复制,在病毒体内
答案:C.
4.用正常的噬菌体(31P,32S)去感染体内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得到子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 )
A、31P、32P、32S B、31P、32P、35S C、31P、32S、35S D、32P、32S、35S
答案: B.
5.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 )
A、中心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
答案:A.
6. 1944年,O.Avery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在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变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没有发生改变,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S型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细胞中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7.用DNA酶处理过的S细菌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面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无毒 D.该实验是O.Avery所作的工作之一
答案:B.
8.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答案:A
9.若DNA分子的某个基因含240个脱氧核苷酸和80个鸟嘌呤,则该片断转录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尿嘧啶数为 ( )
A.0个—40个 B.1个—40个 C.40个 D.80个
答案:A.
10.人的心肌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分子数分别是( )
A.46 大于46 B.23 46 C.大于46 23 D.大于46 46
答案:D.
11.下列物质从结构层次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
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 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答案:B
12.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的模板信使RNA和用来转录信使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 )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3000个和6000个 D.2000个和4000个
答案;C
13.下列关于基因错误的叙述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B.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答案: B
14.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相对应的密码子有( )
A、4个 B、20个 C、61个 D、64个
答案:C
15.乳酸菌的mRNA由360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长度是( )
A.约360个氨基酸 B.约1080个氨基酸
C.整120个氨基酸 D.少于120个氨基酸
答案:D
16.下列哪种碱基序列肯定不是密码子( )
A、UUU B、AAA C、GUC D、CTA
答案:D
17.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 A、0.32 G、0.24 T、0.16 C。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
A.0.24、0.16、0.32、0.28
B.0.26、0.24、0.24、0.26
C.0.28、0.32、0.16、0.24
D.0.24、0.26、0.26、0.24
答案:B.
18.女性子宫癌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可达36mm,DNA复制速度约为4um/min,但复制过程的完成仅需40min左右,这是因为 ( )
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③多点复制 ④一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19.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 )
A.7(a – m) B.8(a – m) C.7(1/2a – m) D.8(2a – m)
答案:C.
20.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信使RNA进行基因的克隆(即形成许多完全相同的DNA),这种快速克隆基因的步骤依次是 ( )
①转录 ②DNA复制 ③逆转录 ④翻译
A.③②① B.③② C.②①④ D.③①④
答案:B.
21.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如下表所示,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
A T C G U
35 0 30 42 15
A.[CH2O] +O2→CO2+H2O+能量
B.mRNA→蛋白质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CO2+H2O—→(CH2O)+O2
答案:B.
22.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 ( )
A.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B.用含32P标记的植物细胞培养
C.用含32P标记的动物细胞培养
D.用含32P标记的固体培养基培养
答案:A.
23.用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人不含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答案:A.
24.家兔体内产生黄脂或白脂,受遗传因素制约。某饲养基地选择健康的黄脂家兔和白脂家兔从事研究。将两种兔子都分成两组,分别喂饲不同饲料:一组饲料中含黄色素的食物;另一组的饲料中则不含黄色素的食物,结果所实验的家兔体内产生脂质的颜色如下:
饲料 带有产生黄脂基因的家兔 带有产生白脂基因的家兔
含黄色素的饲料 黄脂 白脂
不含黄色素的饲料 白脂 白脂
由此结果,可以说明 ( )
A.家兔的脂质颜色是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
B.黄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C.白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D.生物的表现型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25.用15N标记细菌中的DNA,然后又将普通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在含14N的营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了4个新个体,它们DNA中的含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 )
A.3∶1 B.2∶1 C.1∶1 D.7∶1
答案:A.
26.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细菌DNA组成分析结果是 ( )
A.3/4轻氮型 1/4中间型 B.1/4轻氮型,3/4中间型
C.1/2中间型 1/2重氮型 D.1/2轻氮型 1/2中间型
答案:A.
27.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转运RNA能识别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答案:B
28.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局荚膜的细菌
答案:A
29.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A+T)/(G+C)=1,(A+G)/(T+C)=1根据此结果,该样品( )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答案:D
30.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染色体 DNA RNA 基因
B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碱基
C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基因
D 核酸 染色体 DNA 基因
答案:B.
31.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吟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26% B.24% C.14% D.11%
答案:A.
32.基因研究最新发现表明,人与小鼠的基因约80%相同。则人与小鼠DNA碱基序列相同的比例是( )
A.20% B.80% C.0% D.无法确定
答案:D.
33.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C.
34.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答案:C.
35.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大为( )
A.na/6 B.na/3 –18(n/3 -1) C.na-18(n-1) D.na/6b –18(n/6 -1)
答案:D.
二.简单题(共50分)
36.(9分)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经过理论推测和实验证明,科学家于1965年破译了所有氨基酸的密码子。下面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a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b缬氨酸:GUU、GUC、GUA、GUG;
c甘氨酸:GGU、GGC、GGA、GGG;
d组氨酸:CAU、CAC;
e色氨酸:UGG;
f甲硫氨酸:AU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含有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 种氨基酸组成。假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碱基是二个或四个,那么合成的多肽应该有 种氨基酸组成。
(2)如果将含A、C两种碱基的核苷酸以25%:75%的比例混合合成mRNA,那么合成
的信使RNA含有_____________种密码子,其中CAC理论上应占 。
(3)如果在基因的相关碱基序列中分别增加一个、二个、三个碱基,或者减少一个、二个、三个碱基,可推测,对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小的最可能是 的情况。
(4)有一种六肽,当用化学方法将其降解后,得到了三种多肽,测得其中的三种多肽是: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则该六肽的氨基酸序列为 ,决定该六肽的mRNA最多可以有 种不同的碱基序列。
(5)某一蛋白质分析表明,在编码甘氨酸的位点上发生的三个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突变的起源如图。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 。
(6)如果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都有一种含有73个氨基酸的多肽,则酵母菌中决定该多肽合成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大肠杆菌 ,原因是 。
答案:(每空1分)(1)2 1 (2)8 14.1% (3)增加三个或减少三个碱基 (4)精一缬一甘一甲一组一色 192 (5)GGG (6)多 酵母菌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含有内含子,而大肠杆菌的编码区是连续的
37.(6分)1918年,发生了世界范围的大流感,当年死亡人数约4000万。现在已从1918年大流感受害者的组织样本中提取了该流感病毒RNA,并经实验分析确定其由8个基因组成,碱基总数为a,其中G的数量为b。据此推测:
(1)构成该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含氮碱基有哪几种?(分别写出名称和英文简写)________。你能根据题目条件推出这些碱基间的比例关系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
(2)该病毒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最可能有_____________种。
(3)根据中心法则分析,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人体不同的步骤可能有________。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1918年大流感幸存者体内存在完全可以阻断猪流感病毒毒力的抗体,而1918年后出生的人体内却没有这种抗体,这表明____________。
(5)若我们接种了该种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是否就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性感冒?为
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空1分) (1)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尿嘧啶U不能,因为RNA是单链,碱基间没有配对关系 (2) 8 (3)RNA复制和RNA的逆转录 (4)引发人类流感和猪流感的病毒可能是一种,幸存者体内因感染过流感病毒,故产生抗体,后出生的人因没有感染过该种病毒,故没有这种抗体 (5)不一定,因引起流感的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该流感病毒的抗体对现今的病毒不一定起作用
38.(16分)遗传工程技术正使医学行业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比如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就是一个生动例子。几年前科学家将人体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成功地导入到一奶牛体内,从而稳定地从其乳汁中获得了大量的胰岛素。分析回答:
(1)遗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 法则,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基因与奶牛的其他基因相比主要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反映出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
(3)若只有一个胰岛素基因成功地导入奶牛体细胞并定位于某一条常染色体上,则此奶牛将胰岛素基因传给所生后代的几率是________。
(4)由此可知,________生殖产生的后代很难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所以该奶牛最理想的繁殖是用________技术繁殖。该技术繁殖出奶牛后代中雄牛占________。
(5)人的基因在异种生物细胞中表达成蛋白质时需经过________和翻译两个步骤,在“翻译”中需要的模板是________,原料是氨基酸,直接能源是ATP,搬运工兼装配工是________,将氨基酸以肽链连接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翻译”可理解为将由________个“字母” 组成的核酸“语言”翻译成由________个“字母”组成的蛋白质“语言”,从整体来看________RNA在翻译中充任着“译员”。
(6)如果将药物蛋白质基因转移到牛、羊的膀胱上皮细胞中,利用其尿液生产提取药物比用乳汁提取药物的优越性在于:处于不同发育期的________动物都可生产药物。
转录 翻译
答案:(每空1分)(1)中心 DNA――→RNA――→蛋白质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特异
(3)0 (4)有性 克隆 0 (5)转录 mRNA tRNA 核糖体 4 20 转运 (6)雌雄
39.(9分)请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号码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图中恰好位于④内的三个氨基酸分别是(查密码子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后,与[ ]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4)如本图所示,储存在________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最终传递给_________分子,并通过代谢得以表达。
答案: (每空1分)(1) DNA mRNA tRNA 核糖体 (2)甲硫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3)转录 核糖体 (4)DNA 蛋白质
40.(10分)非典型肺炎(SARS)曾引起世界的恐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引发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中,复制不经过DNA中间体,也无逆转录酶的存在。下图为SARS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示意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请概括出SARS病毒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主要途径(写表达式)_____________
(2)中国传染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利用已经测得的SARS病原体的基因组,制备得到了DNA探针试剂盒,可以快速地检测病人是否感染了SARS病原体,诊断原理是 _____________。治疗非典病人时曾有人试用“血清疗法”,即用已康复者的血清注入患者的体内,其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
(3)干扰素是一种能够抑制SARS等病毒感染的淋巴因子,它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这种细胞和效应B细胞细胞一样不能在体外增植,请你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提出体外大量生产干扰素的一种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将来人类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
(4)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活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请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依据。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1)(病毒)RNA→(互补)RNA→(病毒)RNA→蛋白质或RNA(自我复制)→蛋白质
(2)DNA分子杂交的原理 病人的血清含有相应的抗体 效应T淋巴细胞 诱导效应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在杂交瘤细胞,再大量培养细胞获得;或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工程菌,通过发酵过程大量生产研制出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获得免疫力。
(3)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复制与增殖,并表现其基本的生命现象,没有细胞的存在也就没有病毒的繁殖,因此,先有细胞后有病毒。(3分)
PAGE
1综合能力检测(三)
一、选择题(共50分,前20小题每题1分,后15小题每题2分)
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 )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答案:D.
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只出现在性器官内的性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面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C.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
D.性染色体在次级性母细胞中只含一个DNA
答案:C.
3.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子代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中部分基因型并未列出,而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配子 RY Ry rY ry
RY 1 3 Rryy RrYy
Ry RRYy RRyy 4 Rryy
rY 2 RrYy rrYY rrY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A.1、2、3、4的基因型分别为RRYY,RrYY,
RRYy和RrYy
B.F2中出现亲本类型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
是6/16或10/16
C.表中被研究基因其编号序列都具有非连续性
D.基因型出现机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答案:D.
4.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 )
A.1和3
B.2和6
C.2和5
D.2和4
答案:C.
5.下列属于四倍体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是( )
答案:B.
6.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l∶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答案:B.
7.如图坐标中横坐标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答案:A.
8.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 )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答案:D.
9.番茄的染色体数为24,一个番茄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细胞中3个退化了,最后一个细胞随即又发生了三次有丝分裂,你会找到多少个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各含有多少条染色体 ( )
A.4个细胞核,各有12条染色体 B.4个细胞核,各有24条染色体
C.8个细胞核,各有12条染色体 D.8个细胞核,各有24条染色体
答案:C.
10.设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内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为Aa、Bb、Cc,该雄性动物两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8个精子中,已知其中的两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C、ABC,则另外6个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都不可能有的是 ( )
①ABC ②aBC ③abc ④Abc ⑤abC ⑥AbC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D.
11.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豌豆(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为3:1。实现F2中高:矮为3:1的条件是( )
①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两项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12.假定某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ccDdEe,各对基因均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 )
A.32 B.16 C.8 D.4
答案:B
13.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是( )
A.雌A∶雄a=1∶1 B。雌A∶雄a=3∶1
C.雄A∶雄a=3∶1 D。雌A∶雌a=1∶1
答案:D
14.关于测交,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B. 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 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反向推知的
D. 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答案:D
15.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圆果对长果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 B、1∶2∶1 C、1∶1 D、1∶1∶1∶1
答案:B
16.完全显性条件下,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遗传,AaBb和 aaBb两亲本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1/4 B.1/2 C.3/8 D.1/8
答案:A
17.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它们 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
A.YyRr B.yyrr C.Yyrr 或yyRr D.yyRR
答案:C
18.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ddRR,1/8 B.ddRr ,1/16
C.ddRR,1/16和 ddRr,1/8 D.DDrr ,1/16和DdRR,1/8
答案:C
19.关于杂合体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合体的成对基因中,起码有一对是杂合状态
B、两个杂合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体
C、杂合体基因型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
D、杂合体至少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B
20.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A.1/16 B.1/9 C.1/8 D.1/4
答案:B.
21.下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
A.乙图中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B.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
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
答案:D.
2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23.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中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答案:C.
24.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现有GGYY与ggyy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3∶1和3∶1     B.3∶1和9∶3∶3∶1
C.5∶3和 9∶3∶3∶1   D.3∶1和5∶3
答案:D.
25.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 果如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
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
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
个体
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的占1/4
答案:B.
26.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机率分别是 ( )
A.AAXBY,9/16 B.AAXBY,3/16
C.AAXBY,1/16,AaXBY,1/8 D.AAXBY,3/16,AaXBY,3/8
答案:C.
27.豌豆胚根紫色对白色是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是显性。现把纯合的紫色胚根、绿色子叶豌豆的花粉授给纯合的白色胚根、黄色子叶的豌豆,该植株所结出的种子的胚根和子叶的颜色分别是 ( )
A.紫色胚根、绿色子叶        B.紫色胚根、黄色子叶
C.白色胚根、黄色子叶        D.白色胚根、绿色于叶
答案:B.
28.一对夫妇,其后代仅考虑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p,正常的可能性为q,若仅考虑一种病的得病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m,正常的可能为n,则这对夫妻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 ( )
①pn+qm ②1-pm-qn ③p+m-2pm ④q+n-2nq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
答案:C.
29.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于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 ( )
A.3/8 B.5/8 C.3/8或5/8 D.1/16或9/16
答案:C.
30.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 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为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所结种子的统计? ( )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
答案:D.
31.具有4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间杂交(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在F2代中具有3个显性性状和1个隐性性状的个体比率为 ( )
A.1/256 B.108/256 C.27/256 D.54/256
答案:B.
32.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不连锁)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个体占总数的 ( )
A.2/16 B.4/16 C.6/16 D.8/16
答案:B.
33.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
A.杂合红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 × 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 × 白眼雄果蝇
答案:B.
34.图为某家族血型系谱图,除了甲、庚两人,其它人的血型都已经标示在图中。由此系谱图推测出:( )
A.甲可能是A血型
B.甲可能是B血型
C.庚可能是AB血型
D.庚可能是O血型
答案:B.
35.对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析得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交换,若该生物形成m个卵细胞里含交换染色体的卵细胞有n个,从理论上计算,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的初级卵母细胞应占 ( )
A.[2n/(m+n)]×100% B.(2n/m)×100%
C.(n/m)×100% D.[n/(m+n)]×100%
答案:C.
二.简答题(共50分)
36.(9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氰在牧草叶肉细胞的 中,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2)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
(3)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
(4)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
答案:(每空1分)⑴细胞液 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⑵DDhh 、ddHH 9∶7 ⑶氰酸酶 ddHH或ddHh ⑷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 含氰糖苷在氰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氰
37.(8分)图甲中A和B分别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及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细胞名称为________,该细
胞中含同源染色体______对,1表示
X染色体,则2和3叫做_________。
(2)写出该生物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
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6号染色体上含有D基因,原因是
在_____期发生了___。
(4)如果该生物进行测交,另一亲本体细胞中
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乙中的 _。
(5)甲图中A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_时段。
A.5~6 B.4~5 C.7~8 D.8~9
答案:(每空1分)(1)第一极体 0 常染色体 (2)BdXA bdXA BdXa bdXa (3)间 基因突变 (4)A (5)D
38.(8分)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阔叶 红色窄叶 白色阔叶 白色窄叶
Ⅰ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5 0 397 0
Ⅱ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19 0 141
Ⅲ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27 0 0 0
(1) 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分别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说明理由。
(2)写出每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Ⅰ)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
(3)第Ⅲ个组合的后代全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进行杂交,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第Ⅲ组可判定红色对白色为显性,阔叶对窄叶为显性。原因是杂交子代只有红色阔叶类型出现。(3分)
(2)(Ⅰ)rrWW×Rrww (Ⅱ)Rrww×Rrww (Ⅲ)rrWW×RRww(3分)
(3)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2分)
39.(8分)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和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下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的一面。请回答:
(1)根据下图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写出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_________________
(2) 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粒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籽粒。由此推断:A植株玉米穗上的紫色粒均为纯种。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请予以解释。
(3)据图上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A、B、C的基因型:A为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紫粒:黄粒=53:18≈3:1 (1分) (2)这个结论不正确。A、B两植株相邻种植,即可能自花传粉,也可能相互传粉,A株玉米子粒均紫色,说明紫色对黄色是显性,且A株是纯合体。如果A、B相互授粉,则A上所结子粒为杂合体;如果玉米A自花传粉,则所结子粒为杂合体,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紫色子粒生于同一玉米穗上。任取穗上两个子粒种植自交以测定基因型,有一定偶然性,不可能测定全部子粒的基因型。(4分) (3)YY yy Yy(3分)
40.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⑴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⑵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 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⑶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在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⑷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答案:
(1)AABB × aabb F1 AaBb × aabb
F1 AaBb (1分) AaBb:Aabb:aaBb:aabb (2分)
1: 1: 1: 1
前一个实验是F1进行测交,后一个实验让F1进行自交(2分)。
(2)选择黄色非糯玉米为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2分)。在以为F1母本,白色糯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2分),获得的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或答:
AABB♀ × ♂ aabb F1 AaBb♀ × ♂aabb
F1 AaBb (2分) AaBb:Aabb:aaBb:aabb (2分)
第二次杂交后代中就会有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2分)
(3)突变(1分);DNA(1分);
(4)秋水仙素(1分);20(1分);一致(1分);不一致(1分);
(5)运载体(1分);限制性内切酶(1分);标记基因(1分);植物组织培养(2分)。
41.(10分)从一个自然果蝇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和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 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X黄色雄蝇、黄色雌蝇X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答案:(1)遗传物质(基因) (2)正交和反交 (3)3; 5
(4)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前体物
含氰糖苷
基因D
产氰糖苷酶

氰酸酶
基因H第10课时 第三章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考点解读】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用实例说明基因与 DNA的关系 通过科学实验已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说人的遗传和基因有关,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基因=DNA吗?仔细阅读课本P55-56的4则资料,思考这些资料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DNA与基因的关系? 资料1: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总数只是DNA分子碱基对总数的一部分,因此,________________。资料3: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2:________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资料4:进一步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1、DNA中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________是DNA中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的部分。2、若1个碱基对组成1个基因,4种碱基能形成________种基因。3、P57教材情境1,17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多少种基因?________,1000个碱基对又可以排列出多少种基因?________4、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___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________性;________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指纹技术 阅读课本P58“DNA指纹技术”。假如你是一名法医,你怎样处理这个案件? 你知道DNA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吗?
2、例题精析:
例1、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 ( )
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解析:考察基因的概念。从遗传学角度,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从细胞学角度,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分子学角度,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也就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答案:B
例2、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
A、组成基因的碱基数目庞大 B、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C、碱基种类有许多种 D、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解析:考查DNA分子的特点。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三个特点。其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在DNA分子的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碱基种类有A、T、G、C四种,空间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D
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
D、以上叙述均对
解析:染色体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细胞中存在DNA分子的场所除了细胞核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分子,所以A是错误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将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每一条染色体都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而一个染色单体也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所以笼统地说: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是不准确的,因而B是错误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发生变化的同时,DNA、基因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行为是一致的,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所以C是正确的。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关于基因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D、基因是控制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答案:C
2、“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稳定性 B.特异性 C.多样性 D.可变性
答案:B
3、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最多可达 ( )
A、4120 B、1204 C、460 D、604
答案:C
4、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芯片测序
C.待测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基因芯片测序
D.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检测未知DNA碱基序列,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好比能识别的“基因身份”
答案:C
5、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的 ( )
A、脱氧核糖的含量和排列 B、碱基互补配对的种类和数量
C、A-T与G-C的数量比 D、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D
6、对于一个基因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染色体就是基因;②基因的化学结构是不会改变;③基因决定某一性状或功能;④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7、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
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
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答案:D
8.关于基因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B.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是DNA上有控制生物性状功能 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答案:A
9.对DNA的正确描述是( )
①人白细胞内的DNA上含有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②同种个体之间 的各个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③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④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⑤转录时只用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链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案:D
10.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的DNA总量完全相同,而且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各项均为对此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这两个生物的DNA分子数量相等
B.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
C.这两个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同
D.这两个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11、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两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三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 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B、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答案:B
12、有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有一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
A、na/6 B、na/3-18(n/3-1) C、na-18(n-1) D、na/6-18(n/6-1)
●拓展题
13.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C.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R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
答案:B
14、已知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的,但也有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有人从3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经分析它们的碱基比例见下表:
生物 A G U T C
甲 25 24 — 33 19
乙 23 24 27 — 25
丙 31 19 — 31 19
这表明________的核酸是RNA,______的核酸是DNA;从碱基比例看,双链DNA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 甲和丙 A=T G=C
15.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参加这项计划的有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四张图,每张图都涉及到人类一个染色体组,大约3~5万个基因。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已经全部完成。它的实际内容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上的30亿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准确率达90%以上,2001年1月,六国科学家又宣布“人类基因组精图”绘制完成。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全部测序工作。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碱基顺序,试指出这24条染色体是___________,为什么不测定23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稻的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则“水稻基因组”测定的染色体是______条。_
(3)DNA分子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能构成人的3~5万个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___。
(4)DNA克隆技术是指将外源DNA片段与运载体结合,然后转入某种生物细胞中进行扩增至几百万倍的过程,你认为转入到________细胞中较为合适,原因是________。
(5)科学发现: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这一事实可以从_________水平说明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6)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1%序列,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因为X、Y染色体上具有不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所以一共测定24条 (2)12条 (3)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4) 细菌等微生物 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5)分子;或远或近的亲缘(6) 能够为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疾病预测与防治、身份鉴定……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如能否据此影响一个人的就业、保险等权利。(7)关系到我国在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发展,不参与序列图的绘制将失去与别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竞争地位
【相关链接】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许多基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第9课时 第三章 第3节 DNA的复制
【考点解读】
1、怎样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
2、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学习重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实验证据及复制的过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对于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阅读课本P52的问题探究并思考其问题。结合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DNA分子是如何复制的。 1、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半保留复制或全保留复制)。2、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复制的假说: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________,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________,________ 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________为原料,依据____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________________。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想一想,如何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如何证明沃森和克里克的假说的合理性。DNA是肉眼看不到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呢?阅读课本P52-53关于“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思考:这个实验是如何区分亲代和子代的DNA分子的,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证明DNA 是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实验过程首先在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后,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________,再将提取的DNA进行________,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证明___________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回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DNA分子复制动画和复制图解。 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复制过程:解旋:利用细胞提供的________,在的__________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复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_______,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______________为原料,按照___________原则,在__________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_____。重新螺旋: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______盘绕成________结构,而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3、复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复制的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准确复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7、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使____________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的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 ( )
①酶 ②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mRNA ⑥tRNA ⑦适宜的温度 ⑧适宜的酸碱度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解析:DNA的复制过程是重要的生理过程,离不开酶和能量,还需要DNA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等基本条件。而酶的作用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答案:D
例2、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 )
A、2 B、4 C、8 D、16
解析: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所以不论复制多少代,其中只有两条是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答案:A
例3、某生物组织中提取的DNA成分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含量的46℅,已知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22℅是胞嘧啶。求:
⑴全部碱基中腺嘌呤占 ℅;
⑵与已知链相对应的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
解析:⑴因为G+C占全部碱基的46℅,所以A+T=1-46℅=54℅;又因为A=T,所以A=T=27℅。
⑵因为已知链上的A占该链碱基的28℅,所以已知链上的A占全部碱基的28℅÷2=14℅。由⑴题知整个DNA上的A占全部碱基的27℅,所以与已知链相对应的链上的A占全部碱基的27℅-14℅=13℅,因此对应链上的A占该链碱基的比为13℅×2=26℅。
答案:⑴27 ⑵26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DNA的复制不可能发生在 ( )
A、细胞核中 B、叶绿体中 C、线粒体中 D、核糖体中
答案: D
2、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经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有 ( )
A、 两条双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
C、一条单链DNA分子 D、四条双链DNA分子
答案: B
3、保证准确无误的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 )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链结构
答案: B
4、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
A、 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答案: D
5、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中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那么在其互补链上,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别占 ( )
A、12﹪ 34﹪ B、21﹪ 52﹪ C、34﹪ 12 ﹪ D、58﹪ 30﹪
答案: C
6、已知某DNA分子长度达30mm,DNA复制速度约为4um/min,但复制整个过程的完成时间仅需30min多,这主要是因为 ( )
A.边解旋边复制 B.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C.有许多复制起点即分段复制 D.DNA双链同时复制
答案:C
7. 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14N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当测得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2.5%时,该DNA分子已复制的次数是 ( )
A.1 B.2 C.3 D.4
答案:D
●拓展题
8.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DNA分子( )
A.减少1500 B.增加1500 C.减少1000 D.增加1000
答案:A
9、在试管中合成DNA的过程是:先把高能磷酸基团接种在四种脱氧核苷酸上,然后将这四种三磷酸脱氧核苷酸放入一只试管内。还要加入从某中生物体内提取的DNA聚合酶等酶系,最后放入带15N标记的人体DNA分子,根据下面实验结果回答:
(1)生化分析得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化分析发现,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带15N标记的DNA约占总量的50﹪,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10、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能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在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一、二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分别表示轻、中、重3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3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
G0_____、、G1_______、G2_______。
(2)G2代在、、3条带中DNA数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
分别是:条带_______、条带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是________。
DNA的自我复制使生物的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A B D(2)0:1:1(3)31P 31P和32P(4)半保留复制 遗传特性
11、DNA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
(1)根据图3—6中的示例对三种复制作出可能的假设:①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1个DNA分子形成2个DNA分子,其中一个是_____________而另一个是_________;②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是分散复制,则新形成的DNA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①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②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③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
实验预测:
①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代I能分辩出两条带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②如果子代I只有一条__________,则可以排除_________,
但不能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子代I只有一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II_DNA密度鉴定,若子代II可以分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则可以排除______,同时肯定__________;④如果子代II不能分出_________密度两条带,则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用图例表示
答案:(1)实验假设:①亲代的 新形成的 ②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链是新形成的 ③每一条链中一些段是母链而另一些则是子链片段实验预测:①一条轻带(14N/14N)一条重带(15N/15N )半保留和分散复制 ②中等密度带 全保留复制 ③1/2中等密度带和1/2轻密度带 分散复制 半保留复制 ④中、轻 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见下图
【相关链接】
1、碱基互补配对为什么是A与T,G与C?
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它的直径和每一螺旋的长度都是一定的。嘌呤是双环化合物,嘧啶是单环化合物,两个嘌呤配对比两个嘧啶配对要宽的多,只能一个嘌呤与一个嘧啶配对,A与T之间配对是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之间配对是通过三个氢键相连,A与C或G与T之间,在氢键位置上是彼此无法配对的,所以碱基配对只能是A与T,G与C。
2、真核生物DNA分子的复制
真核生物的DNA分子是线状,它的复制我们不要认为是从一端开始依次复制下去。线状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而且从每个复制起点开始都是双向复制。如下图:
(a)DNA分子上具有多个复制起点 (b)复制开始 (c)形成岗畸片段(d)复制进行(e)复制完成第1课时 第一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考点解读】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分离规律。
2.理解测交的实质。
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问题探讨 阅读问题探讨内容并观察图,然后思考并回答“讨论”中的问题 讨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阅读教材了解孟德尔简要生平,知道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理解什么叫做相对性状。了解孟德尔选用了哪几对相对性状做杂交试验。观察图1—1和1-2,知道什么叫做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以及自花传粉的植物如何完成异花传粉阅读教材第4页,思考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理解什么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如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花传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花传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完成异花传粉的重要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的过程: 实验结果: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根据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所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2)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所具有的性状为 。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观察分析图1-5,阅读教材,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的要点学会绘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注意规范写法) 1、概念:显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②一般说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的。亲本为纯合子的高茎(DD)和矮茎(dd),则F1 遗传因子为___________,由于D对d具有______,F1表现为 ___________。③生殖细胞中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存在。F1最终产生含_____和_____的两种雌雄配子,比例为 _____ 。(通过测交实验验证这个假说)④F1中各种雌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随机受精产生F2;F2中有三种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数量比接近 ,两种表现型且显性与隐性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验证这个假说。)2、绘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注意规范写法):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方法——测交 阅读教材,理解“假说-演绎法”。 理解什么叫做测交,理解测交如何验证孟德尔的假说。学会绘制测交的遗传图解。 1、什么叫做“假说-演绎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绘制测交的遗传图解并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P: 配子: 测交后代: 测交结果:测交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第一定律 根据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归纳,并说出分离定律的内容有哪些?对于一对相对性状而言,有多少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交配组合?请写出这些交配组合及他们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体的是 (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据黄色公鼠a × 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得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纯合体,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体。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体。
答案:B
例2、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解析:由于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这对双眼皮夫妇所生子女中有单眼皮个体,所以这对双眼皮夫妇都是杂合子。由基因的分离规律可知,这对夫妇每生一个子女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答案:C
例3、某农场养了一群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已知栗色对白色呈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请你根据毛色这一性状,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鉴定它是杂种还是纯种。简要说明鉴定方法和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测交实验在实践中的应用。因为栗色是显性性状,所以栗色公马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或杂合,用测交方法可以鉴定其基因型。由于题目要求用一个配种季节的时间完成鉴定,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测交实验的方法,让此马与多匹白马进行交配,使后代的数量尽可能多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后代可能的情况有两种。
答案:两种情况:①可能是杂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有白马,说明栗色马含有隐性基因,故推知该栗色公马是杂种。②可能是纯种。让此栗色马与多匹白马交配,若后代中没有白马,说明栗色马不含隐性基因,故推知可能该栗色公马是纯种。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男人A有一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男人B有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遗传病,它只在男人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 )
A.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所患病的性状
B.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和男人B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无法区别,因为男人A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男人B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可以区别,因为男人A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男人B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答案:D.
2.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 ( )
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
答案:B.
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A.
4.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
A.1/8 B.7/8 C.7/16 D.9/16
答案:B.
5.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为( )
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答案:D.
6.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大可能是 ( )
①BBxBB ②bbxbb ③BBxbb ④BbxBb ⑤Bbxbb ⑥BBxBb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②⑤ D.④⑤②
答案:D.
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 )
A.11/18 B.5/9 C.4/9 D.3/5
答案:D.
8.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 ( )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
答案:B.
9.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 )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答案:B.
10.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 )
A.全部是褐色 B.蜂王和工蜂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C.褐色︰黑色=3︰1 D.蜂王和工蜂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答案:B.
11.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A、B栏牛是亲子代关系,来场参观的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有的说B栏是A栏的亲代,有的说B栏是A栏的子代。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B为A的杂交后代,则A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B为______。
(2)若A为B的杂交后代,则B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A为______。
(3)若B为A栏的亲代,B栏中牛除具有相对性状(黑、红)外,还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若B为A栏的亲代,且B栏中黑色为纯合子,A栏中没有红色种牛的原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为A栏的亲代,且B栏中黑色也有杂合子,A栏中没有红色种牛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b Bb、bb (2)BB和bb Bb (3) 黑、红个体全为纯合子 黑、红种牛为双亲的一方 (4) B栏中黑色纯合子基因型为BB,只产生一种B配子,且栏中红色个体均为同一性别 (5) B栏中杂合黑色全为同一性别,并且与红色个体为同一性别
●拓展题
12.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2,F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4,试问F4个体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属本地种的约有多少 ( )
A.1/8 B.1/16 C.15/16 D.1/2
答案:B.
13.甲植株(基因型Aa)的枝条嫁接到乙植株(基因型aa)茎上形成了新的植株,该新植株自花传粉后又产生了新植株,两次新植株形成的生殖方式及新植株的基因型分是( )
A.都是有性生殖方式,两次形成的新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
B.第一次形成新植株是无性生殖,第二次形成的新植株是有性生殖,两次形成的新的基因型,前者是Aa,aa,后者是AA,Aa,aa
C.都是有性生殖方式,两次形成的新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Aa,aa
D.第一次形成新植株是无性生殖,第二次形成的新植株是有性生殖,两次形成的新的基因型,前者是Aa,后者是AA,Aa,aa
答案:D.第6课时  第二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考点解读】
1.说明什么是伴性遗传。
2.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其成因。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5.能根据已知条件推断伴性遗传现象中亲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几率。
学习重点: 伴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伴性遗传的概念 学生辨认红绿色盲检查图,并思考与讨论问题探讨中的问题,然后理解什么叫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阅读教材,了解色盲症的发现过程。阅读资料分析和教材完成右面问题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总结色盲症是属于什么染色体上的什么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特点是什么?结合伴X隐性遗传特点分析的过程,阅读教材并观察图2—16,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分析总结伴Y遗传的特点 色盲基因情况:(1)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_____染色体上。在表示时为了与常染色体遗传分开,一般表示为________。(2)写出人的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 性男 性基因型表现型2、写出以下组合的遗传图解:男性色盲×女性正常 女性色盲×男性正常男性正常×女携 男性色盲×女携3、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患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一定是患者。(2)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女性有两个X,所以_________患者多于_____________。(3)具有________遗传现象。4、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一定是患者。(2) _______患者多与________ 。(3) 具有世代________ 性。5、伴Y遗传的特点:患者均为________ 性,________ 性不患病,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阅读教材了解性别决定的种类,并理解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方式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雌性是________ ;ZW型方式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雌性________ 。绘制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交配的遗传图解:
遗传系谱图判断 题目: 左图是一个遗传病系谱图,据图回答:该病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Ⅱ2与有该病的女性结婚,生出病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总结该类题的一般规律:
2、例题精析:
例1、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 ( )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B.全为雌猫或三雄一雌
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D.雌雄各半
解析:由于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所以含有B和b的只能是雌猫。基因型为XBXB是黑色雌猫,基因型为XbXb是黄的雌猫;基因型为XBXb虎斑色雌猫,基因型为XbY是黄色雄猫;基因型为XBY是黑色雄猫。
(虎斑色雌猫)XBXb × XbY(黄色雄猫)

XBXb XbXb XBY XbY
虎斑雌 黄雌 黑雄 黄雄
由此可见,三只虎斑色小猫为雌猫,黄色小猫可能是雌猫(XbXb),也可能是雄猫(XbY)。
答案: A
例2.(7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 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Ⅱ-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片段。(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部分才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Ⅰ片段。(3)从图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Ⅱ-1片段上。(4)不一定,举例见答案。创设情境考查性染色体组成及其基因遗传的方式。
答案:(1)Ⅱ-2;(2)Ⅰ;(3)Ⅱ-1;(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 ,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一对夫妇生了“龙风双胞胎”,其中男孩色盲,女孩正常,而该夫妇的双方父母中,只有一个带有色盲基因。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 )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B
2.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①避免近亲结婚 ②提倡适龄生育 ③选择剖腹分娩 ④鼓励婚前检查 ⑤进行产前诊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3.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
A.男孩 男孩 B .女孩 女孩 C. 男孩 女孩 D.女孩 男孩
答案:C
4.Vitamin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答案:D
5.一对患同种遗传病的夫妻,生了一个不患此病的正常女孩,那么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答案:A
6. 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 )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D.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答案:D
7. 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
A.9/16 B. 3/4 C.3/16 D.1/4
答案:B
8.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 )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答案:A
9. 右图是一个某遗传病的家谱。3号与4号为异卵双生。他们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
A. 5/9 B. 1/9 C. 4/9 D. 5/16
答案:A
10.右图是人类某种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X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拓展题
11.下图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 ;Ⅰ3的基因型是 。
(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几率是 。(4)若7和8再生一个男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几率是 。
答案:AaXBXb AaXBY (2)1/6 (3) 9/16 1/16 (4)3/8 1/8
12.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生成障碍出血性疾病。其中以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Ⅷ)最为常见。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目前,治疗血友病主要是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由于不能根治,这种治疗将伴随一生。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当人体内存在血友病甲基因时是否就得血友病?为什么?
(2)若一对夫妻都不是血友病患者,但女方的哥哥是血友病患者,那么,如果这个女人怀了一男孩,要不要对胎儿作血友病甲的有关检查?为什么?如果怀的是一个女孩呢?

(3)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他的父亲、祖父是血友病患者,而他的母亲、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则男孩的血友病基因获得的途径是 。(4)你认为根治血友病可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答案:(1)不一定 因为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 (2)要 因为这个女人有可能是携带者,所怀的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 如果是女孩则不要检查,因为其父亲正常 (3)外祖母→母亲→男孩(4)基因治疗
1
2
3
4
5
1
2
3
4
7
8
5
6
9
11
I
II
III
10
12
正常男女
白化兼色盲男女
白化病男女
1
2
3
4
5
6
7
8
9
10


Ⅲ第2课时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考点解读】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学习重点:1、子二代个体表格分析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尤其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思考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P: F1:F2: 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观察分析图1-8,并阅读教材,然后思考右面的问题。F1能产生哪几种配子?数量比是多少?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是多少种?F2中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性状表现及比例如何? 解释:(1)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________________ 。(2)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是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 (3)F1产生配子时,每对基因_______________ , 不同对基因_______________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四种: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绘制自由组合规律图解: 3、总结:F1配子种类:配子结合方式:基因组合形式:性状表现种类:性状的数量比: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阅读教材,思考如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解释 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并预测测交结果:
孟德尔第二定律 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归纳。 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阅读11页教材,思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并思考“思考与讨论”中的讨论题 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阅读教材 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学之父”: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解析: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EeFF×DdEeff子代中和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类型为ddE___Ff(由亲本中一对基因FF×ff→Ff的情况知,子代不会出现与亲本DdEeff表现型相同的个体),ddE___Ff所占后代的比例为:1/2×3/4×1=3/8,则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1-3/8=5/8。本题如果直接总结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子代类型,思路不是很清晰,求解很困难,所以先考虑与亲本相同的子代类型比例,再求与亲代不同的子代类型比例就比较容易。学生在求解类似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避免思维僵化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
其他解法:ddEeFF×DdEeff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种类较少,可直接写出它们的表现型或基因型,找出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分别求解。与后代表现型有关的基因型归结为:ddE___Ff,ddeeFf,DdE___Ff,DdeeFf,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类型为:ddeeFf、DdE___Ff、DdeeFf;ddeeFf所占比例为1/2×1/4×1=1/8,DdE___Ff所占比例为1/2×3/4×1=3/8,DdeeFf所占比例为1/2×1/4×1=1/8;所以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子代类型所占比例为1/8+3/8+1/8=5/8。
答案:C
例2、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1) 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2) 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 。
A.FFEE B.FFEe C.FfEe D.FfEE
解析:本题可用化整为零法。由题干中给出甲、乙、丙的性状都是毛腿豌豆冠,可知公鸡甲的基因型为:F E ,又从一对相对性状分析,毛腿×毛腿→光腿,豌豆冠×豌豆冠→单冠,推出甲的基因型一定是“双杂”。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联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a)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据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 .AABB aabb B.aaBB AAbb C.aaBB Aabb D.aaBb Aabb
答案:D
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答案:C
3.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答案:C
4.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答案:C.
5.某饲养场有纯种黑色短毛兔和纯种褐色长毛兔(独立遗传),它们的F2中有128只兔,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应有
A.0只 B.8只
C.24只 D.72只
答案:B
6.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是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机率分别是
A.1/2,1/8 B.3/4,1/4
C.1/4,1/4 D.1/4,1/8
答案:A
7.甲品种小麦抗锈病高秆,乙品种不抗锈病矮秆。已知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用甲、乙两品种杂交的方法在后代选育抗病矮秆的新品种。请问:
(1)F2有多少种表现型和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是什么?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率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种、9种(2)ddTT,因为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小麦是矮秆抗病的小麦,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3)1/16
8.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亲本 果形 果色 果味
甲乙丙丁 灯笼形 红色 辣味灯笼形 黄色 辣味圆锥形 红色 甜味圆锥形 黄色 甜味
(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 。
(2)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其基因型为 ,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 ,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 。
答案:⑴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
⑵乙与丁,aabbCC与AAbbcc,AabbCc,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甜味、灯笼形黄色辣味、灯笼形黄色甜味 1/16
●拓展题
9.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 )
A、8/9 B、6/9 C、2/9 D、1/9
答案:A
10.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果蝇与翅正常的雄果蝇杂交,后代中1/4为雄蝇翅异常、1/4为雌蝇翅异常、1/4为雄蝇翅正常、1/4为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 ( )
A、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C、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D、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答案:D
11.(1)在研究蜜蜂的行为遗传时发现,有一个品系对某种细菌敏感,感染后全巢覆灭,而另一个品系不发生此种现象,因为它能打开蜂巢小室,移走染病致死的幼虫,因此后者被称为卫生型,前者称为不卫生型。这两个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一代都是不卫生型的。如果子一代和亲代的卫生型再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①卫生型——打开蜂巢小室,移走死幼虫;②不卫生型——不能打开蜂巢小室,不能移走死幼虫;③半卫生型——能打开蜂巢小室,但不能移走死幼虫;④半卫生型——不能打开蜂巢小室,但如果有人帮助打开蜂巢小室,则能移走死幼虫。每种类型约占1/4。请回答:
根据资料判断,蜜蜂此类行为遗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根据遗传学的惯例,在Uu、Rr、Gg……中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示上述行为遗传中的基因,写出后代(子二代)的基因型是:①卫生型:_________;②不卫生型:________;③半卫生型:________;④半卫生型:________。
(2)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b),且雌雄各一半。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C管:雌雄果蝇均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请你根据上述结果判断:
①三个试管中的亲代白眼果蝇的性别依次是 ,C管中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 。
②摩尔根等人用纯种灰身残翅果蝇与纯种黑身长翅果蝇交配,所获子代(F1)全部为灰身长翅,由此可推出,果蝇的 为显性性状。
③你如何确定灰身——黑身、长翅—一残翅的遗传行为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写出简要方案。
答案:(1)2 ①uurr ②UuRr分 0.5 ③Uurr④uuRr
(2)①雄、雌、雄 XbY和XBXb ② 灰身、长翅
③用F1的果蝇与黑身残翅果蝇进行测交,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若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1∶1,则说明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的遗传行为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否则不符合。
12、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是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他均为显性纯合。
品系 ①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味道 ⑤高度 ⑥胚乳颜色
性状 显性纯合子 白色pp 短节bb 甜ss 矮茎dd 白胚乳gg
所在染色体 I、IV、VI I I IV VI VI
(1)若通过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中选做的亲本组合是 ,(填品系号)。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中选择品系①和④做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
. 。若选择品系⑤和⑥做亲本是否可行,为什么? 。
(2)玉米的果皮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胚乳甜与非甜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则②与④相互授粉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及胚乳味道是
. 。
答案:(1)①和③ 不行,因为①和④之间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行,因为⑤和⑥控制高度和胚乳颜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品系②上所结果实果皮白色,胚乳非甜,品系④上所结果实果皮黄色,胚乳非甜。第3课时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考点解读】
1.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发生范围、实质和结果)。
2.阐明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3.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
4.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学会有关识图知识。例如:同源染色体的识别,细胞分裂图的识别。
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1.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减数分裂 阅读问题探讨和第一段,思考并完成右面问题 讨论1: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减数分裂范围:进行_______________ 的生物细胞:原始生殖细胞_______________   过程:染色体复制________,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_________
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并观察图2—2,完成右面问题(假设亲本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请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时期的的染色体数)理解精子产生的场所、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特点、同源染色体概念、什么叫联会、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等概念 场所:人和哺乳动物的 过程:精原细胞(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3、以4条染色体为例画出以下几个时期的细胞分裂模拟图①精原细胞      ②联会         ③四分体     ④减I中期 ⑤减I后期     ⑥减II中期 ⑦减II后期 ⑧精子细胞
卵细胞的形成 阅读教材,并观察图2—5,完成右面问题 场所:人和哺乳动物的 过程:卵原细胞__________ 第一极体 _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思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场所子细胞细胞质分裂方式生殖细胞是否变形相同点
2、例题精析:
例1、下图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的示意图是(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过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题中图A是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图,判断依据是每个四分体中的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开,开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但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平均的;图B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图,判断依据是着丝点已分裂,染色单体彼此分裂,这种特点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丝分裂后期,二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但该图中已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只有第二种可能性;图C是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图,判断依据是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裂,正在移向细胞两极,但细胞质的分配是平均的;图D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第二种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的分裂后期图。
答案 B
例2、一个含有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这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
A.BbC Bbc AaC Aa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前者决定了次级精(卵)母细胞、极体以及配子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后者使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但本题中只有一个精原细胞,在4个配子最终只能存在两种组合(见下图)。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在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过程时,确认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 ( )
A. 1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2条染色体 B.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
C.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
答案:B.
2.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是指 ( )
A.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B.细胞中有四个配对染色体
C.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D.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
答案:A
3.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如右图
所示),试问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四分体个数,染色
体个数及DNA分子数分别依次是 ( )
A.3、3、6 B.3、6、6
C.3、6、12 D.6、6、12
答案:C
4.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答案:D
5.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卵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次级精母细胞 ⑤卵细胞
⑥精细胞
A.①⑤⑥ B. 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A
6.在果蝇细胞中,由G、C、U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其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细胞周期的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2个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则X、Y、Z分别是( )
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
B.6;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后期
C.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
D.3;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后期
答案:C
7、如果发现一个动物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染色单体 B.这种组织可能来自肝脏
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母细胞保持一致 D.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倍
答案:A
8.右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
B.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可能性
C.若①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②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若①号和③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答案:D
9.人的同源染色体有23对。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比例是多少?同时在精巢中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
A.1:1,有丝分裂 B.1:3,有丝分裂
C.1:3,减数分裂 D.1:1,减数分裂
答案:A
10.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D
●拓展题
11.(1999年广东高考)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此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时期,此时有四分体_______个。
(2)可以和1号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染色体。
(3)此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DNA分子_________个。
(4)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对。
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数第一次 2 (2)3号或4号 (3)8 (4)0 l、3;2、4或2、3;l、4
12.(1998年上海高考)右图为一种二倍体高等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
(1)该细胞所处分裂期为______________,它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时为_______条,染色单体最多时为_______条,DNA分子最多时为__________个。
(3)该生物单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为_______________条。
答案: (1)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20条 20条 20个 (3)5
13.(6分)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中的2和3表示两个X染色体,
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
A.体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性状差异
甚多,则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 。
(3)正常情况下,在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
分裂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的分
开发生在(填细胞分裂名称和时期) 。
(4)若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5)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答案:(1)A (2)基因重组 (3)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4)3/16 (5)1/2
AaBb
C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
着丝点分裂
A
a
B
B
4
3
2
1综合测试(五)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3/4 C、1/8 D、3/8
答案:D
2.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答案:B
3.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答案:B
4.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答案:B
5.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①杂交育种 ②基因工程 ③诱变育种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答案:B
7.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壳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答案:A
8.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部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答案:D
9.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10.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A.0 B.l/4 C.l/2 D.1
答案:C
11.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答案:B
12.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 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 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 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1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答案:B
14.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答案:C
15.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答案:D
16.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 )
A.基因自由组合和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性 D.染色体变异和基因分离
答案:A
17.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B.都可导致新类型的产生
C.均可增加基因的数目 D.都对生物体有利
答案:B
18.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⑤
答案:C
19.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20.运用不同的生物学原理,可以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墓因突变的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答案:B
21.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32P、35S
B.色盲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会传给女儿,女性的色盲基因既会传给儿子,也会传给女儿
C.如果控制人的血红蛋白的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则血红蛋白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D.与酶—样,转运RNA也具有专一性,在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中,只能运载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答案:C
2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4~1995年对波黑的空袭以及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大量使用了贫铀弹,导致人类癌症、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等。近几个月来,一些欧洲国家也 纷纷报道本国参加北约维和行动的士兵因患癌症等病症而死亡,并称之为“巴尔干综合症”。对上述现象的讨论,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 )
A.大多数基因突变是对生物体有害的
B.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新生儿可能产生畸形
C.射线引起的生物变异都将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
D.射线的作用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是导致“巴尔干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答案:C
23.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如果一个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0.70,那么相对应的另一个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是( )
A.0.30 B.0.35 C.0.70 D.0.09
答案:A
24.在某个种群中随机抽样100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则A的基因频率为( )
A.40% B.50% C.60% D.80%
答案:C
25.某生物有108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6,该生物种群约有104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理论上计算约为( )
A.2×104个 B.2×108个 C.2×106个 D.2×102个
答案:C
26.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C
27.基因频率是指( )
A.某种基因型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B.某种基因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C.某种基因在某种生物体中出现的频率
D.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B
28.在豚鼠中,黑色对白色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型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
A.81% 18% 1% B.45% 40% 15%
C.18% 81% 1% D.45% 45% 10%
答案:A
29.某地区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工业黑烟使尺蛾变黑 B.不定向变异的作用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D.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
答案:C
30.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B
31.据调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3.2% B.5% C.14% D.9.3%
答案:D
32.下列有关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对夫妇,生育了一个“新生儿无脑”患者,则其下一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1/4
B.“猫叫综合症”是常染色体数目缺失一条所致
C.“先天愚型”患者是体内第21号常染色体缺失一条所致
D.性腺发育不良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一条X染色体所致
答案:D
33.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供体 剪刀 针线 运载体 受体
A 质粒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大肠杆菌等
B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质粒 大肠杆菌等
C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质粒 大肠杆菌等
D 大肠杆菌等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质粒
答案:C
34.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只要在受体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就能表达
B.基因工程操作的必须的工具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C.抗虫棉的目的基因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
D.抗虫棉的后代中可能有不抗虫的个体
答案:A
3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谷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谷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 (9分)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 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A B 型) A存在、B不存在(A bb型) B存在、A不存在(aaB 型) A和B都不存在(aabb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
(2)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6 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 。
答案:(l)测交,1:1:1:1;(2)核桃状:豌豆状=2:1;(3)80;(4)6,1/4。
37.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 。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峰,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 决定。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 (显性/隐性)性状。
② 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 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 定律。判断依据是 。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 作母本与 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 ,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 。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 _行为。
答案:(1)种内互助 (2)染色体数目(3) ①显性 ②两 自由组合 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③F1代的蜂王 “卫生”蜂 ④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 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或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 ⑤本能
38.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钻60的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钻60的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①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____________(能、不能)配对。
②抗盐性状属于________________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步骤1:选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答案:(1)诱变(2)①两(或不同) 不能 ②细胞质(或母系)
(3)①高蛋白(纯合)植株 低蛋白植株(或非高蛋白植株)
后代(或)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测交方案:
用与低蛋白植株杂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或自交方案:
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③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39.(1)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答:
②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答:
③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答:①

③可以连接。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
40.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答案
小麦
第一代 AABB×aabb 亲本杂交

第二代 F1 AaBb 种植F1代,自交

第三代 F2 A_B_,A_bb,aaB_,aabb 种植F2代,选矮杆、抗病(aaB_),
继续自交,期望下代获得纯合体
(注:A_B_,A_bb,aaB_,aabb表示F2出现的九种基因型和四种表现型。)
马铃薯
第一代 yyRr×Yyrr 亲本杂交

第二代 YyRr,yyRr,YyRR,yyrr 种值,选黄肉,抗病(YyRr)
第三代 YyRr 用块茎繁殖
41.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答案:⑴基因库 64% 32%(提示:2×0.2×0.8)(3分) ⑵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2分) ⑶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3分)⑷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3分)。
杂交一
P ♀ 非高产、优质、抗盐 × ♂ 高产、非优质、不抗盐
F1 高产、优质、抗盐
F2 高产、 优质、抗盐 9
非高产、 优质、抗盐 3
高产、非优质、抗盐 3
非高产、非优质、抗盐 1



杂交二
P ♀高产、非优质、不抗盐 × ♂非高产、优质、抗盐
F1 高产、优质、不抗盐
F2 高产、优质、不抗盐 9
非高产、 优质、不抗盐 3
高产、非优质、不抗盐 3
非高产、非优质、不抗盐1


:第20课时 第2节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考点解读】
1、说明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学习重难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隔离的概念和,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问题探讨 阅读114页内容,并思考讨论 提示: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______ ,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 _______。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物种的比较 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___地点的___生物的___个体。种群是___、____、____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___(可或否)进行基因交流是指分布在__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和_____,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地域相互关系 一个物种包括____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___,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______,进而可能形成多个__________。
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概念 阅读教材,知道什么是种群,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呢?解释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种群的特点是什么?引起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2、种群的特点(1)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2)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3、种群基因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 a基因频率为多少 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计算:亲代基因型的频率AA(20%)Aa(60%)aa(20%)配子的比率 A( )a(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AA( )Aa( )aa( )子一代基因频率A( )a( )子二代基因型频率AA( )Aa( )aa( )子二代基因频率A( )a( )3、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阅读教材:1、回忆变异类型2、思考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3、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4、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1、 ________变异 突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因为只有________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________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种类。4、例如: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5、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归纳总结 突变和基因重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
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2×397+861)/2×1788×100%=46.3%
LN%=(861+2×530)/2×1788×100%=53.7%
例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的着眼点是种群,而不是个体。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非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本题考查了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答案:C
【自我诊断】
● 基础题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答案:C
2.(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
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
的基因频率为(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答案:A
(2)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其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C、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 D、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突变等
答案:不断变化的 D
(3)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答案:A
3.(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
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
答案:D
(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
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C、发生突变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
答案:D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变化
答案:C
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A
6.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多选)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答案:CD
7.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答案:B
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答案:B
9、.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曲线。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   )
答案:D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猫叫综合症 B.高茎×高茎 高茎、矮茎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二倍体×四倍体 三倍体 六倍体
答案:B
●拓展题
11.(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 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 、 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答案]:(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的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12.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
答案:(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相关链接】
一、从宏观(性状)和微观(基因)两方面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从宏观(性状)上看进化过程为: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从微观(基因)来看进化过程为: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结果浅色基因(s)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而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结论:由此可见,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二、一般不同物种间的个体是不能自由交配的,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称之为生殖隔离。马和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高度不育这种情况就属于生殖隔离,这样两物种间就不会出现基因交流了。马是二倍体生物,有64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染色体32条;驴也是二倍体生物,有62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染色体31条。一般是驴的精子与马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32+31=63条染色体,发育成骡子染色体为63条。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63条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能产生后代。第7课时 第三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解读】
1.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 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自主探究】
1. 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为什么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观察图3-1,总结几种脱氧核苷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________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遗传信息。2、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____________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两种肺炎双球菌有什么不同?2、格里菲思做的四组实验⑴注射R型活细菌⑵注射S型活细菌⑶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⑷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⑸结论3、艾弗里及其同事继续研究,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1、R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⑴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键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观察T2噬菌体的结构,它是怎样的病毒?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了哪些元素?⑵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各是什么?⑶实验结果如何?⑷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1、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________________的病毒。(1)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____________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2)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2、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3、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1.原核和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________ ,所以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_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例题精析
例1.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 )
A.35S B.32P 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
解析: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DNA,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体内。
答案:B
例2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请据下列实验回答: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
解析: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质中,只有DNA才能是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A、B、C都正确。D中有DNA,但用DNA酶处理DNA分子,就会使DNA分子分解,不会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正常。
答案:D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
A.都是DNA B.都是RNA C. 是DNA和RNA D. 是DNA或RNA
答案:D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 ( )
A.DNA是遗传物质 B. DNA能自我复制
C. DNA能控制性状 D.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3.如果用15N、32P、 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B
4 科学家艾弗里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密,他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在S型细菌提取出的DNA中加入某种酶处理后,再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的酶和实验结果分别是 ( )
A.DNA限制性内切酶 转化 B.DNA连接酶 转化
C.转录酶 不转化 D.DNA酶 不转化
答案:D
5.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
①少无毒R型 ②多无毒R型 ③少有毒S型 ④多有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答案:B
6.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答案:C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还能证明(   )
A. 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B. 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 RNA也是遗传物质     D. 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B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A.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C.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D.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答案: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答案:C
10、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种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是( )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答案:D
拓展题
1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答案:B
12.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答案:败血病 不能使小白鼠致死 会导致其患病死亡 转化因子 DNA
13.生物体中的D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和______中,因此说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______。
答案:染色体 叶绿体 线粒体 染色体 主要载体
14.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物质如下表。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试回答: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32P标记 31P
氨基酸 34S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中,只含有32P的有 个,只含有31P的有 个,同时含有32P 和31P的有 个。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都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
(3)该实验能够说明:( )
A.噬菌体比细菌高等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为何选取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可否用14C和18O标记?说明理由:

答案:(1)0;98;2(2)34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菌体内用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3)D(4)因为S仅存在于蛋白质外壳中,而P则存在于DNA中,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因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含有这两种元素,侵染细菌后无法确认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15. 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从而对此做出实验论证。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
①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3H、14C.15N、18O、32P、35S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不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上述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31P、32P),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____________(32S、35S),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结果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命题意图旨在使学生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和35S标记的目的是为了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①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②先将细菌分别培养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被32P或35S标记的细菌。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 ③检测放射性的仪器不能区分放射性是由什么物质产生的,因此只能分开标记 ④ 31P和32P 噬菌体的DNA(32P)进入细菌后,利用细菌中未标记的含31P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自身DNA ;32S因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5S)未进入细菌体内,而是以细菌内的32S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自身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
相关链接
朊病毒是正常蛋白错误折叠后形成的一种异常蛋白质,能引起致命的脑病如疯牛病、羊骚痒症和人类的克雅氏症等,它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一个谜题。目前尚不清楚正常蛋白是如何变成朊病毒的,以及进入人体的朊病毒是如何移动到大脑的。现在,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提出了可能的答案。虽然这些答案只是初步的探索,但这些研究将会为朊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在哺乳动物中,朊病毒是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的异常形式。当健康PrP自发折叠扭曲成其朊病毒形式并四处传播时,就会发生朊病毒疾病。但食用含有朊蛋白的肉显然也能引起朊病毒疾病。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神经病理学家Adriano Aguzzi和他的同事想知道吸收的朊蛋白是如何进入神经系统的。他的研究小组已经知
道,朊病毒可通过肠道壁进入脾中的免疫细胞。但藏有朊病毒的免疫细胞--囊泡树突状细胞距离脾的神经细胞很远。Aguzzi想知道,这种远距离阻隔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食入感染朊病毒的肉类后几年后才会发病。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的研究小组通过遗传改造方法拉进了小鼠脾中囊泡树突状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距离。这些遗传改造小鼠食入朊病毒肉30天后就发病,而对照的正常小鼠80天后才发病。
而此时,远隔重洋的英国达特茅斯医学院的生化学家Surachai Supattapone正在寻找神秘的“X因子”,即迫使正常朊蛋白错误折叠成朊病毒的分子。他将仓鼠的健康脑组织与感染了朊病毒的脑组织混合在一起。正常情况下,感染组织会强迫健康朊蛋白转化成朊病毒形式。Supattapone尝试补充进约20种不同分子,观察哪一种能减慢这种转化。他惊喜地发现,降解哺乳动物单链RNA的酶能减慢朊蛋白向朊病毒的转化。当剂量足够高时,酶完全阻止了这种转化。相反,加进单链RNA则会加快正常朊蛋白向朊病毒的转化。
单链RNA可能就是转化所需而又丢失的细胞因素,英国Kent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Mick Tuite推测。但还不确知RNA是与朊蛋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Tuite想知道朊病毒的罪魁祸首是否可能是特定的RNA分子。如果导致朊蛋白向朊病毒转化的确实是某些特定分子,那么要破坏这些分子、阻止朊病毒形成就要容易得多了。至于Aguzzi的研究,Supattapone评价道,这篇研究巧妙地揭示了朊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的一条捷径。第12课时 第四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考点解读
1、理解基因的概念
2、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了解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表现
重难点: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方式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阅读小字部分2、计算:DNA上的一个遗传效应片段含240个碱基,则此片段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所含氨基酸数目最多是____个。 1、(1)中心法则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逆转录指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由________合成________。(3)写出中心法则图解:2、基因(DNA)碱基 :信使RNA碱基:蛋白质氨基酸数=____:____:____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思考:1、为何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形态?2、基因的改变仅仅引起生物单一性状的改变吗?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情况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来直接影响性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性状的形成是 和 的结果。
小结: 填表:DNA的功能表达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逆转录转录翻译时间进行场所模板原料条件过程产物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2、例题精析:
例题1、白化病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 )
A、病人细胞内缺乏黑色素
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的基因不正常
D、长期见不到阳光
解析 白化病病人出现白化症状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而缺乏这种酶的根本原因是控制此酶合成的基因不正常草成的,即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答案: C
例题2、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
解析 科学家通过对某些致癌病毒的研究发现了逆转录现象,其原因是这些病毒中含有逆转录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作为模板,合成DNA,这是对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
答案: B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中心法则是指( )
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B、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和表达过程
C、DNA复制以及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 D、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的传递过程
答案:D
2、提出中心法则的科学家是( )
A、沃森 B、威尔金斯 C、克里克 D、富兰克林
答案:C
3、DNA分子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 )
A、储存和表达 B、传递和表达C、储存和传递 D、转录和翻译
答案:B
4、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 )
A、DNA B、RNA C、ATP D、蛋白质
答案:D
5、基因控制性状的主要途径是( )
A、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B、RNA(基因)→蛋白质(性状)
C、DNA→RNA→蛋白质(性状)
D、RNA→DNA→蛋白质(性状)
答案:C
6、基因的功能之一是传递遗传信息,下列哪一项与这一功能没有直接关系( )
A、DNA复制B、生殖C、细胞分裂D、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7、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出多少种多少个信使RNA( )
A、一种一个B、一种多个C、多种多个D、无数种无数个
答案:C
8、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
A、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B、信使R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C、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D、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C
9.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A.一定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答案:D
10、下列有关密码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密码子都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都只能由一种密码子决定
C.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不同的氨基酸可以由同一种密码子决定
答案:C
●拓展题
11、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需同时具有 和 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 和 。
(3)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和 。
(4)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

答案:(1)A 、 B(2)紫色、白色(3)9/16、7/16(4)一个性状有多种基因控制
12、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如图所示。
(1)该病毒进入细胞后,需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请指出图中表示此过程的编号 。
(2)图中③的信息传递过程称为 。
(3)为提高人类抵御和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各国科
学家致力于对艾滋病疫苗的开发和研究。疫苗
可以是灭活或减低活性的病毒,对于正常人体
来说它属于 物质,进入正常人体
后,不会引发疾病,但能激活人体的 系
统,在受到病毒的攻击时,人体能通过多种方式
清除进入人体的病毒。但多达100 种左右的HIV
变异株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巨大困难。HIV众多变异类
型的出现是 的结果。你认为HIV病毒变异率高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 (1)② ③(2)转录(3)抗原 免疫 基因突变 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13、美国“9·11”事件使四千多人罹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尸体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使DNA氢键断裂,双键打开。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会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DNA杂交技术就是通过这一过程对面目全非的尸体进行辨认。
在美国对塔利班实施打击之后,几例炭疽病又使美国陷入新的恐慌。炭疽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炭疽杆菌引起,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昆虫传播四种途径传染给人类,严重时可致人死亡。治疗炭疽病的特效药是青霉素,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机会,但炭疽病的症状难以鉴别,常被误认为是感冒、食物中毒而错过治疗时机。炭疽杆菌的芽孢在空气中可存活数十年之久,对人类生存构成潜在的威胁。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DNA单链能够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是根据_________原则,若已知DNA的一条单链碱基组成为ATTCGATG,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
(2)DNA杂交技术可用来鉴别尸体,是由于生物DNA的_________性;DNA杂交技术也可以用来判断两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若两物种DNA样本经处理后形成的杂合DNA区段越少,则说明两物种的亲缘关系越_________。
(3)炭疽杆菌从细胞的结构上看,是属于_________生物,环境条件比较好时,可通过_________方式进行繁殖后代。
答案: (1)碱基互补配对 TAAGCTAC (2) 遗传性 远(3)原核 分裂第22课时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考点解读】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自主探究】
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共同进化 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 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从生物圈的形成上理解共同进化理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 1、生物圈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3、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___________。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阅读教材了解对于生物进化的争论和疑点知道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自然选择。更多的学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否认      ____________的作用。3、还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___________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例题精析:
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 ( )
A.能量交流 B. 相互竞争 C. 趋同进化 D. 相互选择
答案:D
1.生态圈包括( )
A、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B、平流层、水圈上层、土壤圈
C、平流层、水圈、土壤圈 D、对流层、水圈下层、土壤圈
答案:A
2.生物圈稳态是由于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之间的食物网 D、生物的适应性
答案:B
2、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飞猴有“翅膀”,这些说明了( )
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
答案:D
3、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
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
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
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
  答案:B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B
5、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 )
A、能产生大量后代    B、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
C、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
答案:D
6.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答案:B
7. 下图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来解释( )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 D. 适者生存
答案:B
8.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
A. 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 自然选择和遗传
答案:C
9、虫媒花与为其传粉的昆虫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互适应,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偶然相遇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
答案:A
10、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不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B、对二者均不利,双方最终都趋向消亡
C、二者得失相当,和平共处
D、对两者均有利,共同进化
答案:D
11、对生物多样性描述,不正确一项是(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12、最早登陆的主要生物类群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
答案:A
13、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
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
答案:C
14.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生生物代谢方式相似的一组生物是( )
①硝化细菌 ②乳酸菌 ③蓝藻 ④蛔虫 ⑤酵母菌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⑤
答案 B
●拓展题
15、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都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待人们去继续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___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答案:(1)蛋白质多样性 DNA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环境的多样性及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 (4)现代生物工程
16、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           ,      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答案: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自然选择
17、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的处理实验情况: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的就是抗性低,反之就是抗性高。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则:
(1)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_________。
(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________的结果。
(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DT的关系是_________。
(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
答案:(l)96% (2)自然选择 (3)生存斗争 (4)选择
【相关链接】
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都起源于同一个物种,是南美雀类的后代。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群岛上,群岛之间的海洋起到了地理隔离的作用。被地理条件隔离开的小种群的基因组成或基因频率起初就不可能完全相同。长期的隔离使被分割的小种群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突变,而且各种群间没有基因交流,因此一个种群中的突变自然不会引起另一种群的改变。各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因而有不同的选择方向。即不同种群选择保留下的基因不同,使分开的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和基因频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就是14种地雀形态特征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
2.一根主线:由于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在教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始终都要注意贯穿这一思想: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过程;变异是不定向的,过度繁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环境在自然选择中起了重要作用。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物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同环境对其定向选择和积累的过程。变异、选择和遗传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PAGE
1第21课时 第2节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考点解读】
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生殖隔离;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物种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呢? 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个物种,简称“___________”。2、区别物种与种群的概念3、地理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殖隔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加拉帕戈群岛地雀变异的问题 生活在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 和___________。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3、讨论其它的物种形成方式:4、比较桦尺蛾的变异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变异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与自然选择学说对比 以_____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__________的改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_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讨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讨论二者的异同点:
2、例题精析:
【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现代进化理论对群岛上各种地雀的进化过程,正确解释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经过生殖隔离后逐渐进化形成的。即这些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因在不同群岛上(地理隔离)出现不同的突变和重组。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基因库会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不过这种物种的进化十分缓慢,往往需要成千上万代才能实现,而不是迅速形成新物种。
答案:B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解析:解题关键是了解物种的形成方式。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必需的过程、根据物种的概念可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两个个体就分别属于两个物种了。当然,地理隔离不是达到生殖隔离的必备条件。
答案:B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答案:D
2.目前转基因工程可以( )
A、打破地理隔离但不能突破生殖隔离 B、打破生殖隔离但不能突破地理隔离
C、完全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部分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答案:C
3.(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
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
答案:D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变化
答案:C
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A
6..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答案:D
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答案:D
8.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答案:B
9.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D
10.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雌雄成对 C.种群 D.群落
答案:C
11.下列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分别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③自然选择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⑥和②③⑤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④⑥和①②⑤ D.④⑥和①②③
答案:B
12、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 B.黑种人和白种人
C.马和驴 D.开红花的月季和开黄花的月季
答案:C
13、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 )
A.幼小生物 B.生物个体 C.生物细胞 D. 生物物种
答案:D
14、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15、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制造出新的生物品种,这主要是由于( )
①现代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频率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基因组成 ③现代生物技术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种群 ④现代生物技术可使新品种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拓展题
1、下图展示了现代小麦的起源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该过程表示一种育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
(2)杂交种F1 (是或不是)一个新种,原因是 。
(3)杂交种F2不育的原因是 。
(4)最后形成的小麦 (是或不是)一种新物种,它与一粒小麦杂交形成的后代的生殖能力怎样 这说明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 。
答案:(1)多倍体育种 (2)不是
(3)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4)是,不育(5)生殖隔离
【相关链接】
1、种群和物种。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概念的比较,在K12化生论坛开展过多次讨论,参与的师生相对较多,说明这是教学中的热点和疑点问题。 事实上如果教学中,老师对这二个概念没有比较明确具体的认识,上课就会显得底气不足。虽说种群有关知识在后面的生态部分还会讲到,但对其概念的把握应是本章的任务。下面列表做一比较:
种群 物种
概念 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活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且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生活地域 同一地点 一定自然区域,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
相互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的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从宏观方面看,种群是进行繁殖的单位,从微观方面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它是进化的单位。
顺便说明一下,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进化研究中的物种与分类学中的物种是不完全一致的。由于分类学中的物种概念是不具有时向性的,而进化过程具有时向性,所以用生殖隔离的判断方法是不适合于历史上存在的物种的。
还想说明的是,进化上生物维持或变更的单位,对无性生殖的生物是无性繁殖系,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才是通过有性生殖联系起来的种群。
2、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上有了显著的差异,若再次相遇仍能交配和繁育后代,这样的不同种群称之为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的虎亚种。
如果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个体之间形成生殖隔离,新物种就形成了。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如此。
结论:因此说,物种形成的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综合作
用。第13课时 第四章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考点解读】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学习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难点: 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回顾“问题探讨”并参照课本74页图4-10以重叠和非重叠的方式阅读DNA序列,思考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结论:重叠和非重叠的方式阅读同一DNA序列其结果是________,并且产生的影响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克里克的实验证据 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 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已知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序列是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下面哪个碱基序列转录来的? ( )
A、GAT B、GAU C、CUA D、CTA
解析:从转录、翻译逆行推理。tRNA的特定的三个碱基是GAU,那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此氨基酸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CUA。mRNA是由DNA转录而来的,所以mRNA上CUA是由DNA上的GAT转录来的.
答案:A
例2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酯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析:考查基因的概念,从遗传学角度,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从细胞学角度,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分子学角度,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也就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答案:B
例3、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1)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种。
(2)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Nireber和S.Ochoa用人工合成只含U的RNA为模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一定的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同排列的mRNA为模版,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解析:(1)mRNA上碱基共有A、G、C、U四种,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根据数学原理应有43即64种。这其中有三种是终止密码子,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
密码子共有61种。(2)这里一定的条件是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第二阶段既翻译阶
段所需条件。(3)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
则密码子为CU或CUCU,决定一种氨基酸组成。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密码子CUC、UCU,决定两种氨基酸组成。
答案:(1)43=64 61 (2)tRNA、氨基酸、能量、酶、核糖体等
(3)① 1 ② 2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把小鼠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 )
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信使RNA上
B.小鼠的信使RNA能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
C.生物的遗传密码都相同
D.小鼠是信使RNA在大肠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小鼠DNA
答案:C
2、在DNA分子上,转录形成甲硫氨酸(AUG)的密码子的三个碱基是( )
A、AUG B、TAC C、ATG D、UAC
答案:B
3、控制合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的基因中,含有的嘌呤碱基有( )
A、600个 B、300个 C、100个 D、不能确定
答案:B
4、下列物质从结构层次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
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 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答案:B
5.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
A、na/6 B、na/3-18(n/3-1) C、na-18(n-1) D、na/6-18(n/6-1)
答案:D
●拓展题
6.遗传工程技术正使医学行业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比如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就是一个生动例子。几年前科学家将人体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成功地导入到一奶牛体内,从而稳定地从其乳汁中获得了大量的胰岛素。分析回答:
(1)遗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 法则,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基因与奶牛的其他基因相比主要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反映出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
(3)若只有一个胰岛素基因成功地导入奶牛体细胞并定位于某一条常染色体上,则此奶牛将胰岛素基因传给所生后代的几率是________。
(4)由此可知,________生殖产生的后代很难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所以该奶牛最理想的繁殖是用________技术繁殖。该技术繁殖出奶牛后代中雄牛占________。
(5)人的基因在异种生物细胞中表达成蛋白质时需经过________和翻译两个步骤,在“翻译”中需要的模板是________,原料是氨基酸,直接能源是ATP,搬运工兼装配工是________,将氨基酸以肽链连接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翻译”可理解为将由________个“字母” 组成的核酸“语言”翻译成由________个“字母”组成的蛋白质“语言”,从整体来看________RNA在翻译中充任着“译员”。
(6)如果将药物蛋白质基因转移到牛、羊的膀胱上皮细胞中,利用其尿液生产提取药物比用乳汁提取药物的优越性在于:处于不同发育期的________动物都可生产药物。
转录 翻译
答案:(1)中心 DNA――→RNA――→蛋白质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特异
(3)0 (4)有性 克隆 0
(5)转录 mRNA tRNA 核糖体 4 20 转运
(6)雌雄
7、科学工作者发现野猪某一个基因在于家猪的对应基因的某些片段不同,下表I是家猪和野猪的某个基因转录的两种不同的信使RNA分子片段(每个密码只写出前两个碱基):
表I:UA UA UA UA UA UA 家猪 信使RNA
UU UU UU UC UC UC 野猪 信使RNA
表II: 密码子表(部分)
请根据表I、表II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野猪和家猪的信使RNA翻译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存在的氨基酸的种数分别为
和 。
(2)比较上表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关系可以作出哪些推断?
(3)在决定野猪信使RNA片段第一个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吗?为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案:(1)3、1(2)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个别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3)不一定。如UUU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决定该密码子的DNA碱基对是AAA//TTT,当发生变化成为AAG//TTC,AAG转录的密码子是UUC,翻译的仍然是苯丙氨酸。维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锦清教授发现了油菜产油机制:光合作用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的两条途径,如甲图所示。图乙是控制PEPcas酶II合成的基因,其中a链是转录链,陈教授及助手诱导b链也能转录,从而转录出双链信使RNA。并根据这一机制培养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请回答:
(1)你认为提高油菜产量的基本思路是 。
(2)控制酶II合成的基因的结构单位是 。
(3)从图乙到合成出图甲中的蛋白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

(4)据研究,油菜产量提高的原因是双链信使RNA的形成阻碍了形成酶II的
过程。
答案:(1)提高酶I的活性,抑制酶II的活性。
(2)脱氧核苷酸
转录 翻译
(3)DNA――→信使RNA――→蛋白质
(4)翻译
【相关链接】
遗传密码的特点:
1、不间断性
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所以若在某基因编码区(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区域)的DNA序列或mRNA中间插入或删除1~2个核苷酸,则其后的三联体组合方式都会改变,不能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2、不重叠性
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例如如果RNA分子UCAGACUGC的密码解读顺序为:UCA、GAC、UGC,则它不可以同时解读为:UCA、CAG、AGA、GAC……等.不重叠性使密码解读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到多个氨基酸.
3、简并性
绝大多数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不同的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简并性,编玛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称同义密码子。由于兼并性,某些DNA碱基变化不会引起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4、通用性
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菌、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 蛋白质合成机制及其mRNA都是可以互换的。例如,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反之亦然。
5、起始码与终止码 UAG、UAA、UGA为终止码,它们不为任何氨基酸编码,而代表蛋白质翻译的终止。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同时又是起始密码。第15课时 第五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考点解读】
1、简述染色人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学习重点】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及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学习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观察课本第85—86页图片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1、定义: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________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类型:①___:染色体某一段的缺少。如 。②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如 。③ :染色体的某一段的位置颠倒了180°④ :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 上。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回忆染色热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并举几个例子?归纳染色体组及染色体组数目如何判断?观察下图图中有几个染色体组?思考: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某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染色体形态数为2,则染色体组数?回忆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思考: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什么?作用的时期?如何判断是单倍体还是多倍体?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________的增加或减少;例如 。一类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例如 。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________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3、染色体组具备的特点:① ② ③ 4、总结: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 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有几个染色体组。②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 出现几次,该细胞或生物体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推算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5、像雄果蝇这样由__________发育成的个体,________中含有__________的叫做__________。由此类推,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___________,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做___________。一般把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做多倍体。举例:二倍体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倍体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茎秆________,叶片、果实和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的含量____________。缺点是 。7、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时期 。8、像蜜蜂的雄蜂这样,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叫做单倍体。起点如果为未受精的配子,无论有几套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单倍体的植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单倍体通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生物技术 9、单倍体育种的方法:__________离体培养→__________→正常纯合子单倍体育种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题精析:
例1、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解析:一条染色体组内的每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韭菜体细胞中含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说明韭菜的一个染色体组有8条染色体,32÷8=4个染色体组。
答案:B
例2、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
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改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显微镜直接检验
解析: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虽然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但是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答案:B
2、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答案:c
3.萝卜的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染色体
A.9   B.18 C.36 D.72
答案:c
4.从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
答案:c
5.为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必须在三倍体无籽西瓜开花时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其作用是                    
A.使种子无硬壳 B.促进受精作用
C.使染色体联会 D.促使其产生生长素
答案:D
6、在二倍体生物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子房壁细胞 B.珠被细胞 C.花粉细胞 D.柱头细胞
答案:C
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答案:C
8.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是多少条()
A.7 B.56 C.28 D.14
答案:B
9.用基因型为 AaBbCc (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水稻植株的花药培养出来的单倍体幼苗,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培育出多少纯合体植株?(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答案:D
10.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 ( ) 
A.4、2、2、4 B.4、4、3、6 C.3、3、3、4 D.4、4、3、5
答案:D
11.将一粒花粉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植株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的下面四种细胞中有一种染色体的数目与其他三种细胞不同,它是( )
A.根细胞 B.叶细胞 C.花粉细胞 D.极核
答案:B
12.有性生殖的后代与亲代总有些差异,因为(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的互换
C.多种类型的配子间随机受精
D.A+B+C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的自由组合 D.转基因重组
13.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的自由组合 D.转基因重组
答案:B
14.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
A.绵羊的角是弯的,山羊的角是直的
B.一株玉米植株上结红白两种子粒
C.父母肤色正常儿子却是白化病
D.同种秧苗在水肥条件不同时长势不同
答案:A
15.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答案:A
16.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
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极体
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 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答案:B
●拓展题
17.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 性果蝇,常染色体是 。
(2)经减数分裂后,在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可能是 。
A.1,3,5,7 B.1,4,6,8
C.2,6,3,7 D.以上都有可能
(3)配子中的染色体总称为 。
(4)B、b称 基因,分开符合 规律。
(5)若该果蝇共产生100万个配子,其中含bX的配子是
答案: 雄性 123456 D 染色体组 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 25万
1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1)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让洋葱的的 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 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4℃)内,诱导培养36小时。
(2)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 ,然后用体积分数约95%的 冲洗2次。
(3)制作装片,包括: 、 、 和 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 ”实验相同。
(4)先用低倍镜寻找 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发生改变的细胞,发生染色人体数目变化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正常细胞的 倍。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 观察。
答案: (1)底部;1 (2)细胞的形态;酒精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4)染色体;两;高倍镜第8课时 第三章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考点解读】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自主探究】
1. 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阅读资料:1、思考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2、找出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模型?最后得到什么重要信息后,才成功了?3、思考他们如何对待和纠正过程中的错误呢?4、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并回答? 1、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1)(2)(3)(4)2、沃森和克里克先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模型?(1)(2)(3)最后得到什么重要信息后,才成功了?3、他们如何对待和纠正过程中的错误呢?4、“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1)回答DNA结构方面的问题:①②③④(2)资料中涉及到那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对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①学科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启示:(3)沃森和克里克的默契配合,这种工作方式给于你哪些启示?
DNA分子的结构 1.阅读教材,观察图3-11,思考并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知道什么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你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出相关的数学公式吗?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分子是由_______ 条链组成的,________ 方式盘旋成 结构。(2)DNA分子中的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_______ 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________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_______,且按________原则配对。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配对。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规律:
模型构建 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思考P50的“讨论”题 “讨论”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例题精析
例1.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  )
解析:DNA的碱基数目和比例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DNA中有一个A,必须有一个和其互补的T,有一个C,必有一个G,据这个原理可知G=(1-26%*2)/2=24%,又知T共312个,占26%,则可知DNA中共有碱基312/26%=1200,前面已计算出G占24%,则G的数目是1200*24%=288个。
解此类题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运用A=T,G=C的原理,只要告知任何一种碱基的比例,就可求出任意一种或几种碱基的比例。
答案:24% 288个
例2. 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A.20% B.30% C.40% D.70%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鸟嘌呤占DNA碱基总数为(1-30%×2)÷2=20%。双链中G+C=40%,推知单链中G+C=40%,一般情况下DNA双链上都应有G分布,所以G≤40%,但也有一种极端情况,使G集中分布在一条链上(无C),而另一条链上没有G(只有C)。所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最大值可占该链的40%。
答案:C
例3.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A.44% B.24% C.14% D.28%
解析:画出DNA简图。(如右图)
依题意,列出等量关系:
→A1=1.4G1……………①
而→A1+G1=48…………②
联立①②得:A1 = 28
(3)依“等量代换”有:T2=Al=28,即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28%。
答案:D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嘌呤碱基占52%,嘧啶碱基占48%,此生物一定不是( )
A.噬菌体 B . 大肠杆菌 C . 青霉 D.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A
2.关于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每一个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缠绕而成
B.两条链的碱基以严格的互补配对
C.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
D.两条链反向平行排列
答案:A
3.以下所示四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其中稳定性最差是 ( )
A.G-C-T-A-A-A-C-C-…-T-T-A-C-G 双链DNA中A占25%
B.G-C-T-A-A-C-C-…-T-T-A-C-G-A 双链DNA中T占30%
C.G-C-A-A-C-C-…-T-T-A-C-G-T-A 双链DNA中G占25%
D.T-A-A-A-C-C-…G-C--T-T-A-C-G 双链DNA中C占30%
答案:A
4.如果将DNA彻底水解,产物为 ( )
A.脱氧核苷酸 B . 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
C.核糖、磷酸和A、U、C、G D. 脱氧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
答案:D
5.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摩尔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摩尔数之比为 ( )
A.5∶4 B.4∶3 C.3∶2 D.3∶4
答案:B
6.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分子中的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     (   )
A.能  B.否  C.只能知道(A+C):(T+G) 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
答案:A
7.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四种碱基的配对方式只有2种,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原因是     (   )
A. DNA分子是高分子化合物 B. 脱氧核糖结构不同
C. 磷酸的排列方式不同 D. 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碱基数目很多
答案:D
8.DNA分子的一条链中(C+T)/(G+A)=1.25,那么其互补链中其比例应是        (  )
A.0.4  B.0.8   C.1.25   D.2.5
答案:B
9.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两倍,则另一条链C的数目为G的两倍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对应链相应碱基为2:1:4:3
D.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对应链相应碱基为1:2:3:4
答案:D
10.DNA分子共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链上的(A+T)/(C+G)=2:5。该DM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和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依次是( )
A.300个     B.800个     C.600个    D.1200个
答案:C B
11.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B.用DNA杂交技术可以鉴定印度洋海啸事件中遇难者的身份
C.当(A+T)/(C+G)的比值增大时,解旋温度增加
D.D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答案:B
●拓展题
1. 某双链DNA分子中,A+T占全部碱基的40%,在其中的一条链中C占该链碱基的20%,另一条链中C的含量为(  )
A.20%     B.40%     C.50%     D.80%
答案:B
2. 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求:
⑴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________________
当在一条单链中,(A+T)/(G+C)=n时:
⑶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⑷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m (2)1 (3)n (4)n
3.沃森与克里克综合当时多位科学家的发现才确立了DNA双螺旋模型,两人的默契配合成为科学合作研究的典范,请根据课本故事介绍回答下列问题:
(1)DNA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种碱基为__________________。(2)美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_________,推算出DNA分子呈_______结构
(3)美国生物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即按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的实验数据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指出碱基配对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森和克里克借鉴各科学家们的发现,从最初模型中_______在外侧,__________在内侧,相同碱基配对,到最终_________________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在内侧的A-T、G-C互补配对的DNA双螺旋模型,并于1962与________三人获得诺贝尔奖。
答案:(1)脱氧核苷酸 4 A T G C(2) 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螺旋(3)模型(4)A与T G与C (5)碱基 磷酸、脱氧核糖 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碱基对 威尔金斯
相关链接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四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在生物体内,某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共有20个碱基对。该DNA片段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最多有几种一个最短的DNA分子也大约有四千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4000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由此可见,DNA分子是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这就从分子水平上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第16课时 第五章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考点解读】
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
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回忆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归纳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为什么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1、概念: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2、分类: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遗传病、_________遗传病和_________遗传病三大类。3、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种类遗传方式病例单基因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人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人体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人体病性染色体病4、目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产前诊断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大约31.6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____________,解读其中包含的____________。参与这项计划有 ________国家。
1、 例题精析:
例1: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C、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D、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解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疾病,可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病大致分为三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见,遗传并不都是由基因突变应起的。先天性的疾病是指生来就有的疾病,这可能是由遗传的原因,也可能好似其他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遗传疾病。反过来说,遗传病也不一定都是先天性疾病。人类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后天外界环境改变引起的。
答案: C
例2: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 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2) 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 为什么
解析;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是由丈夫携带还是有妻子携带对不同性别的后代影响是不一样的,把这个难点掌握住就可以顺利解题。已给条件是夫妻双方一人为患者,另一人表现正常。由于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表现正常的妻子时,其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即从表现不能推测其基因型;而表型正常为丈夫时,其表型和基因型是一致的,既有丈夫的表型推测他的基因型。第一问的答案应该对男性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妻子可能是携带者。第二问正常胎儿的性别为女性,原因是他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一个正常的显性基因。
答案(1)需要。因为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
(2)女性。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有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的显性基因,因此表现正常。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
【答案】B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2.5% B.25% C.75% D. 50%
【答案】A
3、“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 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
【答案】D
4、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采取的检测手段有( )(多选)
A.B超检查 B.羊水检查 C.孕妇血细胞检查 D.绒毛细胞检查
【答案】ABCD
5.唇裂和性腺发育不良症分别属于( )
A.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B.多基因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答案】B
6.在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A表示常染色体)?( )
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答案】C
7. 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
A.亲属中有生过先天性畸型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答案:A
8.下列肯定是遗传病的是( )
A.家族性疾病 B.先天性疾病
C.终生性疾病 D.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答案:D
9.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此病。如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该妇女又与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机会是多少( )
A. B. C. D.
答案:C
10.血友病属于( )
A.单基因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常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A
1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答案:A
1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答案:D
13.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 3/4 C.3/16 D.1/4
答案:B
14.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下列血亲关系中属于旁系血亲的是( )(多选)
A.亲兄弟、亲姐妹 B.祖父、祖母
C.表兄弟、表姐妹 D.外祖父、外祖母
答案:A、C
15.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 B.1/4 C.0 D.1/16
答案:C
●拓展题
1.下图为某种病的遗传图解,请写出你分析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维方式:
(1)进行分析的关键性个体是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排除显性遗传。
(2)个体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以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号个体有病,则可排除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4)根据上述推理,你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病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则8号和10号同时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和(3).(4).该病是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5).
2.以下是两例人类遗传病。
病例一: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呈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呈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在这对夫妇中:
(1)男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的子代中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二: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遗传病。试问:
(1)如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的女子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病例一:(1).(2).(3).病例二:(1).(2).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