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9 23: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
读“人口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
1.甲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 闷热潮湿
B. 位置偏远
C. 内陆干旱
D. 气候寒冷
2.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视为圣城的城市是(  )
A. 麦加
B. 耶路撒冷
C. 伊斯兰堡
D. 大马士革
3.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 湿热
B. 高寒缺氧
C. 炎热干燥
D. 寒冷
4.下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①意大利威尼斯 ②我国陕西省的平遥古城
③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④我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5.材料:…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忍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桩支撑着房屋。“千只脚落地”的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6.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 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 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 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 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7.沈阳的小军利用暑假游览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见到的当地主要人种是(  )
A. 黄种人
B. 混血种人
C. 黑种人
D. 白种人
8.如下图是我国南方傣族传统民居,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
/
A. 宗教信仰
B. 风俗习惯
C. 湿热气候
D. 崎岖地形
9.从“城市人口过多,带来诸多不宜;住房交通水电,医教就业问题”顺口溜中,找出不属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是( )
A. 就业困难
B. 居住条件差
C. 交通压力增大
D. 劳动力短缺
10.如下图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11.下列地区人口分布与原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 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稠密——气候温和
B. 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气候湿热
C.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D. 亚洲南部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12.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
A. 东亚、东南亚、北亚
B. 东亚、南亚、东南亚
C. 东亚、南亚、西亚
D. 南亚、西亚、中亚
13.下列地区中,既以白色人种为主,又通用英语的是(  )
A. 欧洲和日本
B. 北美和拉美
C. 欧洲和北美
D. 印度和北美
14.分布在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
A. 黄色人种
B. 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C. 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D. 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15.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A. 欧洲
B. 亚洲东部
C. 非洲中北部
D. 北美洲
16.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 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C.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17.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统聚落和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加以拆除
B. 聚落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社会发展无关
C. 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D. 传统聚落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应加以保护
18.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 干旱的沙漠
B. 原始的热带雨林
C. 寒冷的极地
D. 中低纬度的沿海
19.美洲的原有居民绝大部分是(  )
A. 白色人种
B. 黑色人种
C. 混血人种
D. 印第安人
20.在上海世博会上,小王看到一个外国人面对中国馆一边祈祷一边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  )
A. 信仰佛教
B. 信仰基督教
C. 信仰伊斯兰教
D. 信仰道教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和“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
(1)“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上,A地区主要是_____语分布区,B地区主要是_____语分布区,C地区主要是_____语分布区。
(2)写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或联合国的工作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人种的分布”图①是三大人种中的_____人种分布,②是三大人种中的_____人种分布,③是三大人种中的_____人种分布。
2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A地居民主要通用的语言是_____,主要的人种是__________。
(2)图中B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信奉的宗教是__________。
(3)图中C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E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
(4)图中D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信奉的宗教是_____。
23.读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两洲是________、________。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这两洲是________国家最多的地区。
(2)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是________国家最多的地区。
24.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
(1)A、B、C三处聚落属于______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为______聚落,而最优先发展起来的地点是(填A、B、C中的一个)聚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乙图表示 _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 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 _________.
(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据图分析,甲地区位于较高纬度,气候寒冷,所以人口稀少。
2.【答案】B
【解析】被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与约旦的交界处。
3.【答案】D
【解析】“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多分布于较寒冷的地区”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4.【答案】B
【解析】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意大利的威尼斯、中国陕西省的平遥古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
5.【答案】A
【解析】从资料中得知,在陡峭的大山之中,当地人们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桩支撑着房屋,被称为“千只脚落地”的房屋,因此“千只脚落地”的房屋主要与当地地形相适应。
6.【答案】D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7.【答案】D
【解析】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8.【答案】C
【解析】我国云南傣族传统民居--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9.【答案】C
【解析】人口增长会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问题,故A.B.C.不该选;只有劳动力短缺不是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选D。
10.【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建筑物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其标志为圆顶。
11.【答案】A
【解析】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地处高纬度,气温较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12.【答案】B
【解析】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由此可知,东亚、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西亚、北亚、中亚人口稀疏。
13.【答案】C
【解析】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欧洲和北美国家以白色人种为主,又通用英语。
14.【答案】B
【解析】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属于白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
15.【答案】B
【解析】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6.【答案】A
【解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乡村-城市转型是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型过程。
17.【答案】D
【解析】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8.【答案】D
【解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比较适合居住,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19.【答案】D
【解析】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20.【答案】B
【解析】胸前划十字,是基督教徒祈祷时一种仪式,用右手从额上到胸前,在从一肩到另一肩画个“十”字形,纪念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21.【答案】(1)阿拉伯 汉 英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黑色 白色 黄色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上,A地区主要是阿拉伯语分布区,B地区主要是汉语分布区,C地区主要是英语分布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人种的分布”图①是三大人种中的黑色人种分布,②是三大人种中的白色人种分布,③是三大人种中的黄色人种分布。
22.【答案】(1)汉语 黄色人种(2)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3)俄语 西班牙语(4)英语 基督教
【解析】A地是位于亚洲东部地区的中国,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主要语言为汉语;B地位于亚洲西部地区,是白色人种分布区,属于阿拉伯语分布区,该地区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C地位于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主要语言为俄语,E地位于南美洲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该地主要语言为西班牙语。D地为北美洲地区,主要语言为英语,信仰基督教。
23.【答案】(1)北美洲 欧洲 发达 (2) 发展中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进行分析的能力。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欧洲和北美洲;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衡量,这两洲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2)从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是非洲和亚洲、拉丁美洲,按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地区。
24.【答案】(1)乡村
(2)靠近河流、交通方便、地势低平
(3)城市 B 两河交汇处交通方便、便于人和货物的集散
【解析】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共同点是都位于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图中看出,相比A、C处,B处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更便利,便于人和货物的集散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25.【答案】(1)城市 非农业产业活动 乡村 农业生产活动 由乙到甲
(2)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 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上面甲图居住高楼且整齐,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等工作;乙图房屋低矮,杂乱,表示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先有乡村,后发展到城市的,故由乙到甲。甲图为城市聚落,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为乡村聚落,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大,当地气候特点是降水丰富,这样的房屋建筑便于雨水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