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外交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新中国第一位外交部长是 (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陈毅 D.周恩来
2.“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首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民族战歌是 ( )
A.《义勇军进行曲》 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大刀进行曲》
3.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下图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 )
A.第一届全国政协开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 )
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C.《共同纲领》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6.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8.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 )
A.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B.和平解放西藏
C.建立西藏自治区 D.平定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9.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谙此中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是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0.郭沫若《咏邱少云烈士》中写道:“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戳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山河。”邱少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是 ( )
A.见义勇为 B.遵守纪律 C.助人为乐 D.拾金不昧
1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 )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12.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
A.知识分子 B.贫苦农民 C.领导干部 D.工人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地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有 ( )
①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4.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5.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人民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回答:
(1)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17.阅读材料: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1)请举出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美战争是自卫的?
(2)材料二中揭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要目的的语句是什么?
(3)“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
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三 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6.9%。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三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写出其中的两位英雄人物。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其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历史事件和材料二有何共同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事件拟一个主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A由歌词可知,这是《义勇军进行曲》。故选择A项。
3.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图片反映的是开国大典的情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5.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要体现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B。
6.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7.B 1919年至1949年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8.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9.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知,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10.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故选B项。
11.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分析,①反映的是北伐战争;②反映的是红军长征:③反映的是抗日战争;④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故正确排序为①②③④。
12.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开始。土地改革法规定,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3.D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记忆和理解,可采用排除法。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是土地私有制,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D正确。
14.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5.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开始的;人民解放战争发生于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抗美援朝属于军事措施,与“几万万农民”关系不大,故选择D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4)感想: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落后就要挨打;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懈奋斗、流血牺牲,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⑤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⑥要勤奋学习,热爱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等。(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第(1)(2)(3)问属基础性题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谈感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联系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来回答。结合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说明中国支援朝鲜的抗美战争是自卫的。第(2)问,要注意用材料二中的歌词回答。第(3)问属于识记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18.答案(1)土地改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开展了土地改革。材料二体现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解析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第(1)(3)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2)问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一说明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二反映了在土地改革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获得了土地,材料三反映了土地改革的作用。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19.答案(1)历史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国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历史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主题: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的措施。第(1)问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合教材很容易回答。第(2)问考查抗美援朝及其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意义归纳两者的共同作用。第(4)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从三个事件的共同作用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