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件 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件 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0 16:3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苏联国旗苏联国徽彼得一世选定的三色旗鹰头上是彼得一世的三顶皇冠俄罗斯国旗俄罗斯国徽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课标要求:本节内容课标未作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史料史证)
整体评价彼得一世的改革(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二帝并立与长姐摄政(1682-1689)伊凡五世彼得一世索菲亚公主乡间生活与血腥夺权(1689)彼得一世乡间故居新圣母修道院扼住咽喉的强邻(17世纪)蛮荒落后的国家手工工场较少,农奴劳动; 中央职责不清,贪赃枉法,
地方权力广泛,势力膨胀;全部都是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边当兵,边做买卖;教会垄断教育,识字率低。②政治:③军事:④教育:①经济:俄国:各方面都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制 1649年,沙皇阿历克谢一世颁布《法典》,标志着俄国农奴制正式形成。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农奴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和农奴,其中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上缴大部分产品。农奴制束缚了自由劳动力,降低生产积极性,阻碍经济发展,是俄国落后的历史原因。深受震动的出行荷兰造船厂英国的议会普鲁士军制一、时代的要求——改革背景①国内:西欧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②国际:强邻控制入海口,需打开通向欧洲海路。③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④彼得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国际形势。必要性可能性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全盘西化)“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更谈不上超过他们。”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
发展海军
实行征兵制旧军制
全部都是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边当兵,边做买卖;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全盘西化) 彼得一世说:“金钱是战争的命脉。”可见其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产生怎样的影响?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购买农奴劳动;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加税种手工工场较少,农奴劳动;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16-18世纪18世纪-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知识回顾重商主义主要内容:
①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
②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
③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全盘西化) 彼得一世说:“金钱是战争的命脉。”可见其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产生怎样的影响?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购买农奴劳动;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加税种手工工场较少,农奴劳动;影响:①客观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长远看强化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参政院直属沙皇
地方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
废除旧贵族特权中央职责不清,贪赃枉法
地方权力广泛,势力膨胀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全盘西化)①引进西方文化教育体系
②派遣留学生
③推进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④发展各种公共事业
⑤聘请外国人传授先进科技在街上走不要东张西望;
进餐时不舔手指,不啃骨头;
剔牙时必须用一手遮口。
——摘自《青春宝鉴》强迫行人剪胡子税金已付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内容(全盘西化)17世纪末的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审问太子阿力克谢》《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改革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治国之道莫过于坚决维护各项国家法令,制定法令而不维护它,或者像洗牌时,把各种花色的牌混合在一起那样玩弄它,法令就会形同一纸空文。
——彼得大帝材料一:1721年,长达20年的北方战争以俄国的胜利而告终,俄国从瑞典的手中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欧洲通道。1721年俄瑞《尼斯塔特和约》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成效材料二:1721年,俄国参议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中的功绩,封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评价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材料三:通过改革,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已基本上赶上英国,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到彼得一世晚年,俄国每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成效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成效成效:①国力强大,夺取出海口,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强大的俄国斯帝国正式诞生
③客观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四:彼得一世改革只重视西方技术文明和一些艺术及生活方式,却忽视学习西方制度。他领导的工业化,就像在沙漠上插花,土壤没有改变,插得再多也没用。材料五: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他采取残暴的手段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外国学习,不服从命令就剥夺其特权。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局限材料六:彼得一世改革成果是建立在俄国亿万农奴的尸骨堆上的。他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进行改革,使得农民承受巨大的负担,人身受到残酷的奴役。他虽然建立很多工场,但是工人都是农奴,劳动力是强迫而来的,没有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材料七: 1722年-1723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的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他晚年的时候,企图率兵侵占长城以北的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彼得一世说:“我不能亲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俄国,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局限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局限局限: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技术和生活方式,并未学习西方制度;
②用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
③加重农民负担,对农民残暴,仍是封建农奴制国家
④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评价性质:? 成效:
①国力强大,夺取出海口,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强大的俄国斯帝国正式诞生
③客观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技术和生活方式,并未学习西方制度;
②用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
③加重农民负担,对农民残暴,仍是封建农奴制国家
④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合作探究: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学法指导:如何分析一个改革的性质?①改革是哪个阶级主导的? 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③改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
④改革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评价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成效:
①国力强大,夺取出海口,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强大的俄国斯帝国正式诞生
③客观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技术和生活方式,并未学习西方制度;
②用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
③加重农民负担,对农民残暴,仍是封建农奴制国家
④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列宁对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俄国作了如下的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当时的俄国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7世纪末,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为改变这一面貌,俄国当务之急的任务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农奴制
C.发展文化教育 D.打通出海口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是俄国当时的迫切要求,这需要
①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
②夺取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都错误 D.①②都正确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之一是 A.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的俄国的发展 B.莫斯科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C.俄国在对外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和土耳其 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彼得一世上台后,曾微服出访欧洲,并在某个国家的造船厂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这个国家是
A.荷兰  B.英国 C.法国 D.瑞典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鼓励商品进口 B.推广平民教育
C.废除农奴制度 D.建立新式海军彼得一世曾说:“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此,他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人文主义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彼得一世统治时期,税种非常多,有婚礼税、服装税、过桥税、胡须税、离岸税、人头税等。彼得一世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C.维护统治的需要 D.发展经济的需要彼得一世经济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②允许工厂使用农奴充当劳动力
③实行重商主义 ④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彼得一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的目的是
A.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 B.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
C.发展经济实力,对外扩张 D.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对彼得一世改革中“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这一措施的正确评价是
A.不利于竞争,妨碍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
C.当时西欧国家围困俄国,彼得一世不得已这样做
D.保护了本国贵族的利益,巩固了沙皇统治在彼得一世的法令中曾这样规定:“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这与其改革的哪项措施相吻合
A.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 B.农奴主可以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C.中央设参政院,地方设总督 D.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组织出版了《青春宝鉴》一书,作为年轻人在家中、在外做客、在公共场合、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准则。彼得一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B.发展西方科学技术
C.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彼得一世仿效西方,引进西方的文化教育体系
①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②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③建立学校、医院,筹建科学院、博物馆 ④发挥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列宁指的是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强化了农奴制度 ②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③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
A.发展工商业 B.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加强军事力量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俄国的国力大大增强 B.为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奠定了基础
C.自此俄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雏形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正式掌握了俄罗斯统治权 ②亲自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化
③了解了国际形势 ④认识到废除农奴制的必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想一想,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
A.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C.努力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大量吸收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成果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彼得一世改革的最显著特点是
A.是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经济上采用资本主义,政治上强化封建制度
C.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和方式强化封建制度
D.用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强化沙皇专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