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1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1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0 16: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国学
传统
讲师:XXX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第一节 何为“百家”? 何为“争鸣”?

何为百家?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多家学派。
1
何为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
为何会出现 ?








经济方面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方面
周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主要代表学派


01
儒家学派:
孔、孟、荀


02
道家学派:
老子、庄子


03
墨家学派:
墨子


04
法家:
商鞅、韩非子
历史影响?
学派之间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学派思想的创立、形成和发展
01
儒 学 思 想 的 创 立


儒家学派的创立和发展
儒家学派思想的创立--孔子(至圣)

01
“仁”:即“爱人”,相互爱护,融洽相处

02
“礼”:即周礼,“克己复礼”

03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政治方面
儒家学派思想的创立--孔子(至圣)
思想文化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01
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02
03
儒家学派思想的创立--孔子(至圣)
总体评价

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亚圣)和荀子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价值观: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亚圣)和荀子
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的力量巨大?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其他主要学派的总结归纳
1.道家思想?
⑴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号老聃。?
①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客观唯心主义),事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举例(辩证法)?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
⑵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
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汇集早期法家思想)
⑴思想:①主张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
②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③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⑵作用:把君主权力提高到几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创始人--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儒家:万世师表,仁政礼治
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
法家:与时俱进,治国以法?
墨家:身体力行,兼爱非攻?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