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版必修2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练习)(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版必修2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件+练习)(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0 18:32:57

文档简介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人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段材料显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 B.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 D.企业内部劳资矛盾尖锐
解析:本题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生原因的理解。题干材料中工人的工资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生产率增长的速度,这反映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尖锐。
答案:B
2.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税法案,修订了1 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解析:1930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增加进口商品的税率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B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
C.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解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A、B、C三项虽都是原因,但D项是主要原因,故选D项。
答案:D
4.下表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付款方式
已成交高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解析:表格所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流行,而这种现象造成了一种虚假繁荣,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故选B项。
答案:B
5.《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
A.“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
B.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解析: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即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问题”是指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影响,故选C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3月,美国的失业人数据保守估计为1 400多万,相当于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在英国,失业人数将近300万,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与美国的大致相同。德国的情况最糟,失业人数至少有600万。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下降百分比
46.2%
40.6%
28.4%
16.5%
8.4%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概括两则材料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次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为何会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1)特征: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工业生产衰退;股市崩溃。
(2)内容:股市崩溃和工业衰退,导致失业率剧增;关系:两则材料间属于因果关系。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美国经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着密切联系。
基础巩固
1.“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大洋彼岸突然传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大萧条”首先爆发于(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解析:材料“被大洋彼岸突然传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反映了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经济危机,迅速影响资本主义世界,故D正确。
答案:D
2.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美国密西西比河一度因被资本家倒入大量牛奶而成为“银河”。资本家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牛奶大量过剩 B.维持牛奶价格
C.确保产品质量 D.响应政府号召
解析:因为大危机造成牛奶的大量相对过剩,是资本家倒牛奶的原因,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通过把过剩的牛奶倒入河中,使市场不致因牛奶过剩而相互压价,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到质量方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大危机期间,政府没有要求农民销毁产品,故D项错误。
答案:B
3.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解析:经济危机时美国提高关税的政策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故选A。
答案:A
能力提升
4.1931年,斯沃普向胡佛建议将全国工商业强制动员进联邦控制下的贸易协会,以管制物价和生产,指导贸易经营活动。胡佛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这表明胡佛(  )
A.已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
B.赞同由政府来管制生产
C.维护企业经营的自主性
D.反对政府进行任何干预
解析:1931年,美国政府还没有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故A项错误;胡佛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这表明胡佛不赞同政府管制生产,故B项错误,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相矛盾,胡佛反对政府管制生产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反对政府进行任何干预与史实不符,胡佛总统在当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大危机,故D项错误。
答案:C
5.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一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经济破坏十分严重
B.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人民要求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从材料中“夺取政权”“工农共和国”等信息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答案:C
6.据统计,在1929年,1 548 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账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
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丰富的经济学知识
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解析:从材料中的“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可知,当时的美国股市存在不稳定性。故答案为A。
答案:A
7.下表是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行业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材料信息“1929—1931年”,表明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美国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降,此现象是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导致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产业结构迅速调整”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工人周工资不断减少,与“政府财政支出锐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8.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图表中显示美国的汽车产量在1929年以前不断上升,但从1929年到1933年减少了很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大危机影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汽车的数量随市场需求量的变化而减少,故选A项。
答案: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
材料二 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每一条铁路线的两侧都能见到无家可归者燃起的营地篝火。我看到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坚硬的路面上行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次麦子和棉花大跌价中变得一无所有的佃农…农民因为工人的贫困而变得贫困;同时,工人也因为农民的贫困而生活困苦。这两类人都没有钱去购买对方的产品,因此我们也就同时在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1)材料一是谁的承诺?从材料二看,此承诺是否实现?说明理由。
(2)材料三体现的是什么经济理论?它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1)胡佛。没有实现。因为胡佛的政策没有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大量工人失业,农民极端贫困。
(2)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联系:胡佛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面对危机,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该政策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和农民贫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