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自主预习 教材感知
要点1 反比例函数y=(k≠0)中k的几何意义
过双曲线y=上的任意一点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等于 ,连接该点与原点,还可得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 .
要点2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1. 交点问题: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把两个函数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求解.若方程组有解,则两者有 ;若方程组无解,则两者无 .
2. 函数值大小比较:函数图象中处于上方的部分,函数值 ,处于下方的部分,函数值 .
3. 图象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 ,常用来求点的坐标和图形的面积等.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如图,正方形ABOC的边长为2,反比例函数y=过点A,则k的值是( )
A.-4 B.4 C.-2 D.2
第1题 第2题
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函数y=(x>0)的图象上,AB⊥x轴于点B,AB的垂直平分线与y轴交于点C,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D,连接AC,CB,BD,DA,则四边形ACBD的面积等于( )
A.2 B.2 C.4 D.4
3. 一次函数y1=k1x+b和反比例函数y2=(k1·k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2<x<0或x>1 B.-2<x<1
C.x<-2或x>1 D.x<-2或0<x<1
第3题 第4题
4. 函数y1=x(x≥0),y2=(x>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点A(2,2)是两函数图象的交点;②当x>2时,y2>y1;③直线x=1分别与两函数图象相交于B,C两点,则线段BC的长为3;④当x逐渐增大时,y1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y2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5. 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1=0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不等实根 B.有两个相等实根
C.没有实根 D.无法确定
第5题 第6题
6. 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的边AB的中点D,则矩形OABC的面积为 .
7. 如图,函数y=-x与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过A,B两点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D,连接AD,CB,则四边形ACBD的面积为 .
第7题 第8题
8. 如图,点M是函数y=x与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OM=4,则k的值为 .
9.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D边在x轴负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B和CD边中点E,则k的值为 .
第9题 第10题
10. 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有点P1,P2,P3,P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轴与y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则S1+S2+S3= .
11. 如图是函数y=与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点P是y=的图象上一动点,PA⊥x轴于点A,交y=的图象于点C,PB⊥y轴于点B,交y=的图象于点D.
(1)求证:D是BP的中点;
(2)求出四边形ODPC的面积.
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点A(0,3),B(-4,0).
(1)求图象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设P是(1)中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与△COD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
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5和y=-2x的图象相交于点A,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设一次函数y=x+5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B,连接OB,求△ABO的面积.
14.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P(n,2),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C,PB⊥x轴于点B,且AC=BC.
(1)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BCPD为菱形,如果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 考 答 案
自主预习 教材感知
要点1 |k|
要点2 1. 交点 交点 2. 大 小 3. 中心对称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A 2. C 3. D 4. D 5. C
6. 4
7. 8
8. 4
9. -4
10.
11. (1)证明:∵点P在函数y=的图象上,∴设P点坐标为(,m).∵点D在函数y=的图象上,BP∥x轴,∴D点坐标为(,m).由题意可得BD=,BP=,故D是BP的中点.
(2)解:S四边形PBOA=·m=6.由题意得,S△OBD=,S△OAC=.∴S四边形ODPC=S四边形PBOA-S△OBD-S△OAC=6--=3.
12. 解:(1)∵A(0,3),B(-4,0),∴OA=3,OB=4,由勾股定理可得AB=5.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BC=AB=5,∴C(-4,-5).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0),把(-4,-5)代入y=可得k=-4×(-5)=20,∴y=.
(2)∵AD=AB=5,OA=3,∴OD=2,∴SCOD=×2×4=4.设点P的横坐标为a,则×OA×|a|=4,即×3×|a|=4,解得a=±.当点P在第一象限时,a=,把x=代入y=可得y=,即P(,);当点P在第三象限时,a=-,把x=-代入y=可得y=-,即P(-,-).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13. 解:(1)由一次函数y=x+5和y=-2x的图象交于点A,令x+5=-2x,解得x=-2,∴点A的坐标为(-2,4),将点A(-2,4)代入y=,得k=-2×4=-8.故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B作BE⊥x轴于点E,则AC=4,令x+5=-,解得x1=-2,x2=-8,∴点B的坐标为(-8,1),则BE=1.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F,对于y=x+5,令y=0,得x=-10,即OF=10,则S△ABO=S△AOF-S△BOF=OF·AC-OF·BE=×10×4-×10×1=15.故△ABO的面积为15.
14. 解:(1)∵AC=BC,CO⊥AB,∴AO=BO,∵A(-4,0),∴B(4,0),∴点P坐标为(4,2),把P(4,2)代入y=得m=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把A(-4,0),P(4,2)代入y=kx+b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2)存在点D,使四边形BCPD为菱形.∵AC=BC,∴∠CAB=∠ABC.∵PB⊥x轴,∴∠APB+∠CAB=90°,∠PBC+∠ABC=90°,∴∠APB=∠PBC,∴CP=CB,由y=x+1,知点C坐标为(0,1).过点C作CD平行于x轴,交PB于点E,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D,连接PD,BD.∴点D坐标为(8,1),∴BP⊥CD,∴PE=BE=1,∴CE=DE=4,∴PB与CD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BCPD为菱形.∴点D(8,1)即为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