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在跨学科问题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 教材感知
要点 反比例函数在跨学科问题中的应用
1. 在物理学中,电压U一定时,电阻R与电流强度I成反比例函数,其解析式为 (U为常数);
2. 气体质量m一定时,密度ρ与体积V成反比例函数,其解析式为 (m为常数);
3. 压力F一定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S成反比例函数,其解析式为 (F为常数).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根据物理学家波义耳1662年的研究结果,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球内气体的压强p(Pa)与它的体积V(m3)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即pV=k(k为常数,k>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p与V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2. 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与通过的电流I、用电器的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是P=I2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为定值时,I与R成反比例 B.P为定值时,I2与R成反比例
C.P为定值时,I与R成正比例 D.P为定值时,I2与R成正比例
3. 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如图所示是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 )
A.I= B.I=- C.I= D.I=
第3题 第4题
4. 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 )
A.不小于m3 B.大于m3 C.不小于m3 D.小于m3
5. 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力F(牛)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米)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P(5,1)在图象上,则当力达到10牛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 米.
6. 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l和频率f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波长l和频率f满足关系式f=,这说明波长l越大,频率f就越 .
7. 几位同学玩撬石头的游戏,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牛和0.5米,设动力为F,动力臂为l.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小刚选取了动力臂为2米的撬棍,你能得出他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吗?
8.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p(Pa)是它的受力面积S(m2)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1)求p与S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S=0.5m2时的物体承受的压强p.
9. 某蓄电池的电压U(V)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和电阻R(Ω)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且当I=4A时,R=5Ω.
(1)此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请你写出这一函数的解析式.
(2)当电流为5A时,电阻是多少?
(3)当电阻是10Ω时,电流是多少?
(4)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10. 如图,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一个自制类似天平的仪器的左边固定托盘A中放置一个重物,在右边活动托盘B(可左右移动)中放置一定质量的砝码,使得仪器左右平衡.改变活动托盘B与点O的距离x(cm),观察活动托盘B中砝码的质量y(g)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x/cm
10
15
20
25
30
y/g
30
20
15
12
10
(1)猜想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函数解析式并加以验证;
(2)当砝码的质量为24g时,活动托盘B与点O的距离是多少?
(3)将活动托盘B往左移动时,应往活动托盘B中添加还是减少砝码?
11. 如图①,小华设计了一个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一根匀质的木杆中点O左侧固定位置B处悬挂重物A,在中点O右侧用一个弹簧秤向下拉直到木杆平衡,改变弹簧秤与点O的距离x(cm),观察弹簧秤的示数y(N)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x/cm
…
4
6
8
10
12
…
y/N
…
12
8
6
4.8
4
…
(1) 把上表中x,y的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如图②所示的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并观察所得的图象,猜测y(N)与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函数解析式(不用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弹簧秤的示数为5N时,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是多少?随着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弹簧秤的示数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 考 答 案
自主预习 教材感知
要点 1. R= 2. ρ= 3. p=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C 2. B 3. A 4. C
5. 0.5
6. 小
7. 解:(1)F=.
(2)当l=2时,F==300.即他撬动石头至少需要300牛的力.
8. 解:(1)设p=,∵S=0.1,p=1000,∴k=1000×0.1=100,∴p=.
(2)当S=0.5时,p==200,即受力面积S=0.5m2时,物体承受的压强p是200Pa.
9. 解:(1)U=IR=4×5=20(V),函数解析式是I=.
(2)当I=5A时,R=4Ω.
(3)当R=10Ω时,I=2A.
(4)因为电流不超过10A,由I=,可得≤10,解得R≥2,即可变电阻应该大于或等于2Ω.
10. 解:(1)猜想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设y=(k≠0),把x=10,y=30代入得k=300,∴y=.将其余各点代入验证,均适合,∴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
(2)把y=24代入y=得x=12.5,∴当砝码的质量为24g时,活动托盘B与点O的距离是12.5cm.
(3)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出,随着活动托盘B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砝码的示数会不断增大,故应添加砝码.
11. 解:(1)画图略.由图象猜想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所以设y=(k≠0).把x=4,y=12代入,得k=48,所以y=.将其余各点的坐标代入验证,均适合,所以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
(2)把y=5代入y=,得x=9.6.所以当弹簧秤的示数为5N时,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是9.6cm.随着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弹簧秤的示数将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