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实验复习专题
——实验设计
1.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考察,检测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 通过分析他人的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能力;
3. 指出他人的实验设计的不足,完善给出实验方案,考察学生实验评价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 提出实验课题,独立设计实验,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型主要包括四类:
1.考查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例1.(04年江苏题)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2)鉴定DNA时,一般先将被鉴定物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mol/L NaCl溶液的试管中搅拌后,再加入___________试剂,混合后将其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若其中溶液颜色为_______________,而对照组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则可确定被鉴定物为DNA。
砖红色
需鉴定的有机物 用于鉴定的试剂 反应产生的颜色
还原糖 斐林试剂
蛋白质 紫 色
淀 粉 碘 液
脂 肪 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
蓝色
苏丹Ⅲ染液
二苯胺
蓝色
2.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
例2.(02年天津题)“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同学为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一所示。
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
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
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
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
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
水银柱上升,如图二所
示,请回答:
实验一说明:
实验二说明:
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促进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
根部生理活动能产生推动水分向上运输的压力。
例3.(02年广东题)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3.考察学生评价实验方案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答案:1)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2)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应改为淀粉。3)未设对照,对照的设计是:
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C、重复题干中的步骤③、④。
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思考:何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对照组有何
作用?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设置对照组既可排出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实验设计的内容和答题方法
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
实验假设
预期结果
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
观察和收集数据
分析和结论
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对照性原则
(二)单一变量性原则
(三)等量性原则
(自身对照)
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质壁分离
和
复原实验
(一)对照性原则
质壁分离复原
质 壁 分 离
(相互对照)
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不同盐浓度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影响研究
(一)对照性原则
(条件对照)
给对照组部分实验因素,保证除了要 研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燕麦实验法
(一)对照性原则
小结
(一)对照性原则
控制变量法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影响某一个生命活动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单一变量性原则
①生物材料要相同
②实验器具要相同
③实验试剂要相同
④处理方法要相同
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实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 ,应注意等量的原则
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洁净度等要完全一样。
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三)等量性原则
例1:应用性实验设计(97 上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不考虑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请设计出两种方法来培养图中所示的植物盆景,并说明原理:
(1)方法是 ,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是 ,
原理是 。
典型例题分析
给予单侧光照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生长较快,植株向光弯曲生长 (向光性)。
将花盆横放,使植株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待植株向上弯曲后再摆正
地心引力引起生长素在近地面分布多,背地面分布少,结果近地面生长快,植株向上弯曲。
例2:验证性实验设计(00黄冈)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实验方案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2)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
方案一: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
(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实验预期现象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M)和糯稻(含m,且为mm纯合),则F1中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M和m。由此可见,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运用F1花粉鉴定法:
(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
(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的现象为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说明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红褐色)。 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例3:探索性实验设计(03春季高考)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① ②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级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例4 实验评价与设计(02全国理综)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解答(1)不能 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2)不能 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3)不能 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例5、研究性学习与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IBA)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老师已经为他们准备了生长素类似物浓溶液和萝卜种子。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可以采取的测定指标是 、
。
(2)对课题作出的实验假设是
实验预期是
种子萌发率
幼苗长度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IBA)溶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会有促进作用;
经不同生长素类似物(IBA)溶液处理的种子,其种子和萌发率和幼苗的生长会有区别。
(3)实验步骤:
①配置浓度分别为1000mg/L 、10mg/L、0.1mg/L、
1ug/L 、 0.01ug/L生长素类似物(IBA),取6只试管,编号使用。
②
③
④
⑤一周后进行观察、测量、统计。
在1~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的IBA溶液,6号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到各试管中。
一段时间后取出防到垫有浸湿滤纸的培养皿培养。
(4)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
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种子萌发率 幼苗长度
1000mg/L
10mg/L
0.1mg/L
1ug/l
0.01ug/L
蒸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