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知识与能力: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道德经》书影
《道德经》
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老
子
一、 老子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生平
孔
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政治主张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
“仁”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教育成就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从前孔子拜七岁的项橐(tuó )为老师,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如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成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孔子和儒家学说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文化成就
论语残页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
第8课 百家争鸣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动漫标准像
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韩国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澳大利亚
北欧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主张:
“仁”
“爱人”
“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言论记录在《论语》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要著作:
《道德经》
孔子
老子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轻徭薄赋。
《孟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孟
子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荀子》书影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
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要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韩非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孙子
约公元前535-?
第8课 百家争鸣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庄子
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言道:“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动
脑
筋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学以致用
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 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B
B
4.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实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C
5.下列著作中,记录孔子学说的是( )
A.《诗经》B.《论语》C.《春秋》D.《尚书》
6.下列观点属于韩非子的是( )
A.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B.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主张中央集权
D.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
C
7.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
A.庄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8.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A
B
9.(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3)孔子在史学上有什么成就?
(4)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什么影响?
核心是“仁”。
①创办学校,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②总结了很多教育经验,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
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10.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学派?
(3)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士人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