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有些温室大棚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代替普通塑料薄膜,有的温室大棚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的灯管。
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的颜色的
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2、为什么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
色光源?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层析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白光光谱:390nm760nm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的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 色光源?
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因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红光。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因为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光作补充光源。二、捕获光能的结构讨论: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资料分析恩格尔曼的实验O2是由叶绿体产生的叶绿体的结构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类囊体的薄膜上 选材好。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多的部位。 设计妙。
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捕获光能的色素(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含量约占3/4含量约占1/42、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A.叶绿体的外膜上 B.类囊体的薄膜上??C.叶绿体的内膜上 D.叶绿体所有结构上BD反馈练习2.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位于叶绿体的( )
A、外膜 B、内膜 C、类囊体上 D、类囊体和基质中3.有甲、乙、丙、丁4 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不作任何处理;乙添加蓝紫色玻璃A;丙添加红色玻璃B;丁添加绿色玻璃C(如下图)。经过一段时间,光合作用速率最强和最弱分别为 ( ) 甲和丁4.恩格尔曼另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社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结论: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谢谢指导!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内容分析
光合作用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中又学习了叶绿体的显微结构,以及第4章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中知道光合作用是合成ATP重要途径之一,至此,学生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本节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本课内容涉及许多探索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进行,需老师仔细指导。另外,由于学生缺乏对基粒(类囊体)微观结构的直观认识,本节课又涉及到物理(光学)、化学知识,对于理解色素吸收色光,掌握有关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设计思路
1、以问题激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实验学习与实施,形成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并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四、教学重点、难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五、教学媒体和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用教材P97 “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太阳光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同学们,绿色植物也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和学习对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学生根据已知知识和经验作出回答
从实例分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既结合了现代农业,又紧扣“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课题,并进行思维的热身。
光
合
色
素
的
种
类
绿叶中的色素究竟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又是什么颜色?以及各种色素在绿叶中的含量是否相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指导实验程序。
分析实验的结果,归纳色素的种类比较容易,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常见实例,更好地掌握色素的性质以及与叶片的颜色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光
合
色
素
的
作
用
屏幕上出示图片:将4种色素分别放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要求学生从连续光谱中观察明显变暗的区域,并分析原因。
指导阅读教材上图5-10: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3、分析课本P99图5-10的吸收光谱。
说明由于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总结色素对光的吸收,引导学生回答课本的讨论题。
仔细观察分析屏幕上的四张图,对4种色素主要吸收的光初步得出结论。再通过阅读教材上的图进一步证实。
指导学生读图,尝试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巩固知识点,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过渡
这些光合色素分布在细胞的什么部位?直到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发现叶绿素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中,称为叶绿体。那么叶绿体有什么功能呢?
倾听,准备学习叶绿体的功能。
承上启下,引入下一部份内容。
叶绿体的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材料分析:恩格尔曼的实验。思考:
恩格尔曼的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根据恩格尔曼的实验思路,思考回答问题。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叶绿体的结构
屏幕上出示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叶绿体有哪些结构组成?
叶绿体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
(第一教时结束)
观察叶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思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掌握叶绿体的基本结构,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总结
幻灯片总结本节内容
思考讨论
帮助学生整理本节重要知识点
反馈练习
幻灯片展示练习
思考回答
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