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合作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19 09:09:0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三节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
反应式及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巩 固 练 习制作人:郑州31中学 马晓红光合作用的发现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实验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德国萨克斯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返回1648年比利时海尔蒙特指出: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返回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氧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叶黄素(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含量占3/4)(含量占1/4)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体结构模式图(色素)功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用于光合作用.返回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过程阅读课本P55-56页,思考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进行的场所有何不同?
2、光合作用各阶段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和能量)需要什么条件?
3、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有什么关系?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co22c3水在光下分解C5ATPADP+Pi酶供能[H]供氢O2 固
定还 原多种酶
参加催化(CH2O)[氨基酸,脂肪]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ATP)和还原剂[H],暗反应阶段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阶段合成ATP提供原料。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中需光,色素和酶需多种酶、 ATP、 [H]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返回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能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能量上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返回光能叶绿体6CO2+12H2O C6H12O6+6O2+6H2O光合作用的意义:1、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来源和 来源。2、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 和 含量的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30亿—20亿年前,蓝藻制造O2,使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O2可形成O3,可滤去紫外线,减轻其对生物的破坏,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在陆地生活,进而形成广泛分布的各种动植物。返回物质 能量O2 CO2巩固练习1、光合作用中,糖类是在 阶段形成的,O2是在 阶段形成的,ATP是在 阶段形成的。
2、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这种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CO2 叶绿体 ATP
B、CO2 叶绿素 ATP
C、CO2 乙醇 糖类
D、CO2 三碳化合物 糖类
暗反应光反应光反应D3、在光合作用中,需消耗ATP的是( )
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B、CO2的固定
C、水在光下分解 D、 叶绿素吸收光能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H]和ATP B、[H]和O2
C、O2和ATP D、[H]和H2OAADA7、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表面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是由于( )
A、水分产生的[H]数量不足
B、叶绿体利用的光能合成的ATP不足
C、空气中CO2量相对增多,而起抑制 作用
D、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产生的量太少
8、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
A、增大O2浓度 B、增大CO2浓度
C、增强光照 D、调节室温DA 9、下图是一个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实验前溶液中加入ADP,磷酸盐、叶绿体等,实验时按图示控制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合成率,用此数据绘成曲线。请你用已学的光合作用知识, 解释曲线形成的原因。
A B

有机物合成率CD光照、无CO2黑暗、有CO2时间(1)AB (2)BC段 (3)CD段(1)因为没有CO2,只进行光反应,所以无有机物积累(2)、因为AB段为暗反应提供了ATP和[H],加之CO2供给,暗反应能够进行,有 机物合成率上升(3)、因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随着光反应产物的消耗,暗反应逐渐减弱,有机物合成率逐渐降低返
回课件25张PPT。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
郑州第103中学
谢 宇 兰
研究的主要问题1、对光合作用发现的研究
2、对光合色素的研究
3、光合作用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还要探讨1、光合作用的意义
2、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
利用在农业上的合理利用?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老师告诉学生一些学习的目标和方法,由学生具体操作。
2、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合作精神,大家相互学习。
3、通过直观教具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其成为学习中的好帮手。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二、光合作用的发现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于土壤”。
这个结论缺乏
科学依据二、光合作用的发现2、1648年比利时医生海蒙特的柳树实验证明“物质的积累来源于水”。
体现了科学的
研究方法二、光合作用的发现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4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了绿叶在光合作用中生成淀粉。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5、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实验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此研究方法的优点
1、此种研究方法降低了认识,拉近了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距离。 2、寻找了科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3、创设了特殊的研究情境 4、通过研究过程使我们的观点自然成熟,形成了结论,突出了重点,落实了知识三、叶绿体中的色素
通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探究过程得出以下实验结论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四、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光反应阶段:
(1)场所: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类囊体)上进行。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光反应阶段:
(2)过程:可分为两方面内容:   ①水的光解反应:通过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在其中部分光能作用下把水分解为氢和氧,氧原子结合形成氧气释放出去,氢与带正电的辅酶结合形成还原性氢,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光反应阶段:
②ATP的合成反应:另一部分光能由光合色素吸收、传递的光能转移给ADP,结合一个磷酸形成ATP,也就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上。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二、暗反应阶段:
(1)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2)过程:由多种酶的催化才能完成的酶促反应,光对暗反应没有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与一个五碳化合物分子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这个反应的作用在于使反应活性不高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有关酶的催化下,一些三碳化合物接受光反应产生的ATP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并被光反应产生的[H]还原,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糖类,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由光合作用直接产生的。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③五碳化合物的再生:另一些三碳化合物则经复杂的变化,又重新生成五碳化合物,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1、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有机物的来源;
2、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来源;
3、光合作用可调节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4、光合作用在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即:使有氧
呼吸进化为有氧呼吸成为可能,同时为水生生物进
化到陆生生物创造了条件。
五、植物栽培与光能利用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套种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比如合理密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