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大隋风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
3.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
4.理解隋初经理繁荣的原因。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一、隋朝的统一
动脑筋:
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
客观条件:
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长期的战乱,人民向往统一。
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主观条件:
隋朝的强大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一:
589年,隋朝灭陈
统一南北
一、隋朝的统一
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了南北分裂百年的中国,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杨坚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巩固中央集权。多次减税,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南北。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隋文帝在位前期锐意改革、政绩卓著,后期生性多疑,听信谗言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604年,杨坚在仁寿宫离奇去世,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人物介绍
杨坚(隋文帝)
北周
陈
隋(581年)
陈
隋统一
(589年)
一、隋朝的统一
巩固统治
隋文帝在位期间,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皇之治
一、隋朝的统一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原因
“开皇之治”(统一、繁荣、安定)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
项目 隋初
(589年) 隋盛世
(606年)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嘉仓兴洛仓等250个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的统一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重大意义呢?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合作交流: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政治控制。
或许,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但不是主要的。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
二、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2.概况: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沟通五大水系
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最北端在涿郡,
中心在洛阳,
最南端在余杭。
一个中心,两个点
二、开通大运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四段
二、开通大运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五河
二、开通大运河
在评价隋朝大运河时,既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即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又要看到它的积极性,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二、开通大运河
认真阅读下列两份简历,假如你是主考官,你会选谁做官呢?为什么?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假如在魏晋时候,李富贵和张有才谁会做官呢?
俺可是名门望族!
猜一猜?
只 注 重 门 第
科举制诞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官?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例如,西周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例如,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到了汉朝,政府进一步重视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察举制度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征辟制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科举制诞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官?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诞生前,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来选官?
到了三国时期,魏文帝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由特定官员(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经典传奇》之科举制的由来(高清)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阅读教材思考: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请回答:这种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什么?
科举制
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分科考试
举:选拔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思考: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阅读分析: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请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结论:对世界:表明中国科举制试世界上最
早的考试制度,说明科举制对世界文明发展
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奢侈无度,好大喜功;隋炀帝滥用民力,命人开凿了大运河;隋炀帝的统治残暴。
四、隋朝的灭亡
一、毒杀亲父,逆子可恨
炀帝十宗罪
——《旧唐书·李密传》
二、荒淫无道,罔顾人伦
三、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四、奢侈铺张,豪居美宅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yù)爵,奸佞(nìng)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
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想一想:
盛极一时的隋朝仅仅二世而亡,原因是……?
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①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频繁发动战争,滥用民力,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隋炀帝的暴政)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
2、隋炀帝:隋朝大运河
3、开创科举制度
4、二世而亡
课堂小结
概括隋朝的特征:
繁荣而短暂
课堂小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全国。隋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了国家政治的统一。
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科举制是隋朝的又一创举,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约1 300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历史评价
谢谢欣赏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导学案
导学案 班 级 姓 名 第 组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 ,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 ,统一南北 和度量衡制度;加强 ,提高行政效率。
4. 为了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 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
5. 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 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
?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
A.儒家经书 B.学识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隋朝 隋文帝 2.589 3.户籍 币制 中央集权 4.南北交通 605 5.洛阳 6.考试 进士 7.618
二、1.(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
速增强。(3)陈后主荒淫无道。(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 2.C 3.B 4.C 5.B 6.B
7.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8.(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 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 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 科举制的创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回归课本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 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