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 4 章 第1节 第1课时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说 课 流 程一、说教材 一 说教材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为人教版新课程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第1课时。
是在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对细胞功能的认识;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通过水分跨膜运输的实例,总结水分进出细胞的特点。其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一个探究实验,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为探究性学习开拓道路。一 说教材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2、教学目标 ①说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②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①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②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一 说教材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说 课 流 程一、说教材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二、说教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线情景导入法、问题导学法、演示法等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说 课 流 程一、说教材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三、说学法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进行探究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总结、表达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说 课 流 程一、说教材 四 说教学过程 结束语
布置作业 小结课堂练习 导课授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柿子炒鸡蛋、辣白菜)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然后给出“本节聚焦”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1、导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四 说教学过程 结束语
布置作业 小结课堂练习 导课授课教学内容(一) 渗透现象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第一,学生操作并演示实验, 讲解实验步骤现象及结果,不但增加可信度,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锻炼学生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 渗透现象 第二,我对实验做了改动,增加2组实验,一组为用纱布分隔蔗糖溶液与清水,另一组为玻璃纸两侧都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第三,水分子与蔗糖分子的运动状态用FLASH动画进行演示。
将微观问题宏观化,清晰展现出来,使学生形成深刻扎实的印象。(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让思维活跃起来。 思考动物细胞是否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第一步,用生活实例,引出题目。从简单的生物现象说起,从身边的生物事物说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展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学生回忆,然后给出原生质层的概念。
将枯燥的概念用图片动态展现,让学生直观了解,避免简单机械的记忆。第三步,提出任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1、用爱因斯坦的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设疑,并以小组
为单位探讨交流进行合作
学习 。 2、高一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不够成熟,给出教材中的参考案例,让学生研究讨论,加以完善,结合到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问题导学法,设计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思考,逐一解决,拓展思维范围;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与广度思维。4、图片展示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用FLASH动画演示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四 说教学过程 结束语
布置作业 小结课堂练习 导课授课3、小结由学生总结。
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组织语言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结束语
布置作业 小结课堂练习导课授课4、课堂练习 设置由易到难不
同梯度选择题,使
知识逐步巩固。
设置一道相关的近年高考题,引发学生的重视和兴趣。 四 说教学过程 结束语
布置作业 小结课堂练习导课授课【板书设计】第4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问题探讨——渗透现象
渗透作用发生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时间分配 】导言 3分钟,
新知识传授 25分钟,
总结 3分钟,
练习 8分钟,
布置作业和结束语 1分钟。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