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四生态系统 初一(4)班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2 教学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复习我们上两节课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那么老师现在要问两个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呢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温度、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呢?导入通过上周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环境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造成影响,而生物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的同时也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改变还是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生物受到影响。所以生物与环境是相互统一的整体。大家先看一段视频,注意听这段视频里提到的一个什么新的名词?(播放视频:美丽的大森林)从这段视频里,我们听到了一个什么新的名词?(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学习。(板书: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视频中是怎么解释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那么我们具体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大家看屏幕,水族箱中你们都看到什么?(鱼、水草、假山、水。)那它们是一个整体吗?(是)没错,像这个水族箱一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这句话在课本22页,请同学们划起来,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三个地方,“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统一的整体”,那么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啊?生态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生物与环境,或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同学们分析一下,一片树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吗?一块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生物部分(板书: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 非生物部分现在我们来看看23页的资料分析,思考并回答3道讨论题。在思考讨论的同时可以看资料分析后面三段的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回答一下,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昆虫幼虫会吃树木,啄木鸟会把昆虫幼虫吃掉,它们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这里的树木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生产者)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这些有机物不仅养活了绿色植物本身,还会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板书 生产者)我们经常听到人类是生产者,像你们的爸爸妈妈上班啊,还有打工的,他们和我们这边所说的生产者一样吗?(不一样)其实人类所说的生产者就是劳动者,是社会学上的概念,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生产者则是生态学上的概念,大家要区分开来。那么图中的幼虫还有啄木鸟呢?它们又是扮演什么角色啊?(消费者)为什么它们是消费者呢?(动物不会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养活自己,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我们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昆虫吃树、牛羊吃草就是直接以植物为食物,而像啄木鸟再捕食昆虫幼虫,就相当于是间接吃树的。那动物吃这些食物的过程中,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它们体内了。(板书 消费者)我们知道,有一个消费者保护协会,我们去买东西啊,购物啊,我们都是消费者是吧?那这里的消费者,和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消费者一样吗?(不一样,我们今天学习的消费者也是生态学上的概念,而不是社会学上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右边的图,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为什么?(会,树桩上长了许多的真菌,这些真菌会分解树桩中的有机物,树桩会慢慢腐烂,所以树桩最后会消失。)像真菌这样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树桩慢慢腐烂,最后树桩会消失。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呢?(ppt演示黑木耳,林芝等真菌)在树桩腐烂的过程中,还有一类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那森林中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排出物和尸体,也会被大量的真菌和细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和细菌分解成简单的物质,重新回到土壤中,供植物利用,那我们就将真菌和细菌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果腐烂,是什么造成的?(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造成的。)那这里的真菌和细菌扮演了什么角色?(分解者)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排出物、尸体啊会被分解者分解成简单的物质,重新回到土壤中,为植物提供营养。(板书 分解者)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生态系统的组成)从刚才的视频当中我们知道,生态系统内的生物部分有我们刚才讲到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那么还有什么部分?(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哪些?(阳光、空气、水等) 我们说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必然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同学们根据课本24页的“图Ⅰ—17”,用你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非生物部分的阳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先问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分解者为什么要用一个圈圈圈起来呢?(很多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圈圈表示的是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到的。)那现在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能量储存起来,虫吃植物,鸟吃虫,分解者将动植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个现象告诉了我们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是紧密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这个关系当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这句话在书本24页,请同学们划起来。(板书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比如草被虫吃,虫被蛙吃,蛙被蛇吃。这就是一条食物链。从食物链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食物链包含了两个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什么?消费者又是什么?(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虫和蛙)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强调)。假如老师把草去掉,那这还是一条食物链吗?(不是,缺少生产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家都听过吧?那这是一条食物链吗?(不是,没有生产者)如果缺少生产者,那就不能够成为一条食物链了。如果这条食物链中的蛙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会,虫子会因为天敌减少了,数量会增加,这样草场就会被破坏)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在这条食物链内加入老鼠、兔子还有蛇,那么现在有几条食物链啊?如果老师再多补充几种生物的话,那么它们连接起来的食物链会不会成为一张网呢?(是)这张网我们就称它为食物网,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的,大家不要把这两个词给弄混了哦。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会有许多生物,自然也就有许多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交错连接,便形成了食物网。在食物链中的箭头除了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还表示了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方向。这句话要怎样理解呢?我们在运动会中参加赛跑,跑步是需要能量的,这跑步的能量从何而来呢 从我们所吃的食物当中来,能量是储存在食物当中的,我们在摄取食物的同时也获得了能量。那这图中的一条食物链或者这个食物网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不是,因为缺少了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那如果老师把阳光等非生物因素补充进来,并且把分解者也补充进来,那么这是一条食物链吗?(不是,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看来大家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张水族箱的图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水族箱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是什么呢?(生产者是水草,消费者是鱼,分解者是真菌和细菌)练习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27页的习题一点表格补充完整。第二课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Ⅰ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一下: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生物,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如:草—虫—蛙—蛇,这就形成了什么啊?(食物链)食物链中箭头应该指向哪里?(指向捕食者)你们认为这是一条食物链吗?(不是,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呢?(多条),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Ⅱ 讲授新知识 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虫的数量增多了,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由于食物草的减少和天敌蛙的增多,一段时间后虫的数量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减少)虫数量的减少又将导致草多蛙少蛇少,这样一增一减虫草蛙蛇又基本恢复了原来数量。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就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的时候,草木会生长得十分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那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不会,我们知道草原上还有其他的生物,像鹰,它会吃兔子,那兔子增加了,鹰就会多吃一些;还有兔是吃草的,当兔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草木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兔的取食,兔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死亡或迁走。)那么你们认为怎样的生态系统才比较稳定呢?比如一片热带雨林和一块池塘,你们认为那个知道调节哪里比较强?(雨林,因为雨林的生物种类多,一种生物往往都是以多种生物为食,一种生物的增多或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在池塘中生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少,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很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生物种类越多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播放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绝对的吗?(不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在草场上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那么草场就很难再恢复了。请大家看P26的资料分析,思考并回答问题。1.人会中毒2.因为有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内无法排泄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我们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再食物链中的级别怎样啊?(高)所以在环境受到污染以后,最终害的还是人类自身。讲解练习 板书设计 生产者 生物部分 消费者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二、食物链和食物网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方法: 提问法视频播放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Ppt显示水族箱教学方法: 讨论法 提问法 讲述法 Ppt演示法视频播放副板书画食物链教学方法: 提问法; 讲述法学生上来画出食物链视频播放教学方法: 讲述法; 提问法; 讨论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