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四单元 雨具的改进 复习课件
雨具大致发展流程
蓑衣斗笠
雨伞
由蓑衣斗笠发展成为今天多功能的雨伞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这也显示了人的智慧。
原始
春秋
现代
东汉
宋代
重的棕蓑也有塑料雨衣不能比拟的优点:
其一耐用,可穿上六七年。
其二蓑衣穿着透气。
其三穿着时,两臂活动自如;
其四,棕蓑的保暖性,实用性,初春或深秋下雨,穿着棕蓑下田,赶牛都非常暖和,棕榈散发味道可以驱赶虫子和蛇。
在这基础上出现了钉靴雨伞和木屐,伞成为行人必备的用具。
钉靴雨伞
大雨泥泞屐齿声,牛皮靴子早通行。
芭蕉打碎鸠鸣急,折拢张开伞盖名。
钉靴用牛皮做成,到了明朝初年,在这期间有皮制雨衣,唯有猎人家属才会拥有皮制雨具。后来由于伞开始为丝帛制成,价格昂贵,百姓难以买起,被视为王公贵族的权力象征。
东汉出现纸伞,但有很多缺点:
1、伞面很容易戳破。
2、不可折叠,不易携带。
3、木制柄易烂,用后若不晾易霉。
4、寿命不长,不易保存,久了容易蛀。
5、不可防紫外线,没有遮阳效果。
6、油纸易燃,容易失火。
7、大风大雨时易损坏。
宋代出现桐油,人们用较廉价的涂上桐油的纸来制雨伞,纸制油伞开始普及。
后魏时,伞又称为“罗伞”。
近代,西方洋伞进入中国。
到现在,伞已由古老的华盖发展为纸伞、布伞、尼龙伞、塑料伞、自动伞等许多品种,用作伞骨伞架的材料也从最早的竹、木发展为钢、铝、塑料、树脂纤维、有机玻璃等等。
伞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为遮风挡雨所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伞的样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因而一些多功能、新样式的伞也不断被发明出来。日本现在已出现了一种十分别致的伞,相信以后雨具更加趋于人性化。
常用的雨具有哪些缺点?
名称
缺点
项目 雨伞 雨披 雨靴
面料不透明
面胶容易脱落
面料
容易裂纹、开胶
结构
功能
帽子容易遮住
视线
容易开胶
风大雨大
不容易行走
冬天拿着冻手
雨水容易流到鞋子里
夏天穿着热
容易把裤子弄脏
夏天穿着捂脚
冬天穿着冻脚
伞把较滑,架子较软
设计背景
这些创意新颖的产品某种程度为雨具设计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产品的使用率较低,产品收纳不便等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和分析,得出以下问题:
现有产品分析
设计背景
1、雨具使用后的收纳不便,因为会有很多水,家庭环境越来越高要求,对于地板都要保持干净的家庭,使用完雨具很不好收纳这种湿漉漉的东西。
2、多雨天气雨具携带一天很不方便,多雨季节,下雨频率高,携带一天很不方便,如果是刚下雨,携带的就是一把湿漉漉的雨具了。
3、雨具使用率不高,雨具功能限制了它只能出现在某种环境下的雨天,相对于降雨频率低的地区,雨具使用率相比较其他家用产品就很低。
4、雨衣不透气,相对于经常使用雨衣的人来说,长时间使用雨衣会比较憋闷。
所以,雨具设计有待提高,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现有产品分析
设计思路
解决雨具收纳和使用率的问题,可以为雨具增加一些在干燥天气时的使用功能,可以为雨具设计收纳产品,为一个家庭添加产品需要体现它的价值,如果只是单纯的晾雨具,那收纳产品本身也就是一个使用率不高的产品了,再言,由调研可知,普通家庭为雨伞的投资不会那么大,所以雨具产品的多功能就更为重要。
设计想法
设计思路
1、功能上:方便使用,功能多样。解决雨具使用率的设计,从增加功能方面着手,让不下雨的天气也可以使用雨具,另外家庭对雨具的投资也用到实处,也要考虑产品的主要功能与闲置功能的拟合,不要冲突。
2、使用率:分析产品的使用范围、时间、频率,充分调动雨具闲置时间,增加这类产品的使用率。
3、结构上:简单易懂,适合普通日常用品。生活产品要有一定的操作性、方便可行性、既要求结构符合功能,又要兼顾日常用品的特点。
4、外观上:这类生活用品要简单大方,不易繁琐。
设计想法
设计思路
雨衣的多功能
1、可折叠成收纳常用品的收纳盒(钥匙,手机等等),这样用雨衣的时候不会与收纳功能冲突,因为钥匙手机只要出门都要带着的。
2、可充气的雨衣,在家闲置时充气折叠做成收纳盒。
雨伞的多功能
1、雨伞与晾衣杆(衣插)的结合:可拆装组合的雨伞,不用伞时,晾衣服,用时,把晾衣杆的钩子拿掉。晴天的时候可以晾衣服,阴天的时候可以防雨。
设计想法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