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文档属性

名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28 16: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
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并结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反馈拓展
四、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设疑
导入 设疑:多媒体展示商品条形码。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到这些条形码,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商品条形码这样隐含着生命信息的“条形码”呢?它在哪里?又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 验获取的信息回答: 商品上的条形码包含着商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探究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指导学生阅读。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四组,见教材43页)。并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让学生沿着科学的发展轨迹分析问题。
引导探究引导探究 1.实验先进行第一、二组的目的是什么?可否直接进行第四组?2.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4.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作用,同时可排除使小鼠死亡的其他原因。因此,不能直接进行第四组。第一、二组说明了R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型细菌具有致死性;第二、三组说明了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第三、四组说明了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了S型活细菌,并且这种转化的性状可以遗传。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结论是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多糖、脂质、蛋白质、RNA分开,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课件展示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教材第45页)。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1.该实验用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探究中还用过此方法?2.用35S、32P标记物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能否用14C和18O进行标记?3.如果实验用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的结果如何?表明了什么?4.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5.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此实验证明DNA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用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中探究产生氧的来源用35S、32P标记是因为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 分组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思考、讨论思考、回答发扬合作学习的优点,进行自主探究。思考、回答思考、讨论、得出结论1.分组讨论、学生观察,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问题。 思考、讨论、探究回答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重视科学的的研究方法学会归纳、整理
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而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C和O两种元素。用带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35P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由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噬菌体是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在细菌体内完成增殖的。DNA是自我复制形成的,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合成的。指导思想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细菌,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具有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四、烟草花叶病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教师提供给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参照前面的实验) 学生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然后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归纳
总结 教师让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思考问题: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反馈拓展 1.请学生思考并回答教材课后习题。2.结合格利菲思、艾弗里、赫尔希与格勒等人的实验,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早期推测
DNA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