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文档属性

名称 伴性遗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28 16: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伴 性 遗 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伴性遗传的概念;
2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③ 学会利用资料观察、分析遗传现象
2.过程能力与方法:
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信息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自我发展。
2 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5.教学难点
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方法,并结合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反馈拓展
三、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设疑
导入 [课件展示一]检测红绿色盲的图形[课件展示二]学生预先收集的红绿色盲调查报告资料[提出问题]:1.从资料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特点?2.如何解释这个实验结果呢 要求分四个小组讨论, 给出色盲基因型的假设(A\a)来解释色盲的遗传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自行推翻[设疑]1.可否用A\a来解释色盲的遗传现象? 2.为何这个家族中色盲患者均为男性?呈现每组讨论的结果根据不同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归纳:色盲遗传是伴随着X进行的,从而得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看图,统计资料中色盲性别,个数及比例关系学生联系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展开热烈讨论,有的会用用AA,Aa,aa基因型来进行解释;有的小组提出质疑,无法解释资料中色盲均为男性;于是有的小组尝试用XAXA ,XAXa ,XAY ,XaY来解释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培养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构建核心概念
引导探究 [过渡]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一种与果蝇的眼色遗传类似的遗传病[设疑]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 观察,讨论
引导探究反馈练习 [设问]男女染色体在形态上有何重要区别?引导学生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然后得出结论 [设问] 能否在学案上分别写出正常男性、女性,色盲男性、女性的基因型?[讨论]:如果以上4种不同类型的人结婚,会有几种婚配方式?他们生下的子女表现型和基因型是怎样的呢?(要求有学生代表上黑板演示,并用红笔标出色盲患者)[设疑] 根据同学们自己写的情况,请总结一下1.在所写的婚配方式中,色盲患者间有什么样的亲缘关系? 2.与性别的联系在哪? 3.色盲这种伴X隐性遗传病有怎样的遗传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绿色盲症除具有交叉遗传特点外还具有以下规律: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患多于女患。以上特点和规律是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共性。[讨论]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会男性多于女性?引导学生从数学概率角度分析[课件展示]设情景讨论,进行形成性练习。[讨论]1.王超发现爸爸也是色盲,而妈妈正常,所以他认定是爸爸将色盲基因传给他。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某家庭中夫妻都正常,双方的父母也均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血友病(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从优生角度考虑,你认为此家庭应选择生育男孩还是女孩? 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区别,最后得出结论思考、讨论,回答发扬合作学习的优点,进行自主探究。 分析,推测,作答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能力,增强信心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科学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