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说课稿(福建省福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酶的特性》说课稿(福建省福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24 10: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酶的特性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设计
(1) 说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说出酶的概念、酶的本质、总结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并能分析应用。
2、能力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说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说课内容是在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特别是反应条件的温和性,为后面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编排特点:本章节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特性,如新教材将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实验编排在教材正文内容之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而在影响酶活性的探究性课题中也布置了不少讨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次,本章节的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影响;
(3)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
1、 教学设计思路
1) 课前探究 感性认识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贴近生活 激趣导入:课前让同学们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各小组派代表将所找到的物品展示及介绍)
3)设计实验 探索问题
(1)如何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给予以下实验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实验设计
可溶性淀粉、过氧化氢、NaOH (5%)、Hcl (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过氧化氢酶(新鲜鸡肝)、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2)教师重点介绍对照性实验设计中三个主要原则:
Ⅰ单因子变量原则
Ⅱ等量原则
Ⅲ对照性原则
举例分析:
等量原则
对照性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
(3)老师巡视学生实验设计情况,并发现了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
A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1 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2 PH NaOH 1ml Hcl 1ml
3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4 温度 60℃ 60℃
5 斐林试剂 2ml 2ml
6 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设计是否科学?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以上设计缺少对照组。
B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1ml 2ml 1ml
2 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 60℃ 沸水 冰水
4 碘液 1-2滴 1-2滴 1-2滴
5 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设计是否有错误?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以上设计有两点错误,一是加入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没有遵循等量原则,二是试剂加入的顺序错误2、3步应互换,导致出现多个变量。
C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α-淀粉酶 1ml 1ml 1ml
2 PH 蒸馏水1ml NaOH 1ml Hcl 1ml
3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4 温度 冰水 沸水 60℃
5 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6 温度条件 煮沸1分钟 煮沸1分钟 煮沸1分钟
7 实验条件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设计是否有错误?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以上设计有PH值和温度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4 )教师指导,调整设计
除了注意实验设计三原则外,还要注意实验的顺序,如果有时间,实验组可等梯度多做几组,得出的结果更准确。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4 5 6 7 8 9
1 淀粉溶液(ml) 1 1 1 1 1 1 1 1 1
2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3 α-淀粉酶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4 碘液(滴) 1 1 1 1 1 1 1 1 1
5 实验现象
6 调节温度 上升 下降
7 实验现象
(建议:也可使用唾液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做此实验)
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4 5
1 α-淀粉酶 1ml 1ml 1ml 1ml 1ml
2 PH值 5 6 7 8 9
3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2ml
4 60℃水中(min) 5 5 5 5 5
5 斐林试剂(ml) 2 2 2 2 2
6 温度条件和保持时间 沸水1min 沸水1min 沸水1min 沸水1min 沸水1min
7 实验现象
(建议:也可使用唾液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做此实验,但要注意它们的最适温度)
5)动手实验 检验结果
让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自动手实验,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具体思维”的飞跃。
以下是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
例1:有一组同学在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第一步先放了淀粉酶,在调节了温度后才放淀粉,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期的不一样。
例2:有一组同学在做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验,发现结果不同。
老师针对实验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6)交流成果,总结提高
学生交流成果,体验探究成功与失败;学生评价各组研究成果;回忆酶的各知识点;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2、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CAI课件、网络、实验室
4、教学流程
5、 板书设计
二、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1、酶的特性 (2)酶具有专一性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PH值影响酶的活性
(1)单因子变量原则
2、对照性实验设计三原则 (2)等量原则
(3)对照性原则
(五)、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重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所以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调查、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探讨等探究过程获得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动手实验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些是我在课前没能预见到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知识深度与知识面不足,特别是生物知识与各学科间联系的知识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结果现象
4
2
1
/
2滴
2mL
试管
2滴
FeCl3溶液
3
/
肝脏研磨液
2
2mL
H2O2溶液
1
项目
序号
2mL
2mL
注入斐林试剂
4
2
1

砖红
结果现象
5
2mL
2mL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3
2mL
/
注入蔗糖溶液
2
/
2mL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1
试管
项 目
序号
1滴
1滴
1滴
碘液
3
2
1
结果现象
1mL
1mL
1mL
淀粉酶溶液
冰块
沸水
热水
温度
2mL
2mL
2mL
淀粉溶液
试管
项目
交流结果 总结提高
教师
多种媒体技术
网络查找 感性认识
贴近生活 激趣导入
设计实验 探索问题
教师指导 调整设计
动手实验 检验结果
学 生
学 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