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21:31: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认识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3.尝试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二、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2.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1.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2.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跟随月球探测器,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播放视频:月球表面)
2.这是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出示图片:月球表面和环形山)
3.教师介绍: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4.小结:环形山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节课我们就来模拟造一些“环形山”,研究它的形成原因。
(二)制造“环形山”
1.讨论:怎样人工制造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2.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3.制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材料:泥土、石块、玻璃球、针筒、软管等。
4.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出示图片:火山喷发、流星撞击)
实验方法: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播放视频:模拟环形山实验)
5.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出示图片:火山喷发、陨石撞击)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教师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
(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
(出示图片:环形山成因学说)
2.我们再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播放视频:环形山假说)
3.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并通过模拟建造实验探究了环形山的成因,下节课我们要研究与月球有关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