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4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14: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3.4去括号(一)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 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材地位作用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三、学情调查分析
学生对预备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通过类比的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容易理解,先有数字再过度到字母,由浅入深,由此总结出顺口溜让学生牢固掌握。
四、教学目标确定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重点、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法则的运用? 难点:括号前是负号的去括号运算。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请同学们看以下两题: (1)13+(7-5); (2)13-(7-5)? 谁能用两种方法分别解这两题? 找两名同学回答,教师板演? 解:(1)13+(7-5) =13+2 =15; 或者 原式=13+7-5 =15. (2)13-(7-5) =13-2 =11; 或者 原式=13-7+5 =11. 小结 这样的运算我们小学就会了,对吗?那么,现在,若将数换成代数式,又会怎么样呢?再看两题: 引例一:教室里原有a名同学,体育课后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第一批回来了b名同学,第二批回来了c名同学, 教室里共有 a+(b+c) 名同学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后来两批一共回来了 b+c 名同学,因而教室里共有 a+b+c 名同学。 引例二:教室内原有a名同学,第一批走了b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名同学。 两批一共走了 b+c 名同学,教室内还剩a_-(b+c)   名同学; 第一批走后教室内剩 a-b 名同学,第二批走后教室内剩 a-b-c 名同学。 仔细观察,有何规律: a+(+b+c)=a+b+c 括号没了符号没变 a-(+b+c)=a-b-c 括号没了 符号变了 (1)9a+(6a-a); (2)9a-(6a-a)? 谁能仿照刚才的计算,化简一下这两道题? 找同学口答,教师将过程写出? 解:(1)9a+(6a-a) =9a+5a =14a; 或者 原式=9a+6a-a =14a. (2)9a-(6a-a) =9a-5a =4a; 或者 原式=9a-6a+a =4a. 提问: 1、上述两题的解法中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区别在哪里? 2、我们是怎么得到多项式去括号的方法的?引导学生回答“是从数的去括号方法得到的”,教师指出这种方法叫“类比”? 3、第(1)小题与第(2)小题的去括号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得出“去括号法则”? (二)、新知识的学习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括,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此法则由学生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修改、补充? 为了便于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含括号的多项式的化简 方法: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新知识的应用 例1 计算: (1)8a+(5a-7) 解:原式= 8a+5a-7 (去括号) =13a-7 (合并同类项) (2)练习:5x+(-3x+4) 说明:在做此题过程中,让学生出声念去括号法则,再次强调“是+号,不变号;是一号,全变号”? 例2 去括号: (1)5a-(3a+1) 解:原式=5a-3a-1 (去括号) =2a-1 (合并同类项) 练习:5x-(-3x+4)? 例3、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x-3y)+(2x+4y) 解:原式=x-3y+2x+4y =x+2x-3y+4y =3x+y 练习: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x-3y)+(5x+4y) 提示: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 )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例(2)(2a-3b)-(a-4b) 解:原式=2a-3b-(a-4b) =2a-3b-a+4b =a+b 练习: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8a-7b)-(4a-5b) 例3: 化简下面多项式: a+3(a-b) 解:原式=a+(3a-3b) 乘系数 =a+3a-3b 去括号 =4a-3b 合并同类项 练习1: 化简下面多项式: (1) -2a+4(-a+b) (2)5x-3(x+y) 解:原式=5x-(3x+3y) =5x-3x-3y =2x-3y 练习2: 化简下面多项式:3x-2(x-y) 例4:化简下面多项式: (a-3b)+3(a-b) 解:原式=a-3b+(3a-3b) =a-3b+3a-3b =a+3a-3b-3b =4a-6b 变式训练: 化简下面多项式(5a-3b)-3(a2-2b) 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 ①括号前为+ ②括号前为- 去括号步骤 (1)直接去括号(二步法) (2)间接去括号(三步法) 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1.口答:去括号 (1)a + (– b + c ) = ( 2 ) ( a – b ) – ( c + d ) = ( 3 ) – (– a + b ) – c = ( 4 ) – (2x – y ) – ( - x2 +y2 ) = 巩固新知: 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1)3(x+8)=3x+8 不正确 (2)-3(x-8)=-3x-24 不正确 (3)-6(x-2)=-6x+12 不正确 (4)4(-3-2x)=-12+8x 不正确小 结: 1、今天,我们类比着数的去括号法则,得到了多项式的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 q 括号前面是正号,把括号和他前面的正号一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把括号和他前面的负号一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2、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现在,大家再一起跟着我说一遍: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作业: 第94页:1题。 七、练习设计 化简: (1)(2x-3y)+(5x+4y); (2)(8a-7b)-(4a-5b); (3)a-(2a+b)+2(a-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6)-5x2+(5x-8x2)-(-12x2+4x)+; (7)2-(1+x)+(1+x+x2-x2); (8)3a2+a2-(2a2-2a)+(3a-a2); (9)2a-3b+[4a-(3a-b)]; (10)3b-2c-[-4a+(c+3b)]+c. 试一试:你能化简吗? 5 x - [3 x – 2( 2 x – 3) – 4 x ]
七、教学评价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去括号方法,运用类比方法,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值得引起注意?另外,这个设计也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和“以旧引新”的教学设计原则? 2?在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后,又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的情趣?3?本设计中,安排了例1到例4的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掌握例1.例2.可以得60分,掌握例3可以得80分,掌握例4可以得95分,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以便优秀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